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地方医院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市人民医院是全市规模、设备、技术居于前列的大型综合医院,院址在湖北路45号,前身是原当涂县马鞍山矿区卫生所。1956年12月,矿区卫生所由马鞍山市筹备处接管,1957年改为马鞍山市卫生所,有医务人员12名。1958年2月,开设内科、外科、小儿科、中医科、妇产科、手术室、化验室、综合治疗室、药房、挂号室、卫生防疫组,有简易病床15张。同年9月,改为市人民医院,设简易病床40张。1959年2月,迁至湖北路新建门诊楼内,设病床100张。1961年2月,新建住院大楼,病床增至200张。到1985年,全院占地达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实开病床455张。设有小儿科、肺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脑外科、胸外科、麻醉科、检验科、药剂科、医疗器械科、眼科、骨外科、泌尿外科、放射科、中医科、病理科、皮肤科、传染科、急诊科、肝科、计划免疫保健科、内科、功能检查室、中西药房及两处门诊部,院机关下设8个行政科室。全院共有职工74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主管)医师51人,医师272人。1985年,门诊病人达37.5万人次,住院病人8408人。1987年,门诊、急诊病人39.88万人次,住院病人8917人,平均开放病床693.4张,为全市各医院之首。
[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
市妇幼保健院是全市一家初具规模的妇幼专科医院,院址在湖南路佳山路口。1973年建立,原址在马鞍山钢铁学校北侧,同年10月,迁入新建门诊楼,正式对外门诊。内设妇产科、小儿科、检查室、药房、心电图室,有病床20张。1981年7月,医院迁至现址。至1985年,妇幼保健院共设妇产科3室1房(人工流产室、产前检查室、手术室、产房)、放射科、检验科、计划免疫保健室、染色体实验室、超声波室、心电图室、供应室、西药房、功能检查室以及3个行政股室。全院有职工87人,其中主治(主管)医师4人、医师17人、医护人员58人。1985年,门诊病人1.6万人次,住院病人815人。1986年,改名为市妇产科医院。1987年,市妇幼保健站与市妇产科医院合并,更名为市妇幼保健院。
[马鞋山市中医院]
市中医院是全市第一所中等规模的中医院,院址在金家庄区金字塘边。其前身是1954年设立的马鞍山镇中西联合诊所,1955年,改称金家庄联合诊所。以后,又改为马鞍山医院、金家庄区医院、四新街道人民医院。1978年6月,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改为马鞍山市中医院。时有工作人员106人,病床51张。到1985年,全院开设有中医内科、伤骨科、妇科、儿科、眼科、痔漏科、推拿科、针灸科;同时设有西医内科、小儿科、妇产科、牙科、放射科、检验科、皮肤科、中西药房、功能检查室以及3个行政股室,有住院病床100张,家庭病床182张,并在当涂县黄池镇设有临时医疗点。全院有职工198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其他医护人员156人。全年门诊病人10.3万人次,住院病人1527人。1987年,市中医院门诊、急诊病人7.48万人次,住院病人678人。
[马鞍山市精神病区]
1984年12月1日,市卫生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当涂县八六医院达成协议,合办精神病区。精神病区设病床70张,收治马鞍山管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市政府一次性提供30万元作为病区改建资金,并派30名医护人员到病区工作。以后每年补贴病区经费4万元,病区收入归八六医院。
[区乡医院]
一、雨山区人民医院原名采石区人民医院,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基层综合医院。
1952年和1954年,采石镇先后建立西医联合诊所、中西医联合诊所,均系集体所有制性质。1956年,两家联合诊所并为采石中心联合诊所。1958年,改为采石区人民医院,设有内科、外科、中药房、西药房、注射室,共有工作人员20人。1960年,更名为采石人民公社医院。1968年,采石区撤销,成立雨山区,医院改名为雨山区采石医院。1970年,在市人民医院医生指导下,首次施行胃切除手术。1973年,第一次收治住院病人,设病床30张。1984年,改名为雨山区人民医院。至1985年,全院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理疗科、化验室、心电图室、超声波室、手术室、X光室、中心药房,有职工73人。平均每天门诊200人次。
