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朝末年,马鞍山地区除采石、慈湖、霍里3镇有8家私人中药店卖药兼治小伤小病外,没有一家专门医院。民国27年(1938),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矿业所医院成立,始有马鞍山地区第一家近代医院。这所医院主要为日本职员服务,矿区工人、居民及附近农民仍靠私人诊所、药店治病。直到1949年,全地区只有私人诊所21家,从业人员32名;工矿医院(所)3所,医护人员11名,病床24张。
建国后,马鞍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1950~1956年,原马鞍山矿业所医院及其向山分诊所等建国前建立的医疗服务点,经过整顿更新,规模不断扩大。这期间,集体和私人医院(所)共有38家,开设病床90张,与建国前夕相比分别增加0.8倍和2.75倍。但是,与钢铁生产、人口增长相比,发展速度还不快,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建市后,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生产的发展,直接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地方医疗卫生机构纷纷建立,工矿系统医疗卫生组织大量增加,医疗设备明显改善。到1966年,全市已有医疗卫生机构73家,开设病床1056张,从业人员1419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卫生事业受到冲击。1966~1969年,卫生机构、病床数逐年下降,到1966年底,卫生机构减少到69个,病床减少到775张。“文化大革命”后期,卫生事业逐步恢复。1970~197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由70家增加到170家,病床由1035张增加到1631张。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马鞍山市卫生事业持续稳步发展,从1984年起,早已绝迹多年的私人诊所又重新出现,到1985年,已有12家开业行医。1987年底,马鞍山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7个,其中医院16所、门诊部(所)185个、专科防治所(站)3个、职业病防治所1个;卫生工作人员436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34人,占职工总数的80.89%,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181人,病床207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5.81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全市医疗卫生网点中,工矿企业所属医疗卫生机构以数量多,设施比较先进,技术力量较强而发挥了骨干作用。1987年,全市工矿企业所属医疗机构191家,占全市总数的88.62%,其中马鞍山钢铁公司医院设备先进,规模最大。马钢医院的显微外科断手再植术、十七冶医院的眼科角膜移植术,都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马鞍山市医疗卫生工作除进行常规的防病治病外,还针对工矿城市严重的“三废”污染,大抓环境卫生,在防尘防毒防噪音及职业病防治方面做出很大成绩。1985年,马钢公司防尘合格率达到71%,走在全省前列。1984、1985两年,在全省八市卫生检查评比中,马鞍山市均获第一名。由于医疗卫生队伍的壮大,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全市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得到及时预防、控制和治疗,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到1987年,全市人均寿命由建国前夕的35岁延长到70.3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由建国前的25‰下降到4.11‰,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前夕的200‰左右下降到1985年的市区13‰,市郊农村22.2‰。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