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采用现代水工技术建筑涵闸工程。建国初,建三马场双孔闸、燕窝闸,水泥沙浆砌条石,前者还打有密集的支承桩,质量较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闸是秦河、姑山两闸,分别建成于1953年5月和1954年3月。至1959年,新建涵闸58座,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四分之一。随着联圩工程的发展,旧的排水系统发生变化,除新建涵闸外,对旧有涵闸进行改造,接长加固30多座,挖堵险闸20多座。1973年,新建涵闸170多座,其中孔径1米以上为112座,大多数安装启闭机,有的用电力启动。
在新建的涵闸中,姑山闸、刘家闸等被堵塞,三马场闸、双摆渡闸因闸前另建新闸而失去作用。据1989年底统计,全县有大小涵闸161座,按其功能分为排引闸(86座)、泵站出水闸(连接压力水箱42座)、节制闸(8座)、排洪闸(8座)、引洪闸(5座)、旱闸(又称旱桥,12座)等6种类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