二、乡卫生院1958年以后,马鞍山市郊区在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慈湖、杜塘、霍里、雨山、红旗、濮塘、小黄洲、佳山等8所公社卫生院。1983年,公社改为乡,各公社卫生院均改名为乡卫生院,其中红旗公社卫生院更名为冯桥乡卫生院。各乡卫生院均属集体所有制性质,是农村综合性卫生事业单位。卫生院创办初期,大都借用民宅、街坊、店铺作院舍,房屋陈旧简陋,挂号、诊断、取药、治疗均挤在一起。为改善各乡卫生院工作条件,从1968年起,市卫生局开始对各乡卫生院的发展,作出分批重点建设的规划。各乡卫生院以自筹资金为主,国家卫生事业费酌情补助的办法集资,先后新建一批院舍。随着新院舍的建立和技术力量的增加,医疗科室也由建院初期的中西两科逐步增多。1985年,杜塘、霍里、慈湖、雨山等4个乡卫生院分别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放射室、化验室、中西药房、妇产科、牙科、超声波室、心电图室。佳山、冯桥、濮塘3个乡卫生院分别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放射室、化验室、中西药房。小黄洲乡卫生院设有内科、放射室、换药室、注射室、化验室、药房,并配有相应的医疗器械设备。从1970年起,各乡卫生院分别选派医务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市级医院也常派医疗队到乡卫生院防病治病和开办训练班。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乡卫生院人员得到充实,技术力量大大加强。到1985年,职工人数已达206人,比1958年的48人增加了3.3倍。职工中,有中医师5人、西医师24人、助产师1人、中药师、中医士8人、西医士41人、护士37人、助产士10人、中药人员10人、检验士13人、放射技士10人,开设病床166张。随着技术力量的加强和设备的更新,乡卫生院的防病治病能力也得以提高。由仅治小伤小病逐步发展到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和抢救中毒、休克,男女结扎、放取节育环、人工流产,血、尿、便化验三大常规检查,拔牙、镶牙等。杜塘乡卫生院还能作阑尾、疝气修补等外科手术。
市人民医院是全市规模、设备、技术居于前列的大型综合医院,院址在湖北路45号,前身是原当涂县马鞍山矿区卫生所。1956年12月,矿区卫生所由马鞍山市筹备处接管,1957年改为马鞍山市卫生所,有医务人员12名。1958年2月,开设内科、外科、小儿科、中医科、妇产科、手术室、化验室、综合治疗室、药房、挂号室、卫生防疫组,有简易病床15张。同年9月,改为市人民医院,设简易病床40张。1959年2月,迁至湖北路新建门诊楼内,设病床100张。1961年2月,新建住院大楼,病床增至200张。到1985年,全院占地达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实开病床455张。设有小儿科、肺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脑外科、胸外科、麻醉科、检验科、药剂科、医疗器械科、眼科、骨外科、泌尿外科、放射科、中医科、病理科、皮肤科、传染科、急诊科、肝科、计划免疫保健科、内科、功能检查室、中西药房及两处门诊部,院机关下设8个行政科室。全院共有职工74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主管)医师51人,医师272人。1985年,门诊病人达37.5万人次,住院病人8408人。1987年,门诊、急诊病人39.88万人次,住院病人8917人,平均开放病床693.4张,为全市各医院之首。
[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
市妇幼保健院是全市一家初具规模的妇幼专科医院,院址在湖南路佳山路口。1973年建立,原址在马鞍山钢铁学校北侧,同年10月,迁入新建门诊楼,正式对外门诊。内设妇产科、小儿科、检查室、药房、心电图室,有病床20张。1981年7月,医院迁至现址。至1985年,妇幼保健院共设妇产科3室1房(人工流产室、产前检查室、手术室、产房)、放射科、检验科、计划免疫保健室、染色体实验室、超声波室、心电图室、供应室、西药房、功能检查室以及3个行政股室。全院有职工87人,其中主治(主管)医师4人、医师17人、医护人员58人。1985年,门诊病人1.6万人次,住院病人815人。1986年,改名为市妇产科医院。1987年,市妇幼保健站与市妇产科医院合并,更名为市妇幼保健院。
[马鞋山市中医院]
