目录
第五节 民间文学
[歌谣]
洪杨到,百姓笑,白发公公放鞭炮。太阳出来三丈三,帮助天王打江山。
三岁孩童扶马鞍,乡里大哥吹角号。打开江山享天福,享了天福永无穷。
(以上流传于太平天国时期)
要想吃碗饭,就得拿命换。睡觉滚稻草,起来围麻包。
死了填山沟,活着受苦难。天天吃不饱,干活累断腰。
大病房,杀人房,十人进,九人亡。
(以上流传于日军占领时期)
金元券,满天飞,钞票到手就吃亏。刮民党,狗强盗;拆机器,抢财宝;
上午能买一担米,下午只买半担灰。刮了钱,装腰包;抓壮丁,挖战壕;
既可恨,又可恼!
(以上流传于国民党统治时期)
月亮月亮粑粑,照进照进他家,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
他家一只兔子,偷吃我家豆子,姐姐留歇我不歇,我要家去学打铁!
一棍子没有打死,喊我一声舅子。
脚连脚,挪三一,三一挪,芦花柴。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铮铮,采采,小马,来猜。
割韭菜,割地菜,两把剪刀翻过来。金足子,银足子,伸一只,缩一只。
(以上儿歌流传于采石地区)
毛毛细雨暗阴天,麻雀不离草垛边,太阳么当中(哎嗨)不当中(来嗨),
燕子不离高梁歇,小郎子不离小妹边。小妹子下田冲(来)。
问声小妹(哎嗨)送什么菜(来嗨),
哥穿草鞋破棉袄,终年打柴割山草。一碟子韭菜二碟子葱(来),
妹嫁亲哥不怕穷,我有双手难不倒。三碟子鸡蛋(哎嗨)颤融融(来嗨),
四碟子莴笋脆崩崩(来),
园里有棵小弯桃,手抓桃树往西瞧。吃得我小郎(哎嗨)身体壮(来嗨),
娘问女儿瞧什么,我瞧桃树几尺高。身强体壮有力量(来)。
东方一朵紫云开,南方一朵紫云来。正月半、二月临,接你三姑娘看龙灯。
两朵祥云来相会,迎接新人下轿来。一来看龙灯,二来问年成,
粗针粗线少带点,细针细线多带点。
天阴下雨烂稀稀,亲哥哥打伞送雨衣,教我针、教我线,教我绣荷花瓣子十八片,
水田里插秧人一片,你知哪个是我妻?教我剪子裁衣裳,教我银针挑金线。
我妻模样我认得,青布包头笑嘻嘻。(以上情歌流传于郊区)
扬子江上,采石矶头,巍巍矗立着刚直中学。在这里滋生亲爱精诚,且教,且做,且学。(原私立刚直中学校歌)
螺山巍峨犀水绕,历年来称险要。流风遗韵化今朝,扬子江头争光耀。大家想,环境有多好!读书励志求进步,爱国爱乡爱吾校。
(原采石小学校歌)
[谚语]
四月初一见青天,高山平地任开田,深耕细耙,旱涝不怕。
四月初一满天涂,撇去高山去下湖。伏天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立夏不下,田家莫怕。地是活宝,越种越好。
骑秋三涨雨,遍地出黄金。保种如保命,留种如留金。
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用功。栽禾插得正,等于上了粪。
修塘如修仓,蓄水如蓄粮。不怕苗儿小,就怕虫子咬。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种田不选种,是把自已哄。栽秧要抢先,割麦要抢天。
天怕毛雨地怕荒,庄稼怕草人怕黄。插秧不躲雨,打禾不歇凉。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早锄一刻草就死,晚锄一刻荒田地。
立秋处暑天渐凉,好割玉米和高粱。养猪没有窍,七分服侍三分料。
白露过后是秋分,秋收秋种要抓紧。立夏给猪洗澡,立冬给猪铺草。
种田不上粪,简直瞎胡混。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田肥长谷,猪肥长肉。勤耕细作样样有,好吃懒做件件无。
猪肥、红花草,农家两件宝。孩儿教育要从小,杂草铲除要趁早。
