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铜陵发电厂
1958年,随着铜陵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业排灌的兴起用电负荷逐年上升,铜官山发电厂和总变电所输送容量已不能满足地区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加之该厂处于长江洪水位以下,受其它条件限制又不宜扩建,遂决定在桂家湖兴建一座发电厂。
一、基建安装
第一期工程于1959年6月破土动工。建设规模为1×1.2万千瓦发电机(双水内冷发电机)和1×65吨/时链条锅炉,总概算投资720万元。1959年10月31日,桂家湖电厂停建。1960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将1960年国家分配我省一台1.2万千瓦机组装于铜陵桂家湖电厂,于是基建恢复。1960年3月10日,机组进入安装。10月7日第一次送电。11月12日与系统并列运行,简易发电。由于第一期工程设备不配套,投产后运行不正常,于1960年10月停机保养,发电机投入调相运行。1965年、1966年经华东电管局批准两次拨款131万元作为1.2万千瓦机组“填平补齐”工程的总投资。1965年第四季度1.2万千瓦机组开始全面复装。1966年7月1日正式发电。
1966年,铜陵发电厂扩建,规模为1×2.5万千瓦机组,安装中温中压凝冷式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和120吨/时立式旋风液态排渣锅炉1台。
二、输变电与铁路专用线
〔输变电配套工程〕相应的输变电配套工程有110千伏、35千伏两种电压级的升压。35KV馈电线路四条:铜桂线、桂二冶线、桂一冶线、桂大线。110KV输电线两条:桂殷线、铜桂线。
〔铁路专用线〕1966年7月,#4机组正式发电,1969年7月#5机组竣工投产。为适应电力生产之需要,批准兴建铁路专用线一条,运输煤炭。1970年9月开工,1971年12月基本竣工,次年初投入使用,全部投资为96万元,1978年经国家经委批准,发电厂用煤由原来的水陆联运,全部改为火车直达电厂煤库,节约了运输费和沿途中转煤炭损失。
三、码头建设
1965年底,经华东电业管理局批准,建简易码头。1969年4月,拨款59万元建永久性码头,委托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施工。设计有钢围船码头、引桥、145米皮带机等项目。从上海浦东造船厂拨500吨泵船1艘。按日运煤量1000吨,年运煤量20万吨容量设计。新建永久性码头,电厂与市煤建公司使用。1969年5月开工,当年建成使用。固定资产原值621365元。其中码头311848元,趸船300517元。
四、主要设备
〔燃烧系统〕①锅炉设备:已安装使用锅炉2台(按投资顺序列为#5炉#6炉),原为半露天式布置,后改为室内布置。
#5炉为机械风力抛煤机供煤,链条炉排,用螺旋输灰机输灰。#6炉燃烧煤粉,并配有50吨油罐一只,供点火用油,在煤质差炉膛燃烧困难时也作短时助燃之用。#6炉为液态排渣炉。有排渣器,沉渣池及捞渣抓斗机水力除灰,除灰系统属闭路循环,由灰浆泵将灰水排离厂区1.2公里处的灰场,灰水分离后,水由回水泵再打至灰水混合器。
②输煤系统:发电燃料以淮南煤为主,1979年开始改用淮北煤。1971年前,燃煤运输由淮裕线中转至横港自备码头,再由市二九车队运至厂内煤场。1971年12月建成专用铁路线2094米,与市铁路南站相衔接,并在煤库内、外各设卸煤一道输煤。煤库面积810平方米,库容1万吨,露天煤场容积2万立方米。配置5吨桥型起重机2台,120A型推煤机二台,输煤栈道及栈桥上装有4台皮带运输机,其最大输煤出力为130吨/时。
③化学水处理:设有化学水处理室,装有4台阴阳离子交换器,锅炉补给水2.3吨/时,除盐蒸汽冷凝水140吨/时。全厂生活用水处理58吨/时,设有300吨、50吨水池各1座。
〔汽轮机系统〕①运行的二台汽轮机均为凝汽式汽轮机。
②汽轮机辅助设备:包括主蒸汽管道、凝汽器、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和循环水泵等。
〔电气系统〕发电机设备运行的二台,均为三相交流发电机。
