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妇女组织
一、妇抗会
民国27年(1938)冬,当涂县妇女抗敌协会成立。随后在横山、大官圩地区分别建立基层组织,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开展拥军优属、送军粮、做军鞋、放哨、传递情报等工作。博望的华甫、东库等村每月每村做军鞋20多双,大官圩地区妇女每次送军鞋3000多双,有力地支援了部队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妇抗会解散。
二、妇女联合会
组织沿革1949年10月,当涂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当时未任命负责人,只配有一名干事开展妇女工作。1950年9月,县妇联内始设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1956年7月,县妇联机构改设组宣部、生产部、福利部、办公室。1957年4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当涂县妇女联合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妇联组织瘫痪。1973年3月,恢复当涂县妇女联合会组织。1985年9月县妇联内设组宣部、少儿部、办公室。1988年5月,撤销少儿部,增设生产福利部。
主要活动建国初期,县妇联的主要活动是,发动全县妇女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宣传《婚姻法》,解除不合法婚姻,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基层组织建设。1951年,全县14个区相继建立妇联组织。1952年,全县136个乡镇中有125个乡镇建立了妇女组织,并积极推荐妇女参政,开展政治、业务培训。1953年,全县有800多名妇女在县各级政府部门工作。1956年,全县有24563名妇女接受扫盲教育。1958年,创建幼儿园13个、幼儿班123个、托儿所(组)5592个。把妇女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参加生产。同年,全县有11125名妇女投入“大办钢铁”运动,建成妇女炼钢炉25个。1959年,发动72640名妇女参加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利建设。各公社、大队建立妇产院,规定孕妇、产妇假期。1956~1963年,全县共表彰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勤俭持家模范妇女185人,其中有24人受到省级表彰。
1973年,发动妇女积极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全县建有农业科研小组499个,植棉组800多个。在工交战线上,广大女职工参加以“优质高产、低消耗、多品种、安全生产”为内容的增产节约活动。在财贸战线上,广泛开展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至1978年底,74%的社队实行了男女同工同酬。在计划生育工作上,1979~1985年,采取节育措施的妇女达76109人,占全县育龄妇女总数的87%。1984年,县妇联设立权益部,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日”活动,收到来信42件,接待来访96人次,办结率91%。同年,有46户家庭被评为县级“五好家庭”,有5户获全国“五好家庭”光荣称号。全县有56名妇女被评为县先进生产(工作)者,有2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县纺织厂织布二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为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985~1989年,全县有13200多名农村妇女参加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班,有9300多人通过培训掌握了1~2项致富技术。1985~1989年,全县各级妇联组织还开办法律知识培训班510期,各级妇女干部参训率达100%,妇女群众受教育率达85%。1986年,县妇联举办“三八”有奖知识竞赛,全县有500多人参赛。1985~1989年,县妇联组织为儿童教育募捐14万元。1989年,县妇联配合县农业银行开办“女子爱国储蓄”,储蓄额达240万元。
历次妇女代表大会1950年9月,当涂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46名。县委书记王绳武在会上作了报告,并就今后妇女工作任务作出安排。1956年7月,县第二次妇代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46名。1964年4月,县第三次妇代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34名。1973年3月,县第四次妇代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00名。1979年1月,县第五次妇代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500名。1985年9月,县第六次妇代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46名。以上历次代表大会均在城关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妇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各届执委会。
民国27年(1938)冬,当涂县妇女抗敌协会成立。随后在横山、大官圩地区分别建立基层组织,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开展拥军优属、送军粮、做军鞋、放哨、传递情报等工作。博望的华甫、东库等村每月每村做军鞋20多双,大官圩地区妇女每次送军鞋3000多双,有力地支援了部队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妇抗会解散。
二、妇女联合会
组织沿革1949年10月,当涂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当时未任命负责人,只配有一名干事开展妇女工作。1950年9月,县妇联内始设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1956年7月,县妇联机构改设组宣部、生产部、福利部、办公室。1957年4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当涂县妇女联合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妇联组织瘫痪。1973年3月,恢复当涂县妇女联合会组织。1985年9月县妇联内设组宣部、少儿部、办公室。1988年5月,撤销少儿部,增设生产福利部。
主要活动建国初期,县妇联的主要活动是,发动全县妇女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宣传《婚姻法》,解除不合法婚姻,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基层组织建设。1951年,全县14个区相继建立妇联组织。1952年,全县136个乡镇中有125个乡镇建立了妇女组织,并积极推荐妇女参政,开展政治、业务培训。1953年,全县有800多名妇女在县各级政府部门工作。1956年,全县有24563名妇女接受扫盲教育。1958年,创建幼儿园13个、幼儿班123个、托儿所(组)5592个。把妇女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参加生产。同年,全县有11125名妇女投入“大办钢铁”运动,建成妇女炼钢炉25个。1959年,发动72640名妇女参加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利建设。各公社、大队建立妇产院,规定孕妇、产妇假期。1956~1963年,全县共表彰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勤俭持家模范妇女185人,其中有24人受到省级表彰。
1973年,发动妇女积极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全县建有农业科研小组499个,植棉组800多个。在工交战线上,广大女职工参加以“优质高产、低消耗、多品种、安全生产”为内容的增产节约活动。在财贸战线上,广泛开展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至1978年底,74%的社队实行了男女同工同酬。在计划生育工作上,1979~1985年,采取节育措施的妇女达76109人,占全县育龄妇女总数的87%。1984年,县妇联设立权益部,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日”活动,收到来信42件,接待来访96人次,办结率91%。同年,有46户家庭被评为县级“五好家庭”,有5户获全国“五好家庭”光荣称号。全县有56名妇女被评为县先进生产(工作)者,有2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县纺织厂织布二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为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985~1989年,全县有13200多名农村妇女参加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班,有9300多人通过培训掌握了1~2项致富技术。1985~1989年,全县各级妇联组织还开办法律知识培训班510期,各级妇女干部参训率达100%,妇女群众受教育率达85%。1986年,县妇联举办“三八”有奖知识竞赛,全县有500多人参赛。1985~1989年,县妇联组织为儿童教育募捐14万元。1989年,县妇联配合县农业银行开办“女子爱国储蓄”,储蓄额达240万元。
历次妇女代表大会1950年9月,当涂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46名。县委书记王绳武在会上作了报告,并就今后妇女工作任务作出安排。1956年7月,县第二次妇代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46名。1964年4月,县第三次妇代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34名。1973年3月,县第四次妇代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00名。1979年1月,县第五次妇代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500名。1985年9月,县第六次妇代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46名。以上历次代表大会均在城关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妇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各届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