积肥如积粮,肥多粮满仓。干锄棉花湿锄麻,雾露小雨锄芝麻。
雨前施肥苗得利,雨后喷药杀虫多。
附:民间传说
[马鞍山的来历]
相传楚汉相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刘邦乘项羽撤兵之际,全力追击,并令韩信、彭越二将合师围剿,困项羽于垓下(今灵璧县南)。汉营中楚歌四起,楚军军心浮动,将士顿起怀念故乡之情。项羽惜别虞姬,跨马奋战,突破重围,仓皇逃至历阳(今和县)乌江,狼狈不堪,一扫当年拔山盖世之雄风。稍时,乌江亭长撑一小舟而至,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庶十万,足以为王,愿大王急速渡江”。项羽听了,苦笑着说:“天要使我灭亡,我渡江干什么?况且和我一道渡江而西的江东弟子,现在无一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尊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呢?只是我胯下坐骑,那随我征战南北,所向披靡,今天我不忍心杀它,就送给你吧”。亭长无奈,只得将乌骓马渡至对岸。项羽则拔剑自刎。那伴随项羽出生入死多年的乌骓马,眺望彼岸,长嘶悲呜,久不闻主应,悲恸而亡。马鞍落地,化为一座山,酷似马鞍状,后人遂将此山取名为马鞍山。[雨山和佳山的传说]
在九峰环抱、林木葱秀的马鞍山市区,有一个千亩水面的雨山湖,她象一颗催璨的明珠,镶嵌在马鞍山市中心,晶莹剔透,光芒四射。在那清澈的水底,隐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马鞍山下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水泊,周围的山村里住着一些捕鱼为生和砍柴度日的穷苦百姓。他们中有一个名叫明雨的姑娘,长得如花似玉,山里山外,没有不知道明雨的。另有一位叫才佳的男青年,长得眉清目秀,精明出众,也是方圆几十里人人称赞的好后生。明雨和才佳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打柴捕鱼息息相依。长大成人后,他们彼此间产生了纯洁真挚的爱情。就在他们即将成婚之时,村里一个渔霸看中了明雨的美貌,企图强占为妾。乡亲们多次求情都无济于事。迫于无奈,明雨和才佳就在一个风清月白之夜,携手登山,对着明月,撮土为香,上拜天,下拜地,结为夫妻。
春种秋收,光阴荏苒,眼看渔霸限定的日期就要到了,明雨姑娘怀胎也到了临盆之期。渔霸得知此情,恼羞成怒,竟在明雨临产之际,绑架了她,掼死了呱呱坠地的婴儿,并抓走了才佳。第三天黑夜,风狂雨骤,明雨和才佳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从渔霸家里逃了出来。但黑夜漫漫,哪里是他们的生路?明雨和才佳走投无路,爬上当初他们海誓山盟的山顶,双双跳进山下水泊之中。说来也怪,不多久,茫茫水泊中竟然冒出两座青山来,山高水涨,一会便淹没了渔霸的深宅大院。两座青山之间的水泊,变成了一个形似娃娃的水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赤诚相爱的男女青年,就把这两座青山分别叫做雨山和佳山,把两山之间的水塘叫作娃娃塘,后改名雨山湖。从此,两座青山隔湖相望。每逢春汛秋潮时期,湖水上涨,满湖碧波荡漾,闪闪烁烁,就象滚滚泪珠一般。因此,人们又有“泪洒相思湖”之说,把雨山湖称作相思湖。
[彭玉麟与梅花碑]
