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自然生育
一、育龄妇女生育情况
1981年底,全县15~49岁育龄妇女144185人,占总人口23.68%,占女性人口49.47%。是年,生育的11382人,占育龄妇女的7.89%。其中生育一胎4180人,占生育妇女的36.7%;生育二胎的3586人,占31.5%;生育三胎1910人,占16.8%;生育四胎的981人,占8.6%;生育五胎及以上的725人,占6.4%。
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对生育影响很大。1981年全县文盲、半文盲育龄妇女生育的有8842人,占生育妇女的77.7%;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妇女生育2540人,占22.3%。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妇女只有14人生育,无三胎生育;高中文化程度生三胎以上的妇女8人,占生育妇女的0.07%;初中文化程度生三胎以上的48人,占0.42%;小学文化程度生三胎以上的344人,占3.02%;而文盲、半文盲生三胎以上的3216人,占28.23%。是年,生育率为78.9‰。
二、建国后人口增长情况
建国初期,人口增长缓慢,1949年全县出生7528人,死亡2940人,自然增长率为10.99‰。1957年全县出生13905人,死亡4495人,自然增长率21.19‰。8年间增长53401人,人口再生产呈多生、少死状态。因自然灾害的影响,1959~196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
1962—1971年,人口增长迅猛,人口年自然增长率均在28‰以上。1961年底全县人口358692人,1971年底增至517513人,10年共增加158821人,年平均增15882人。1972年后,因计划生育的开展使人口增长势头得以控制。1980~1989年人口增长趋于稳定,年自然增长率均在13‰以下。1979年底全县人口586297人,1989年619779人,10年共增33482人,年平均增加3348人。1962年与1989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55.04‰下降到17.7‰,下降了37.2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44.92‰下降到12.4‰,下降了32.52个千分点。
1949~1989年当涂县人口增长情况表


1981年底,全县15~49岁育龄妇女144185人,占总人口23.68%,占女性人口49.47%。是年,生育的11382人,占育龄妇女的7.89%。其中生育一胎4180人,占生育妇女的36.7%;生育二胎的3586人,占31.5%;生育三胎1910人,占16.8%;生育四胎的981人,占8.6%;生育五胎及以上的725人,占6.4%。
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对生育影响很大。1981年全县文盲、半文盲育龄妇女生育的有8842人,占生育妇女的77.7%;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妇女生育2540人,占22.3%。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妇女只有14人生育,无三胎生育;高中文化程度生三胎以上的妇女8人,占生育妇女的0.07%;初中文化程度生三胎以上的48人,占0.42%;小学文化程度生三胎以上的344人,占3.02%;而文盲、半文盲生三胎以上的3216人,占28.23%。是年,生育率为78.9‰。
二、建国后人口增长情况
建国初期,人口增长缓慢,1949年全县出生7528人,死亡2940人,自然增长率为10.99‰。1957年全县出生13905人,死亡4495人,自然增长率21.19‰。8年间增长53401人,人口再生产呈多生、少死状态。因自然灾害的影响,1959~196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
1962—1971年,人口增长迅猛,人口年自然增长率均在28‰以上。1961年底全县人口358692人,1971年底增至517513人,10年共增加158821人,年平均增15882人。1972年后,因计划生育的开展使人口增长势头得以控制。1980~1989年人口增长趋于稳定,年自然增长率均在13‰以下。1979年底全县人口586297人,1989年619779人,10年共增33482人,年平均增加3348人。1962年与1989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55.04‰下降到17.7‰,下降了37.2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44.92‰下降到12.4‰,下降了32.52个千分点。
1949~1989年当涂县人口增长情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