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土地改革
一、土改前土地占有状况
土改时,全县101.7万亩土地,地主占有50.3万亩(外籍地主32.5万亩),占49.4%。其中本籍地主2265户,13065人,有地17.8万亩,人均13.6亩。护河区新埂村地主周家志1家6口,有地797.6亩,人均达到132.9亩。其他阶层实有土地情况见附表。
二、土地改革
当涂土地改革运动始于1950年10月9日,全县农村310个行政村分3批进行了土改。这场运动大体上分宣传发动,整顿和发展组织;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和分配;复查总结,发放土地证4个阶段进行。县委成立了土改工作大队,下设分队,共组织各级干部689人,下乡发动群众。第一批土改选择护河、马桥、黄池、塘南、薛津、新市等区结合部的32个村。第二批进行135个村,第三批143个村。到1951年5月基本结束,历时7个月。在土改中,全县共召开斗争会1383次。斗争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1548人。为保卫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县还组织法庭,对破坏生产,破坏土改,威胁和杀害干部群众的不法分子依法予以制裁。
经过土改,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全县共没收地主土地42.1万亩,征收富农土地2.86万亩,祠堂庙宇土地6.5万亩,其它各种土地0.6万亩。累计没收和征收土地52.1万亩,全部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同时,地主、富农亦按家庭人口得到了相应的土地。全县有70296户农户294371人参加了分配,即占全县73.6%的人口分得了胜利果实。除土地外,贫农和雇农还分得了没收地主的大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粮食228.1万公斤,房屋10728间,耕畜4697头,农具25047件。
土改前后当涂县310个村各阶层占有土地情况表

土改时,全县101.7万亩土地,地主占有50.3万亩(外籍地主32.5万亩),占49.4%。其中本籍地主2265户,13065人,有地17.8万亩,人均13.6亩。护河区新埂村地主周家志1家6口,有地797.6亩,人均达到132.9亩。其他阶层实有土地情况见附表。
二、土地改革
当涂土地改革运动始于1950年10月9日,全县农村310个行政村分3批进行了土改。这场运动大体上分宣传发动,整顿和发展组织;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和分配;复查总结,发放土地证4个阶段进行。县委成立了土改工作大队,下设分队,共组织各级干部689人,下乡发动群众。第一批土改选择护河、马桥、黄池、塘南、薛津、新市等区结合部的32个村。第二批进行135个村,第三批143个村。到1951年5月基本结束,历时7个月。在土改中,全县共召开斗争会1383次。斗争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1548人。为保卫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县还组织法庭,对破坏生产,破坏土改,威胁和杀害干部群众的不法分子依法予以制裁。
经过土改,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全县共没收地主土地42.1万亩,征收富农土地2.86万亩,祠堂庙宇土地6.5万亩,其它各种土地0.6万亩。累计没收和征收土地52.1万亩,全部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同时,地主、富农亦按家庭人口得到了相应的土地。全县有70296户农户294371人参加了分配,即占全县73.6%的人口分得了胜利果实。除土地外,贫农和雇农还分得了没收地主的大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粮食228.1万公斤,房屋10728间,耕畜4697头,农具25047件。
土改前后当涂县310个村各阶层占有土地情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