太白楼有一块梅花碑很有名气,过去守楼道人常将碑上梅花制成拓片,出售给游人,采石镇上人家每逢除夕过年,也多用梅花碑拓片裱为中堂。这幅梅花图的作者叫彭玉麟,湖南人,十六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写字卖画度日,后来他投奔曾国藩,创办湘军,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得到清廷赏识,被提拔为兵部尚书。那彭玉麟的“麟”字也是曾国藩和清朝皇帝改的,意思是大清的盖世麒麟,天下无敌的英雄。他自幼在家乡恋爱一邻女,名叫梅姑,因自觉贫寒,未敢谈及婚姻大事。不久梅姑另嫁他人,未过几年就死去了,但彭玉麟一直念念不忘。后来他领兵驻扎采石,没事时就习作梅花以寄意。时间久了,他画的梅花竟闻名于世。一年秋天,彭玉麟巡江抵姑孰,适逢采石太白楼重修落成。一天,他偕同僚佐登楼远眺,把酒凭栏,面对秋日长天,风帆沙鸟,不禁心事浩渺,遂走笔作画,画就《梅花图》一幅,并赋诗作序,命人镌碑立于太白楼内。其诗曰:“诗境重新太白楼,青山明月正当头。三生石上姻缘在,结得梅花不用修。到此何尝敢作诗,翠螺山拥谪仙祠。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几十枝。姑孰溪边忆故人,玉壶冰澈绝纤尘。一枝留向江南去,频寄相思秋复春。太平鼓角静无哗,直北旌霓望眼赊。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梅花碑和诗文至今完好无损,保存在太白楼内。
[李白跳江捉月]
一轮明月升上中天,六十二岁的李白独坐采石矶头,一边饮酒,一边吟诵:“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悲切的呜咽,李白循声找去,看见一个渔妇抱着病危的孩子在绝望的哭泣。原来渔妇的丈夫被抓去充军战死,公婆悲痛难忍,相继身亡,唯一的孩子现在又得了重病,无钱医治。李白听完渔妇的哭诉,泪水满眶,摸摸口袋分文无有。他安慰渔妇不要焦急,便转身为渔妇借钱去了。待李白借到二十两银子赶到江边,孩子已死了,渔妇也抱着孩子跳了江。李白见状心如刀绞,捧起酒碗,一饮而尽。一碗、两碗……他喃喃自语:“倾三江之水,洗不尽我对昏君奸佞的仇恨;伐尽南山之竹,书不完人世间的不平。明月啊,你是一面镜子,你该说话呀!”低头时,他看了看江水中的那轮皎月。他曾听说,月亮里的玉兔在树下捣着石臼,石臼里装的全是能起死回生的灵药。想到这,他高兴他说:“孩子有救了”。他奋力张开双臂,大声呼唤:“吴刚、玉兔,把灵药留下吧!”话音未落,便扑下悬崖,跳进江里。
忽然,江水掀起拍天巨浪。大江深处,现出一条白花花的水路,两旁浪花如墙,一条带翅的鲸鱼从江底“扑喇喇”冲出,直向云天飞去。人们看见,鲸鱼的脊背上,驮着一个白衣仙人——李白!他举着酒杯,潇洒自若,骑鲸飘然而去。
第二天,有人在江心洲的浅滩上,捞到了李白在水中脱落的宫锦袍和帽子。人们把锦袍和帽子葬在采石江边,刻石为碑,称李白衣冠冢。至今,江心洲上还有个叫宫锦的地方。
[金牛出渚的故事]
采石矶从前又叫牛渚矶,流传着金牛出渚战白龙的故事。
从前,翠螺山下有个老汉,临终前,告诉他的三个儿子,矶里有头金牛。老汉死后,老大提议去找金牛,三兄弟便来到牛渚矶的金牛洞前,撬开洞前的石头,老大和老二进洞,留老三在外面接应。
洞里阴森森的,怕死的老大让老二先进。两人一前一后慢慢往里爬,老二爬到一堆闪亮的地方,用手摸摸,全是黄澄澄的金子,回头喊老大。老大怕遇着金牛,躲在远远的地方,听见老二喊他,忙爬上前来,见是金子,伸手便抓。衣袋装满了,又将裤子脱下来装、直装到身上再也没有能装金子的地方。老二耽心时间久了金牛会来,催老大快走,没想到老大顿起歹心,想独吞金子,乘老二不备,抓起一块黄金向老二后脑砸去,老二“扑通”一声倒在洞里。
老大驮着金子爬出洞口,老三不见二哥,忙上前询问,老大用唾沫暗暗在眼圈上抹抹,装出伤心的样子哭了起来,告诉老三,老二叫金牛踏死了。老三听说二哥遭到不幸,忙进洞寻找,高喊:“二哥!二哥!”
