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专业统计
1957年前,县统计工作以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商业统计为主要内容。统计局成立后,逐步扩大统计专业和专业统计内容,先后增加了物资统计、劳动工资统计、基本建设统计。“文化大革命”初期,统计工作一度中断。1970年后开始恢复。1976年后,统计工作逐步正规化。1981年县统计局恢复后,加强了综合统计、平衡统计和社会统计。1983年开始进行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生产额)的统计计算。1986年,新增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计算,并逐步完善专业统计。到1987年,县统计局已建立健全了工业、农业、商业、劳动工资、物资、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和平衡等8个专业统计制度。
统计方法上,在以全面调查为主的同时,抽样调查越来越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1957年开始进行住户调查。并在农业统计中,将抽样调查所取得的资料作为核实全面统计数据的依据,1961年开始进行农业经济调查。1982年,采取随机分段等距抽样的方法开展农经、农产量和住户调查。
二、资料编印
县统计部门出版的第一本铅印统计资料册,是1959年10月编成的《当涂县十年(1949~1958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之后,从1962年起到1966年,每年都编印1本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册。1967、1968两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统计资料编印工作中断。1969年统计资料编印工作恢复,1970年,除编印了上一年度工农业生产主要统计资料以外,还编印出《安徽省当涂县二十年工农业生产主要统计资料(1949~1968)》。1971~1989年的19年中,县统计局每年编印1本上年度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81、1982、1983年还分别编印了《安徽省当涂县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安徽省当涂县第三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汇编》和《安徽省当涂县第三次人口普查电子计算机汇总资料》。1985~1989年,每年编印上年度统计资料简编本。
随着统计分析工作逐步开展,提供的统计分析资料不断增加。1985年初,县统计局创办了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分析经济发展情况的刊物《当涂统计》。该刊每期发行80余份,发到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同时用于与外县(市)统计部门进行信息交流,收到较好效果。到1989年底,《当涂统计》已编发144期。
三、统计调查
建国以后至1989年底,县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有195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6年手工业普查、1957年第一次工业普查、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及1986年第二次工业普查。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首先在博望区进行试点,培训普查员1000余人,以1963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对全县38万多人进行普查登记。之后进行了全面逐级手工汇总,并编印出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先后在姑溪焦家行政村和提署街管委会进行全过程的试点工作,培训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共2500余人,以1982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对全县60万多人进行普查登记。然后进行主要项目的手工汇总。普查资料集中到县普查办公室以后,组织50余人,按照计算机汇总的需要进行了3个多月的编码工作。至年底,完成编码,送省计算机中心进行机器汇总。
1986年第二次工业普查对象是全县273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普查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工业生产、销售、库存,工业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费与库存、能源消费、劳动工资、财务成本等情况。这次普查以1986年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培训普查员546人。普查资料于4月送省计算机中心汇总,手工汇总工作由县工业普查办公室承担并于1986年9月完成。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