五、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1961年7月,自#4发电机组简易发电起到1985年底,共发电411414万度。
铜陵发电厂历年技术经济指标表

一、基建安装
第一期工程于1959年6月破土动工。建设规模为1×1.2万千瓦发电机(双水内冷发电机)和1×65吨/时链条锅炉,总概算投资720万元。1959年10月31日,桂家湖电厂停建。1960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将1960年国家分配我省一台1.2万千瓦机组装于铜陵桂家湖电厂,于是基建恢复。1960年3月10日,机组进入安装。10月7日第一次送电。11月12日与系统并列运行,简易发电。由于第一期工程设备不配套,投产后运行不正常,于1960年10月停机保养,发电机投入调相运行。1965年、1966年经华东电管局批准两次拨款131万元作为1.2万千瓦机组“填平补齐”工程的总投资。1965年第四季度1.2万千瓦机组开始全面复装。1966年7月1日正式发电。
1966年,铜陵发电厂扩建,规模为1×2.5万千瓦机组,安装中温中压凝冷式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和120吨/时立式旋风液态排渣锅炉1台。
二、输变电与铁路专用线
〔输变电配套工程〕相应的输变电配套工程有110千伏、35千伏两种电压级的升压。35KV馈电线路四条:铜桂线、桂二冶线、桂一冶线、桂大线。110KV输电线两条:桂殷线、铜桂线。
〔铁路专用线〕1966年7月,#4机组正式发电,1969年7月#5机组竣工投产。为适应电力生产之需要,批准兴建铁路专用线一条,运输煤炭。1970年9月开工,1971年12月基本竣工,次年初投入使用,全部投资为96万元,1978年经国家经委批准,发电厂用煤由原来的水陆联运,全部改为火车直达电厂煤库,节约了运输费和沿途中转煤炭损失。
三、码头建设
1965年底,经华东电业管理局批准,建简易码头。1969年4月,拨款59万元建永久性码头,委托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施工。设计有钢围船码头、引桥、145米皮带机等项目。从上海浦东造船厂拨500吨泵船1艘。按日运煤量1000吨,年运煤量20万吨容量设计。新建永久性码头,电厂与市煤建公司使用。1969年5月开工,当年建成使用。固定资产原值621365元。其中码头311848元,趸船300517元。
四、主要设备
〔燃烧系统〕①锅炉设备:已安装使用锅炉2台(按投资顺序列为#5炉#6炉),原为半露天式布置,后改为室内布置。
#5炉为机械风力抛煤机供煤,链条炉排,用螺旋输灰机输灰。#6炉燃烧煤粉,并配有50吨油罐一只,供点火用油,在煤质差炉膛燃烧困难时也作短时助燃之用。#6炉为液态排渣炉。有排渣器,沉渣池及捞渣抓斗机水力除灰,除灰系统属闭路循环,由灰浆泵将灰水排离厂区1.2公里处的灰场,灰水分离后,水由回水泵再打至灰水混合器。
②输煤系统:发电燃料以淮南煤为主,1979年开始改用淮北煤。1971年前,燃煤运输由淮裕线中转至横港自备码头,再由市二九车队运至厂内煤场。1971年12月建成专用铁路线2094米,与市铁路南站相衔接,并在煤库内、外各设卸煤一道输煤。煤库面积810平方米,库容1万吨,露天煤场容积2万立方米。配置5吨桥型起重机2台,120A型推煤机二台,输煤栈道及栈桥上装有4台皮带运输机,其最大输煤出力为130吨/时。
③化学水处理:设有化学水处理室,装有4台阴阳离子交换器,锅炉补给水2.3吨/时,除盐蒸汽冷凝水140吨/时。全厂生活用水处理58吨/时,设有300吨、50吨水池各1座。
〔汽轮机系统〕①运行的二台汽轮机均为凝汽式汽轮机。
②汽轮机辅助设备:包括主蒸汽管道、凝汽器、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和循环水泵等。
〔电气系统〕发电机设备运行的二台,均为三相交流发电机。
五、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1961年7月,自#4发电机组简易发电起到1985年底,共发电411414万度。
铜陵发电厂历年技术经济指标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