“哥——哥——”石壁传出“嗡嗡”的回声,把熟睡的金牛惊醒了,它仰首长叫一声,朝洞口的老三奔来。老三见金牛冲过来,闪身躲过,憋足劲一把抓住牛鼻绳。牛拖着他冲出洞口,老三乘势纵身一跃,跳上牛背,两腿一夹,那牛直朝老大冲去。老大吓得把眼一蒙,趴倒在地,金牛撒开四蹄,腾空而去。
过了一会,老大见没有动静,伸手摸摸,金子全在,便用石头把洞口堵起来,高兴地背着金子往回走。回到村里,老大用金子盖了四十九间大瓦房,雇了十八个长工,比镇上的财主还阔气。
再说老二,在洞里躺了半个月,长在壁上的灵芝散发出阵阵清香,使他慢慢苏醒过来,他顺着石洞往前爬去,不知道爬了多久,也不知道爬了多远。一天,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美丽的水草和奇异的礁石花园,老二这才明白,自已进了洞庭湖。
伴着一阵奇妙的音乐,水晶宫大门洞开,老龙王走了出来,周围簇拥着许多虾兵蟹将,原来龙王正在做六十大寿,要骑金牛畅游洞庭。这时,乌龟丞相慌慌张张地进来报告:“金牛叫人从翠螺山下骑跑了!”龙王一惊,忙令白龙敖亮去捉回金牛,扫平翠螺山下的房屋。
老二听到这里心急如焚,他想从洞里爬回去,把消息告诉乡亲们,又怕时间不允许,一时急得他在礁石花园里直打转,正好遇见了来花园散心的龙王的小女儿。龙女听了老二诉说的遭遇,非常同情,就取下头上的金簪给老二说:“登上那块礁石,迎风晃晃,金簪就会变成一只九头凤,骑上它就能飞回翠螺山”。
老二按照龙女说的,登上礁石,迎风晃了晃金簪,果然金簪变成了九头凤。九头凤驮着老二冲出云层,穿过夜雾来到翠螺山下。老二跳下去向前猛跑,他见村口有幢新盖的瓦房,心想,定是哪个财主盖的,暂不管它,得先把消息告诉乡亲们。
他走街穿巷,喊开了所有乡亲的大门,告诉他们白龙就要来扫平村庄了,叫他们赶快到山里躲一躲。这时有位乡亲告诉他,村口那幢新瓦房是他大哥家的。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老大家时,老大正趴在桌上点黄金。一见老二吓得他钻进桌底。老二劈头问道:“三弟呢?”老大无言以对,又要用口水往眼上抹。老二打掉他的手说:“泪水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口水是从嘴里淌的,怎么能相混呢?你还想骗人吗?”老大脸色蜡黄,打躬作揖直求老二绕命。忽然门外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老二心想不好,白龙来了!拖着老大飞身出门,老大舍不得那堆金子,挣脱老二的手,抱起那堆金子。眨眼间,白龙甩起尾巴,“哗啦啦”墙倒屋塌,老大被砸死在瓦砾里。白龙凶相毕露,又要扫那一排排茅屋,老二扑上去,死死揪住龙尾不放,一下被带上云霄。正在危急关头,天边霞光飞旋,老三骑着金牛,从天而降。
一见金牛,白龙伸出爪子想抚牛角。谁知金牛被老三驯了半个多月,不再听白龙使唤。这时,它扬起角,迎头抵来、一牛一龙,两相对阵,上下翻飞,搅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老二趁机跃上龙背,腾出一只手,揭掉一片片龙鳞,痛得白龙“哇哇”直叫,渐渐没了力量。进山的乡亲们,这时都打着火把回来了。人们敲着锅碗,齐声呐喊,吓得恶龙钻进江底。金牛紧追不放,恶龙摆脱不掉,又浮出水面。这时,一直栖息在山顶的九头凤也扑下来,对准龙眼“笃笃”两口,白龙惨叫一声,成了瞎子。它伏在翠螺山下,大口大口喘粗气,动弹不得了。老二怕它再起来害人,往龙身上一趴,死死地镇住了这条恶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千百年过去了,那龙化成了一小河,老二变成了河上的小桥。起先,人们叫这桥为“锁龙桥”。不知从哪天起,改为“锁溪桥”了。它就坐落在现在翠螺山下的采石公园门口。
[三姑娘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名叫三姑娘的农家少女,长得如花似玉,美丽非凡。她绣出的鸳鸯,宛若戏水;她绣出的凤凰,势欲凌空飞出绣架,她绣出的花,把蝶儿、蜂儿都招引了来。一年正月十五,村里举行灯会,三姑娘和几位小妹相邀着欢欢喜喜去看灯,被一位纨绔子弟撞见,硬要抢三姑娘回家成亲。三姑娘转身便跑,纨绔子弟和他的那帮打手紧追不舍。三姑娘眼见他们就要追上了,情急之下,跳进了路旁的厕所里,溅了纨绔子弟们一身臭屎,村里人听到三姑娘在茅坑里淹死的消息,无不万分难过。同辈的少女们围着茅坑,跪着哭了三天三夜。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她们纷纷到厕所旁,唱着歌,接三姑娘上街观灯绣花。歌中唱道:“正月半,二月临,接你三姑娘看龙灯,一来看龙灯,二来问年成,粗针粗线少带点,细针细线多带点,教我针,教我线,教我绣荷花瓣子十八片,教我剪子裁衣裳,教我银针挑金线”。年长日久,便成了此地元霄节独有的风俗。
洪杨到,百姓笑,白发公公放鞭炮。太阳出来三丈三,帮助天王打江山。
三岁孩童扶马鞍,乡里大哥吹角号。打开江山享天福,享了天福永无穷。
(以上流传于太平天国时期)
要想吃碗饭,就得拿命换。睡觉滚稻草,起来围麻包。
死了填山沟,活着受苦难。天天吃不饱,干活累断腰。
大病房,杀人房,十人进,九人亡。
(以上流传于日军占领时期)
金元券,满天飞,钞票到手就吃亏。刮民党,狗强盗;拆机器,抢财宝;
上午能买一担米,下午只买半担灰。刮了钱,装腰包;抓壮丁,挖战壕;
既可恨,又可恼!
