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乡镇建材工业起步于50年代的砖瓦生产。60年代,水泥预制厂和采石场逐渐增多。70年代,水泥预制品已广泛应用于城乡建设,建材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80年代,各乡镇、村纷纷兴办建材企业,整个建材市场异常繁荣,形成了多渠道、多产品竟相发展的趋势。水泥、黄砂、钢砂、岩棉、油毡、柏油、纸筋以及地砖、隔热板等建材产品纷纷问世。至1989年,全县乡镇工业中有建材企业222个,其中乡镇办85个,村办137个,完成产值7717万元,实现利润602万元,上交税金105万元。
一、砖瓦
1955年前,全县仅有4座土窑生产砖瓦。1959年,在城乡建设的推动下,砖瓦生产得到了第一次发展,全县新建砖瓦窑29座。这些砖瓦窑主要分布在便于水路运输的姑溪河和青山河沿岸,年产红砖400多万块,大多销往上海市。
70年代,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盖瓦房的日渐增多,砖瓦成了紧俏物资,供不应求,从而促进了砖瓦生产的第二次大发展。此后,逐年增建窑厂。1974年,砖、瓦产量分别达到1414万块和216万块。
1981年,城乡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给砖瓦生产带来了第三次大发展的契机。是年上半年,全县窑厂总数达85座,年底增至121座。立窑、轮窑逐步替代土窑,机制砖瓦逐渐取代手工制坯。是年,全县共产砖瓦8878万块。
1984年后,又新建了一批上规模的新窑,淘汰了部分产量低、能耗高的老窑。1989年,全县共有窑厂91个(乡镇办28个,村办63个),其中18~22门的轮窑22个。窑厂的数量虽有减少,但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是年全县共生产砖32885万块、瓦514万块。
二、石料
石料开采业始于60年代。至1989年,全县办起采石场51个,主要分布在太白、青山、丹阳、龙泉、关马、围屏、藏汉和银塘等8个乡镇,年开采总量约200万吨。开采方法及工具,与采矿类同,少数采场有破碎机。
三、水泥
当涂县乡镇办水泥厂均为80年代兴办。1980年查湾乡率先兴办水泥厂,青山、银塘和城关、龙山桥等乡镇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建成水泥厂。水泥厂的主要设备有球磨机、立窑、罗茨风机和相应的检测设施,共有职工512人。1989年共生产325号、425号水泥2.6万多吨,完成产值526万元。
四、黄砂
江心乡四面环江,采掘黄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986年前,国家禁止在长江采砂。1987年江心乡彭兴行政村少数农民进行小规模开采,周围农民见采砂有利可图,参加者日众。1988年上半年,彭兴、泰兴两村已有吸砂机船30余艘,下半年全乡吸砂机船猛增至200余艘。1989年,一个以个体、联户为主体的采砂队伍遍及全乡13个行政村,吸砂机船多达700多艘,采砂人数在3000人以上。临江的新桥、黄山两个乡亦有人参加。随着采砂区域由浅向深转移,吸砂机也逐渐改进。原来在七、八米深处吸砂,吸砂机全用橡胶管,及至吸砂深度达到20米以上时,吸砂机便改用钢管,还从外省引进8台浮吊进入采区作业。1988年共采黄砂180万吨。所采黄砂,屑中子型,质量优,销路广,远销上海、江苏等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