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产品构成
1953年,生产产品只有铜料、粗铜、发电量。1956年建市后,饮料酒、食品、服装、木器、竹器等轻工产品和铁精砂、铁矿石、硫精砂等重工产品相继问世。1958年,新增加的产品开始生产,主要产品有焦炭、生铁、原煤、硫酸、水泥、砖瓦、毛巾、棉布等。当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粗铜15143吨、铜料11503吨、铁矿石36.86万吨、生铁5800吨、焦炭7600吨、硫精砂178298吨、发电量2865万度、原煤6900吨、棉布51万米、饮料酒272吨、毛巾2760条。许多主要产品后来成为本市传统产品。1965年,工业主要产品仍保持12种,其中重工业产品10种。1976年工业主要产品达到27种,其中:轻工业产品8种,重工业产品19种。1985年,工业主要产品是197种,其中由市直接控制的产品达36种。此间,新增加的主要产品有海绵铜、氧气、磷酸、试剂硫酸、皮带运输机、新型机车(72型)、苯酐、麻条、棉麻交织布、玻璃釉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压花玻璃、煤气灶具、电石、铝焊粉等。到1985年,铜陵市共有24个工业产品获得部优省优称号,其中部优6个,省优18个。获部优的产品有:氟硅酸钠、ID75型皮带机,手拉葫芦、啤酒、酱油、瓜子等获省优的有:工业硫酸、电解铜、苎麻纱、桑绵球、涤纶短丝、铸造铁、电容器,挂桨机、衬衫等。
二、产品产量、质量
50年代末,工业生产起步发展,工业产品增多。1957年主要产品质量,粗铜品位99.4%,选铜回收率92.93%,电厂用电率10.28%;发电标准煤耗894克/度。
60年代,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1962年粗铜品位99.56%,选铜回收率89.82%,磷肥含有效磷15.81%,电厂用电率9.83%,发电标准煤耗783克/度,原煤生产炸药单耗830公斤/万吨、雷管消耗3480发/吨、钢材单耗200公斤/吨,电耗100度/吨,砖煤耗1.95吨/万块。1962年主要产品产量发生显著变化,增产的产品与1957年相比是:粗铜22.7%、铜料16%,原煤191倍、毛巾81%。减产的产品与1957年相比:铁矿石减3.1倍,焦炭1.24倍,硫精砂24%、发电量23%、饮料酒1.38倍。1965年,主要产品质量、消耗,粗铜品位99.53%、铁矿平炉块矿品位65%、原煤含验率2.56%、磷肥有效率17.8%,粗铜选矿回收率90.41%,铁矿(露天)炸药单耗6.084公斤/吨,发电标煤耗788克/度,原煤炸药消耗538公斤/万吨,硫酸耗用硫精砂2697公斤/吨,磷肥耗酸340公斤/吨、耗磷矿633公斤/吨,瓜干酒出酒率12.2%、耗煤1.64吨/吨。
70年代初,主要产品产量、质量、消耗都是在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徘徊不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与1976年相比,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有:粗铜28%、焦炭8.8%、硫精砂71%、电解铜43%、钢1.46倍、发电量8.8%、硫酸45.6%、磷肥31%、硫酸铝59.8%、皮带运输机25%、水泥43.5%、桑绵球28.7%、毛巾57.6%、机制纸1.3倍、涤纶丝2.83倍、饮料酒1.03倍、棉布30%。工业产品单耗,选铜回收率提高0.69%,粗铜回收率提高0.13%、吨铁耗电下降106.85度,焦炭耗精煤下降0.146吨/吨,铁矿耗电下降0637度/吨,发电标煤耗率下降14克/度,原煤钢材消耗下降1.645公斤/吨,硫酸耗精砂下降26公斤/吨,苯酐耗萘下降0.057吨/吨,砖(万块)煤耗下降284公斤,桑绵球耗料(吨)下降794公斤,瓜干酒耗煤下降0.04吨/吨。
80年代后,工业不断经过技术改造,企业经过整顿,本身素质有很大提高,质量、产量、消耗等各项经济指标都有长足的进步。1985年,全市重点考核的36种产品有28种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重点考核的51项质量指标,有44项比上年稳步提高,质量稳定提高率达86.27%,比上年上升5.57%。优质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1.5%,当年获得7个省优、部优产品,使优质产品总数达到24个。1985年安徽省重点考核56项原材料,能源消耗指标,比上年降低的有34种,稳定降低率为60.7%,其中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6.4吨,比上年下降0.21吨。工业·生产经营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