(以上流传于国民党统治时期)
月亮月亮粑粑,照进照进他家,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
他家一只兔子,偷吃我家豆子,姐姐留歇我不歇,我要家去学打铁!
一棍子没有打死,喊我一声舅子。
脚连脚,挪三一,三一挪,芦花柴。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铮铮,采采,小马,来猜。
割韭菜,割地菜,两把剪刀翻过来。金足子,银足子,伸一只,缩一只。
(以上儿歌流传于采石地区)
毛毛细雨暗阴天,麻雀不离草垛边,太阳么当中(哎嗨)不当中(来嗨),
燕子不离高梁歇,小郎子不离小妹边。小妹子下田冲(来)。
问声小妹(哎嗨)送什么菜(来嗨),
哥穿草鞋破棉袄,终年打柴割山草。一碟子韭菜二碟子葱(来),
妹嫁亲哥不怕穷,我有双手难不倒。三碟子鸡蛋(哎嗨)颤融融(来嗨),
四碟子莴笋脆崩崩(来),
园里有棵小弯桃,手抓桃树往西瞧。吃得我小郎(哎嗨)身体壮(来嗨),
娘问女儿瞧什么,我瞧桃树几尺高。身强体壮有力量(来)。
东方一朵紫云开,南方一朵紫云来。正月半、二月临,接你三姑娘看龙灯。
两朵祥云来相会,迎接新人下轿来。一来看龙灯,二来问年成,
粗针粗线少带点,细针细线多带点。
天阴下雨烂稀稀,亲哥哥打伞送雨衣,教我针、教我线,教我绣荷花瓣子十八片,
水田里插秧人一片,你知哪个是我妻?教我剪子裁衣裳,教我银针挑金线。
我妻模样我认得,青布包头笑嘻嘻。(以上情歌流传于郊区)
扬子江上,采石矶头,巍巍矗立着刚直中学。在这里滋生亲爱精诚,且教,且做,且学。(原私立刚直中学校歌)
螺山巍峨犀水绕,历年来称险要。流风遗韵化今朝,扬子江头争光耀。大家想,环境有多好!读书励志求进步,爱国爱乡爱吾校。
(原采石小学校歌)
[谚语]
四月初一见青天,高山平地任开田,深耕细耙,旱涝不怕。
四月初一满天涂,撇去高山去下湖。伏天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立夏不下,田家莫怕。地是活宝,越种越好。
骑秋三涨雨,遍地出黄金。保种如保命,留种如留金。
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用功。栽禾插得正,等于上了粪。
修塘如修仓,蓄水如蓄粮。不怕苗儿小,就怕虫子咬。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种田不选种,是把自已哄。栽秧要抢先,割麦要抢天。
天怕毛雨地怕荒,庄稼怕草人怕黄。插秧不躲雨,打禾不歇凉。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早锄一刻草就死,晚锄一刻荒田地。
立秋处暑天渐凉,好割玉米和高粱。养猪没有窍,七分服侍三分料。
白露过后是秋分,秋收秋种要抓紧。立夏给猪洗澡,立冬给猪铺草。
种田不上粪,简直瞎胡混。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田肥长谷,猪肥长肉。勤耕细作样样有,好吃懒做件件无。
猪肥、红花草,农家两件宝。孩儿教育要从小,杂草铲除要趁早。
积肥如积粮,肥多粮满仓。干锄棉花湿锄麻,雾露小雨锄芝麻。
雨前施肥苗得利,雨后喷药杀虫多。
附:民间传说
[马鞍山的来历]
