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肉禽蛋
解放前,全县各大小集镇和大的村庄几乎都有肉店、渔行,副食品由南北杂货店经营。城区设肉店24户、渔行9户、蛋行7户,经营茶食糕点的南北杂货店18户,烟茶16户,糖坊12户,酱园13户,炒货19户,水果行16户,糟坊1户。
从1949年起,供销合作社担负着生猪、禽、蛋、鲜鱼的收购销售任务。1951年,国营食品、水产公司相继在当涂建立分支机构,分别主管猪、鱼、禽、蛋的经营活动。供销合作社把原来的食品坊组成食品厂、酱品厂。1954年以后,实行生猪派购并扩展到禽、蛋收购的奖售。奖售农民一定数量的饲料、粮食、糖、布、卷烟等。1956年1月对派购的生猪调高收购价,当年收购生猪9200头。1959年收购生猪4.3万头、鲜鱼81.3万公斤、鲜蛋44万公斤、家禽27.55万只,都比往年大幅度上升。1961年以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对肉食实行凭票凭证定量供应。1965年起,生猪收购量逐年增加,市场鲜肉降价供应。1972年,允许苗猪价格升降,使生猪饲养量回升,收购数量又上升,全年收购生猪8.7万头、家禽8.2万只、鲜蛋118万公斤。1977年,县食品公司为帮助农村社、队、个人发展养禽事业,调剂禽苗77076只,供应种蛋2.24万公斤,支持集体养鸭1.7万只,养鸡1.1万只,养鱼300万尾。1979年县食品厂举行产品展销会,产品由原来13种发展到27种,这一年全县许多乡镇办起了副食品商店和食品酱品厂,既生产又经营。1980年调整了生猪的收购价格,实行斤猪斤粮奖售,进一步促进生猪的发展。当年收购生猪11.69万头,平均每个农户交售1.6头,是解放以来收购最多的一年。收购鲜蛋95万公斤,平均每户8.65公斤。1982年,为了增加生猪、家禽的收购,食品公司在40个收购点的基础上又增设代购点268个。1983年后,停止生猪派购,进入市场自由购销。水产品收购,依据县水产公司一家统计,1965年为2210.2吨(含鱼、虾、蟹,下同),1970年为1242.5吨,1975年769吨,1976年1228吨,1977年1241吨,1978年586.2吨,1979年823.1吨,1980年728.9吨。
1949~1989年当涂县肉蛋销售情况表


二、糖烟酒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荣泰烟草公司占据全县卷烟市场80%,还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顾中烟草公司、福昌烟草公司等产品相继流入。城区有凤大和、东太和、南太和、同和、周源、杜玉泰等11家烟店。民国13年(1924),当涂烟酒公卖支栈成立,民国14年改为官有,更名为烟酒事务局。同年11月1日,烟商罢市,以“税局苛逼”停止营业。民国34~37年,县内经营糖烟酒的私营商业有46户,每年来自广东、浙江的红白糖有200吨。销售的手工卷烟和机制卷烟大多来自芜湖。
解放后,烟酒糖业实行专卖专营。1953年,由县糖业烟酒公司专营烟酒批发兼零售。1982年1月由县烟草公司承担全县卷烟经营业务。1984年4月5日,县烟草专卖局成立。1988年8~12月,在全县范围内统一领发烟草专卖许可证,查处违章经营户456户,上缴财政罚没款10.24万元。1989年,糖酒公司销售食糖189.98万公斤、酒213.54万公斤,烟草公司销售卷烟4376箱,分别是1949年的20倍、15倍、263倍,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1.2倍、1.6倍(卷烟略有下降)。销售额为893.5万元,实现利润17.45万元,上交税款22.46万元,人均劳效19.01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被省商业厅、省商贸工会评为“商业先进单位”。
三、食盐
建国前,盐业经营除有元和等9户盐号外,多为盐贩子贩运私盐。抗日战争期间,食盐供应常常短缺,民国34年(1945)按户口配给,每户每月只配给0.25公斤。
建国后,县盐务经销处专门经营食盐,年销售量由1949年的832吨增加到1956年的3369吨,价格也逐渐持稳。1957年,成立当涂县盐业公司。1964~1966年建造战备盐库4座,可储食盐7000吨。1988年在原库址修建1座建筑面积为1477平方米的综合楼。1989年销售5015吨,是1949年的6倍,民用食盐多为江苏、淮北和湖北再制盐,工农渔牧用盐均为淮北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