市中医院是全市第一所中等规模的中医院,院址在金家庄区金字塘边。其前身是1954年设立的马鞍山镇中西联合诊所,1955年,改称金家庄联合诊所。以后,又改为马鞍山医院、金家庄区医院、四新街道人民医院。1978年6月,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改为马鞍山市中医院。时有工作人员106人,病床51张。到1985年,全院开设有中医内科、伤骨科、妇科、儿科、眼科、痔漏科、推拿科、针灸科;同时设有西医内科、小儿科、妇产科、牙科、放射科、检验科、皮肤科、中西药房、功能检查室以及3个行政股室,有住院病床100张,家庭病床182张,并在当涂县黄池镇设有临时医疗点。全院有职工198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其他医护人员156人。全年门诊病人10.3万人次,住院病人1527人。1987年,市中医院门诊、急诊病人7.48万人次,住院病人678人。
[马鞍山市精神病区]
1984年12月1日,市卫生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当涂县八六医院达成协议,合办精神病区。精神病区设病床70张,收治马鞍山管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市政府一次性提供30万元作为病区改建资金,并派30名医护人员到病区工作。以后每年补贴病区经费4万元,病区收入归八六医院。
[区乡医院]
一、雨山区人民医院原名采石区人民医院,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基层综合医院。
1952年和1954年,采石镇先后建立西医联合诊所、中西医联合诊所,均系集体所有制性质。1956年,两家联合诊所并为采石中心联合诊所。1958年,改为采石区人民医院,设有内科、外科、中药房、西药房、注射室,共有工作人员20人。1960年,更名为采石人民公社医院。1968年,采石区撤销,成立雨山区,医院改名为雨山区采石医院。1970年,在市人民医院医生指导下,首次施行胃切除手术。1973年,第一次收治住院病人,设病床30张。1984年,改名为雨山区人民医院。至1985年,全院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理疗科、化验室、心电图室、超声波室、手术室、X光室、中心药房,有职工73人。平均每天门诊200人次。
二、乡卫生院1958年以后,马鞍山市郊区在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慈湖、杜塘、霍里、雨山、红旗、濮塘、小黄洲、佳山等8所公社卫生院。1983年,公社改为乡,各公社卫生院均改名为乡卫生院,其中红旗公社卫生院更名为冯桥乡卫生院。各乡卫生院均属集体所有制性质,是农村综合性卫生事业单位。卫生院创办初期,大都借用民宅、街坊、店铺作院舍,房屋陈旧简陋,挂号、诊断、取药、治疗均挤在一起。为改善各乡卫生院工作条件,从1968年起,市卫生局开始对各乡卫生院的发展,作出分批重点建设的规划。各乡卫生院以自筹资金为主,国家卫生事业费酌情补助的办法集资,先后新建一批院舍。随着新院舍的建立和技术力量的增加,医疗科室也由建院初期的中西两科逐步增多。1985年,杜塘、霍里、慈湖、雨山等4个乡卫生院分别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放射室、化验室、中西药房、妇产科、牙科、超声波室、心电图室。佳山、冯桥、濮塘3个乡卫生院分别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放射室、化验室、中西药房。小黄洲乡卫生院设有内科、放射室、换药室、注射室、化验室、药房,并配有相应的医疗器械设备。从1970年起,各乡卫生院分别选派医务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市级医院也常派医疗队到乡卫生院防病治病和开办训练班。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乡卫生院人员得到充实,技术力量大大加强。到1985年,职工人数已达206人,比1958年的48人增加了3.3倍。职工中,有中医师5人、西医师24人、助产师1人、中药师、中医士8人、西医士41人、护士37人、助产士10人、中药人员10人、检验士13人、放射技士10人,开设病床166张。随着技术力量的加强和设备的更新,乡卫生院的防病治病能力也得以提高。由仅治小伤小病逐步发展到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和抢救中毒、休克,男女结扎、放取节育环、人工流产,血、尿、便化验三大常规检查,拔牙、镶牙等。杜塘乡卫生院还能作阑尾、疝气修补等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