相传楚汉相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刘邦乘项羽撤兵之际,全力追击,并令韩信、彭越二将合师围剿,困项羽于垓下(今灵璧县南)。汉营中楚歌四起,楚军军心浮动,将士顿起怀念故乡之情。项羽惜别虞姬,跨马奋战,突破重围,仓皇逃至历阳(今和县)乌江,狼狈不堪,一扫当年拔山盖世之雄风。稍时,乌江亭长撑一小舟而至,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庶十万,足以为王,愿大王急速渡江”。项羽听了,苦笑着说:“天要使我灭亡,我渡江干什么?况且和我一道渡江而西的江东弟子,现在无一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尊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呢?只是我胯下坐骑,那随我征战南北,所向披靡,今天我不忍心杀它,就送给你吧”。亭长无奈,只得将乌骓马渡至对岸。项羽则拔剑自刎。那伴随项羽出生入死多年的乌骓马,眺望彼岸,长嘶悲呜,久不闻主应,悲恸而亡。马鞍落地,化为一座山,酷似马鞍状,后人遂将此山取名为马鞍山。[雨山和佳山的传说]
在九峰环抱、林木葱秀的马鞍山市区,有一个千亩水面的雨山湖,她象一颗催璨的明珠,镶嵌在马鞍山市中心,晶莹剔透,光芒四射。在那清澈的水底,隐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马鞍山下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水泊,周围的山村里住着一些捕鱼为生和砍柴度日的穷苦百姓。他们中有一个名叫明雨的姑娘,长得如花似玉,山里山外,没有不知道明雨的。另有一位叫才佳的男青年,长得眉清目秀,精明出众,也是方圆几十里人人称赞的好后生。明雨和才佳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打柴捕鱼息息相依。长大成人后,他们彼此间产生了纯洁真挚的爱情。就在他们即将成婚之时,村里一个渔霸看中了明雨的美貌,企图强占为妾。乡亲们多次求情都无济于事。迫于无奈,明雨和才佳就在一个风清月白之夜,携手登山,对着明月,撮土为香,上拜天,下拜地,结为夫妻。
春种秋收,光阴荏苒,眼看渔霸限定的日期就要到了,明雨姑娘怀胎也到了临盆之期。渔霸得知此情,恼羞成怒,竟在明雨临产之际,绑架了她,掼死了呱呱坠地的婴儿,并抓走了才佳。第三天黑夜,风狂雨骤,明雨和才佳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从渔霸家里逃了出来。但黑夜漫漫,哪里是他们的生路?明雨和才佳走投无路,爬上当初他们海誓山盟的山顶,双双跳进山下水泊之中。说来也怪,不多久,茫茫水泊中竟然冒出两座青山来,山高水涨,一会便淹没了渔霸的深宅大院。两座青山之间的水泊,变成了一个形似娃娃的水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赤诚相爱的男女青年,就把这两座青山分别叫做雨山和佳山,把两山之间的水塘叫作娃娃塘,后改名雨山湖。从此,两座青山隔湖相望。每逢春汛秋潮时期,湖水上涨,满湖碧波荡漾,闪闪烁烁,就象滚滚泪珠一般。因此,人们又有“泪洒相思湖”之说,把雨山湖称作相思湖。
[彭玉麟与梅花碑]
