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区域环境治理
一、清理狼尾湖
狼尾湖,亦称郎圩湖,位于本市西郊,为天然湖泊。水面800余亩,有渠与长江相通。50年代,这里菱藕满湖、鱼虾成群,每年可捕鲜鱼数万斤。随着铜陵地区工业发展,沿湖北岸相继兴建了有色冶金、化工等企业。70年代,湖南岸又兴建了焦化厂、有机化工厂等。这些工厂每天排放4~5万吨工业废水,均流经该湖排入长江,致使湖水受到污染,成了污水塘与废渣场。1973年底,市革委会决定将湖内积存的硫酸焙烧渣作为钢铁工业原料(含铁量55%左右)清理外销,从1973年至1985年,共清理销售硫酸渣206万吨,收入1856.06多万元。
1973~1985年硫酸焙烧渣销售情况统计表

二、治理黑沙河
黑沙河原为一条天然无名小溪,源于铜官山与天鹅抱蛋山的山谷之间,由天然降水和山泉汇集而成,自东向西流经市区,注入长江,全长约6公里。
50年代初,其上游兴建了铜官山选矿厂,含有大量尾砂和化学物质的采选废水排入其中,此河即变为一条排泄市区雨水及工矿企业生产废水的总干渠,得名“黑沙河”。由于尾砂沉积,居民生活污水汇集以及随意倾倒垃圾废物,淤积现象十分严重,沿途散发刺鼻的硫磺药味与恶臭,严重污染环境。1974年起,市革委会决定对其进行治理。到1985年,黑沙河改造工程共挖填土方量10余万立方米,耗用大片石2500立方米。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段约2公里,全部取直,砌毛石护坡护底,加盖拱型盖板和平盖板。铜官山选矿厂完善了尾砂沉淀设施,防止尾砂沉积河床。
三、治理新光渠
新光渠是市区第二大排污沟渠,自金口岭一带由南向北流入黑沙河,沿途汇集了部分厂矿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1984年市政府决定向沟渠沿途各单位集资35万元,由城建部门组织施工进行治理。将明渠挖深拓宽。用毛石砌成宽2~4.9米,深1.8~2.24米,并加钢筋混凝土盖板的暗渠。到1985年,已完成922米的施工任务。
四、五公里尾砂库复垦利用
五公里尾砂库位于市中心区西部,东起现淮河路,西至天井湖南湖,南起有色专用铁路线,北至长江西路,长约2.5公里,最宽处约0.8公里,占地1300余亩。这里原是一片芦荡湖沼地带。
1963年4月,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在方案设计中将该区域选为铜官山矿尾砂库址。1964年8月进行扩初设计,1967年开始使用,库区面积为105.13公顷。地面高程取10.75米,堆积标高取17.0米,其库容为658.13万立方米。1974年金口岭矿投产后,亦将尾砂排入此库。1982年有色公司又将库区扩大14.43公顷。截止1985年底,两矿共向此库排放尾砂1300万吨,体积约930万立方米,已超过设计库容量。现一般堆存高度达3~4米,有的地方已达5~6米。
1974年5月,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为防止尾砂污染市区。开始在尾砂上覆盖0.3~0.5米的黄土层。为充分利用土地,市城建规划部门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先后在约62公顷的库区上兴建了市体育场、第十中学校舍、公交公司停车场、五松新村住宅区以及有色建安公司、有色安全环卫处、有色职工大学和市三建公司等单位的办公楼、厂房、仓库、住宅楼等,扩大了建成区面积,减少了尾砂对城市的污染。


狼尾湖,亦称郎圩湖,位于本市西郊,为天然湖泊。水面800余亩,有渠与长江相通。50年代,这里菱藕满湖、鱼虾成群,每年可捕鲜鱼数万斤。随着铜陵地区工业发展,沿湖北岸相继兴建了有色冶金、化工等企业。70年代,湖南岸又兴建了焦化厂、有机化工厂等。这些工厂每天排放4~5万吨工业废水,均流经该湖排入长江,致使湖水受到污染,成了污水塘与废渣场。1973年底,市革委会决定将湖内积存的硫酸焙烧渣作为钢铁工业原料(含铁量55%左右)清理外销,从1973年至1985年,共清理销售硫酸渣206万吨,收入1856.06多万元。
1973~1985年硫酸焙烧渣销售情况统计表

二、治理黑沙河
黑沙河原为一条天然无名小溪,源于铜官山与天鹅抱蛋山的山谷之间,由天然降水和山泉汇集而成,自东向西流经市区,注入长江,全长约6公里。
50年代初,其上游兴建了铜官山选矿厂,含有大量尾砂和化学物质的采选废水排入其中,此河即变为一条排泄市区雨水及工矿企业生产废水的总干渠,得名“黑沙河”。由于尾砂沉积,居民生活污水汇集以及随意倾倒垃圾废物,淤积现象十分严重,沿途散发刺鼻的硫磺药味与恶臭,严重污染环境。1974年起,市革委会决定对其进行治理。到1985年,黑沙河改造工程共挖填土方量10余万立方米,耗用大片石2500立方米。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段约2公里,全部取直,砌毛石护坡护底,加盖拱型盖板和平盖板。铜官山选矿厂完善了尾砂沉淀设施,防止尾砂沉积河床。
三、治理新光渠
新光渠是市区第二大排污沟渠,自金口岭一带由南向北流入黑沙河,沿途汇集了部分厂矿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1984年市政府决定向沟渠沿途各单位集资35万元,由城建部门组织施工进行治理。将明渠挖深拓宽。用毛石砌成宽2~4.9米,深1.8~2.24米,并加钢筋混凝土盖板的暗渠。到1985年,已完成922米的施工任务。
四、五公里尾砂库复垦利用
五公里尾砂库位于市中心区西部,东起现淮河路,西至天井湖南湖,南起有色专用铁路线,北至长江西路,长约2.5公里,最宽处约0.8公里,占地1300余亩。这里原是一片芦荡湖沼地带。
1963年4月,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在方案设计中将该区域选为铜官山矿尾砂库址。1964年8月进行扩初设计,1967年开始使用,库区面积为105.13公顷。地面高程取10.75米,堆积标高取17.0米,其库容为658.13万立方米。1974年金口岭矿投产后,亦将尾砂排入此库。1982年有色公司又将库区扩大14.43公顷。截止1985年底,两矿共向此库排放尾砂1300万吨,体积约930万立方米,已超过设计库容量。现一般堆存高度达3~4米,有的地方已达5~6米。
1974年5月,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为防止尾砂污染市区。开始在尾砂上覆盖0.3~0.5米的黄土层。为充分利用土地,市城建规划部门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先后在约62公顷的库区上兴建了市体育场、第十中学校舍、公交公司停车场、五松新村住宅区以及有色建安公司、有色安全环卫处、有色职工大学和市三建公司等单位的办公楼、厂房、仓库、住宅楼等,扩大了建成区面积,减少了尾砂对城市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