太白楼有一块梅花碑很有名气,过去守楼道人常将碑上梅花制成拓片,出售给游人,采石镇上人家每逢除夕过年,也多用梅花碑拓片裱为中堂。这幅梅花图的作者叫彭玉麟,湖南人,十六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写字卖画度日,后来他投奔曾国藩,创办湘军,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得到清廷赏识,被提拔为兵部尚书。那彭玉麟的“麟”字也是曾国藩和清朝皇帝改的,意思是大清的盖世麒麟,天下无敌的英雄。他自幼在家乡恋爱一邻女,名叫梅姑,因自觉贫寒,未敢谈及婚姻大事。不久梅姑另嫁他人,未过几年就死去了,但彭玉麟一直念念不忘。后来他领兵驻扎采石,没事时就习作梅花以寄意。时间久了,他画的梅花竟闻名于世。一年秋天,彭玉麟巡江抵姑孰,适逢采石太白楼重修落成。一天,他偕同僚佐登楼远眺,把酒凭栏,面对秋日长天,风帆沙鸟,不禁心事浩渺,遂走笔作画,画就《梅花图》一幅,并赋诗作序,命人镌碑立于太白楼内。其诗曰:“诗境重新太白楼,青山明月正当头。三生石上姻缘在,结得梅花不用修。到此何尝敢作诗,翠螺山拥谪仙祠。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几十枝。姑孰溪边忆故人,玉壶冰澈绝纤尘。一枝留向江南去,频寄相思秋复春。太平鼓角静无哗,直北旌霓望眼赊。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梅花碑和诗文至今完好无损,保存在太白楼内。
[李白跳江捉月]
一轮明月升上中天,六十二岁的李白独坐采石矶头,一边饮酒,一边吟诵:“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悲切的呜咽,李白循声找去,看见一个渔妇抱着病危的孩子在绝望的哭泣。原来渔妇的丈夫被抓去充军战死,公婆悲痛难忍,相继身亡,唯一的孩子现在又得了重病,无钱医治。李白听完渔妇的哭诉,泪水满眶,摸摸口袋分文无有。他安慰渔妇不要焦急,便转身为渔妇借钱去了。待李白借到二十两银子赶到江边,孩子已死了,渔妇也抱着孩子跳了江。李白见状心如刀绞,捧起酒碗,一饮而尽。一碗、两碗……他喃喃自语:“倾三江之水,洗不尽我对昏君奸佞的仇恨;伐尽南山之竹,书不完人世间的不平。明月啊,你是一面镜子,你该说话呀!”低头时,他看了看江水中的那轮皎月。他曾听说,月亮里的玉兔在树下捣着石臼,石臼里装的全是能起死回生的灵药。想到这,他高兴他说:“孩子有救了”。他奋力张开双臂,大声呼唤:“吴刚、玉兔,把灵药留下吧!”话音未落,便扑下悬崖,跳进江里。
忽然,江水掀起拍天巨浪。大江深处,现出一条白花花的水路,两旁浪花如墙,一条带翅的鲸鱼从江底“扑喇喇”冲出,直向云天飞去。人们看见,鲸鱼的脊背上,驮着一个白衣仙人——李白!他举着酒杯,潇洒自若,骑鲸飘然而去。
第二天,有人在江心洲的浅滩上,捞到了李白在水中脱落的宫锦袍和帽子。人们把锦袍和帽子葬在采石江边,刻石为碑,称李白衣冠冢。至今,江心洲上还有个叫宫锦的地方。
[金牛出渚的故事]
采石矶从前又叫牛渚矶,流传着金牛出渚战白龙的故事。
从前,翠螺山下有个老汉,临终前,告诉他的三个儿子,矶里有头金牛。老汉死后,老大提议去找金牛,三兄弟便来到牛渚矶的金牛洞前,撬开洞前的石头,老大和老二进洞,留老三在外面接应。
洞里阴森森的,怕死的老大让老二先进。两人一前一后慢慢往里爬,老二爬到一堆闪亮的地方,用手摸摸,全是黄澄澄的金子,回头喊老大。老大怕遇着金牛,躲在远远的地方,听见老二喊他,忙爬上前来,见是金子,伸手便抓。衣袋装满了,又将裤子脱下来装、直装到身上再也没有能装金子的地方。老二耽心时间久了金牛会来,催老大快走,没想到老大顿起歹心,想独吞金子,乘老二不备,抓起一块黄金向老二后脑砸去,老二“扑通”一声倒在洞里。
老大驮着金子爬出洞口,老三不见二哥,忙上前询问,老大用唾沫暗暗在眼圈上抹抹,装出伤心的样子哭了起来,告诉老三,老二叫金牛踏死了。老三听说二哥遭到不幸,忙进洞寻找,高喊:“二哥!二哥!”
“哥——哥——”石壁传出“嗡嗡”的回声,把熟睡的金牛惊醒了,它仰首长叫一声,朝洞口的老三奔来。老三见金牛冲过来,闪身躲过,憋足劲一把抓住牛鼻绳。牛拖着他冲出洞口,老三乘势纵身一跃,跳上牛背,两腿一夹,那牛直朝老大冲去。老大吓得把眼一蒙,趴倒在地,金牛撒开四蹄,腾空而去。
过了一会,老大见没有动静,伸手摸摸,金子全在,便用石头把洞口堵起来,高兴地背着金子往回走。回到村里,老大用金子盖了四十九间大瓦房,雇了十八个长工,比镇上的财主还阔气。
再说老二,在洞里躺了半个月,长在壁上的灵芝散发出阵阵清香,使他慢慢苏醒过来,他顺着石洞往前爬去,不知道爬了多久,也不知道爬了多远。一天,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美丽的水草和奇异的礁石花园,老二这才明白,自已进了洞庭湖。
伴着一阵奇妙的音乐,水晶宫大门洞开,老龙王走了出来,周围簇拥着许多虾兵蟹将,原来龙王正在做六十大寿,要骑金牛畅游洞庭。这时,乌龟丞相慌慌张张地进来报告:“金牛叫人从翠螺山下骑跑了!”龙王一惊,忙令白龙敖亮去捉回金牛,扫平翠螺山下的房屋。
老二听到这里心急如焚,他想从洞里爬回去,把消息告诉乡亲们,又怕时间不允许,一时急得他在礁石花园里直打转,正好遇见了来花园散心的龙王的小女儿。龙女听了老二诉说的遭遇,非常同情,就取下头上的金簪给老二说:“登上那块礁石,迎风晃晃,金簪就会变成一只九头凤,骑上它就能飞回翠螺山”。
老二按照龙女说的,登上礁石,迎风晃了晃金簪,果然金簪变成了九头凤。九头凤驮着老二冲出云层,穿过夜雾来到翠螺山下。老二跳下去向前猛跑,他见村口有幢新盖的瓦房,心想,定是哪个财主盖的,暂不管它,得先把消息告诉乡亲们。
他走街穿巷,喊开了所有乡亲的大门,告诉他们白龙就要来扫平村庄了,叫他们赶快到山里躲一躲。这时有位乡亲告诉他,村口那幢新瓦房是他大哥家的。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老大家时,老大正趴在桌上点黄金。一见老二吓得他钻进桌底。老二劈头问道:“三弟呢?”老大无言以对,又要用口水往眼上抹。老二打掉他的手说:“泪水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口水是从嘴里淌的,怎么能相混呢?你还想骗人吗?”老大脸色蜡黄,打躬作揖直求老二绕命。忽然门外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老二心想不好,白龙来了!拖着老大飞身出门,老大舍不得那堆金子,挣脱老二的手,抱起那堆金子。眨眼间,白龙甩起尾巴,“哗啦啦”墙倒屋塌,老大被砸死在瓦砾里。白龙凶相毕露,又要扫那一排排茅屋,老二扑上去,死死揪住龙尾不放,一下被带上云霄。正在危急关头,天边霞光飞旋,老三骑着金牛,从天而降。
一见金牛,白龙伸出爪子想抚牛角。谁知金牛被老三驯了半个多月,不再听白龙使唤。这时,它扬起角,迎头抵来、一牛一龙,两相对阵,上下翻飞,搅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老二趁机跃上龙背,腾出一只手,揭掉一片片龙鳞,痛得白龙“哇哇”直叫,渐渐没了力量。进山的乡亲们,这时都打着火把回来了。人们敲着锅碗,齐声呐喊,吓得恶龙钻进江底。金牛紧追不放,恶龙摆脱不掉,又浮出水面。这时,一直栖息在山顶的九头凤也扑下来,对准龙眼“笃笃”两口,白龙惨叫一声,成了瞎子。它伏在翠螺山下,大口大口喘粗气,动弹不得了。老二怕它再起来害人,往龙身上一趴,死死地镇住了这条恶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千百年过去了,那龙化成了一小河,老二变成了河上的小桥。起先,人们叫这桥为“锁龙桥”。不知从哪天起,改为“锁溪桥”了。它就坐落在现在翠螺山下的采石公园门口。
[三姑娘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名叫三姑娘的农家少女,长得如花似玉,美丽非凡。她绣出的鸳鸯,宛若戏水;她绣出的凤凰,势欲凌空飞出绣架,她绣出的花,把蝶儿、蜂儿都招引了来。一年正月十五,村里举行灯会,三姑娘和几位小妹相邀着欢欢喜喜去看灯,被一位纨绔子弟撞见,硬要抢三姑娘回家成亲。三姑娘转身便跑,纨绔子弟和他的那帮打手紧追不舍。三姑娘眼见他们就要追上了,情急之下,跳进了路旁的厕所里,溅了纨绔子弟们一身臭屎,村里人听到三姑娘在茅坑里淹死的消息,无不万分难过。同辈的少女们围着茅坑,跪着哭了三天三夜。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她们纷纷到厕所旁,唱着歌,接三姑娘上街观灯绣花。歌中唱道:“正月半,二月临,接你三姑娘看龙灯,一来看龙灯,二来问年成,粗针粗线少带点,细针细线多带点,教我针,教我线,教我绣荷花瓣子十八片,教我剪子裁衣裳,教我银针挑金线”。年长日久,便成了此地元霄节独有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