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1年元月,铜官山矿工程筹备处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铜官山总支委员会”。1956年10月1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铜官山市委员会”成立。建矿初期到1956年底,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等一系列活动。1959年1月,铜陵市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铜陵市第一届委员会。至年底,全市有团员6780人,支部266个,总支38个。1960年2月,共产主义青年团铜陵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从1958年到1966年,全市团员、青年贯彻党的总路线,全面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红旗竞赛活动和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积极投入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活动中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的正常工作被迫中断,“红卫兵”组织取代了学校中的团组织。全区大部分团员、青年相继参加了“文化大革命”运动。1969年,铜陵特区“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取代了团市委工作。1971年起,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始整顿恢复。
1976年10月以后,团市委多次召开全委扩大会和工作会议,发动团员青年批判“四人帮”。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争创新长征突击队和突击手”活动,逐步把团的工作转到生产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团员青年中掀起了“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热潮。1983年1月,共青团铜陵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到1985年底,全市已有团员38326人,基层团委124个,总支131个,支部1562个。并分别于1978年12月召开了第四次,1982年8月召开了第五次,1985年7月召开了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四届、五届、六届共青团铜陵市委员会。
一、宣传教育学习活动
1956年以前,铜矿工程处团组织加强对团员青年进行国家计划观念和工作岗位制的宣传教育,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大鸣大放、扫除文盲和除“四害”活动。进行文化教育、国防建设教育,肃清反革命运动和增产节约教育。据1956年初统计,全市办起扫盲学校104所,识字组215个,自学小组1042个,识字班37个,图书室11个,各级团组织还协同有关部门建立18所技术夜校、96个技术学习小组。
从1958年至1961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加强对团员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结合全民整风、纯洁团的组织,提高团的战斗力。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共成立7500个学习小组,有2540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学习。
从1963年起,各级团组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向团员青年进行党的路线政策、革命传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发动团员青年参加阶级斗争和“四清”运动。请老红军、老党员、老工人、老贫农讲革命斗争史、党史、矿史和家史。并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员、青年正常的教育学习活动被打乱。1972年以后,团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开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罪行活动。据统计:1973年,召开全市性的声讨、批判林彪罪行大会3次,29个基层单位成立170个战斗队,召开批判会681场,撰写各种批判文章15455篇,出批判专栏2502期。全市团员青年成立业余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小组481个。1974年,在青年团员、红卫兵中开展“批林批孔”运动。1976年,团组织在青年团员中开展学理论、评《水浒》,批判否定“文化大革命”、反对新生事物的“右倾翻案风”等运动。
1979年,团市委在青年中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产主义理想、民主与法制、艰苦奋斗和党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先后两次邀请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作报告,有11.5万人参加。全市先后成立学雷锋小组1654个,做好事49932件。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各级团组织积极引导青年、团员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到1985年底,共举办各种文化技术学习班、训练班、科普班、农业科技讲座230期,有2万多名青年团员参加了学习。
二、参加生产建设
建市初期,矿山生产处于恢复时期,团组织在贯彻执行计划管理,建立责任制中整顿劳动纪律,树立新的劳动观点,克服不安心工作和轻视劳动现象。1956年,团市委成立后,组织发动广大青年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创“先进生产者”活动。铜官山矿建立了13个青年班组、13个青年突击队,命名各种青年突击手348名。同时,团组织开展了支援农业合作化活动、发动青年矿工向农村送农具72件,书籍3900多册,肥料100多吨。
1958年,团组织在青年职工中广泛开展了“提高效率、突破定额、保证质量、安全生产”的竞赛活动。在农村、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春冬兴修水利”活动。每个团支部还培植了2块丰产试验田。
1959年至1960年,团组织贯彻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破除迷信、反对右倾保守、鼓足干劲,全面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红旗竞赛和献计献策活动。据统计,两年中,共提革新建议63589条,被采纳26372条。回收各种废旧钢铁16265吨,材料、燃料2204吨,利用回收旧材料加工成各种机械备品31646件。
从1979年起,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团组织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到1983年,有2名青年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87名青年被团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4年,有17名青年被团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从1983年到1985年,在各行各业团员青年中,开展了各种对手赛、台班赛、高效赛、邀请赛、创造赛共210场(次),有1.4万名青工参加。并有3000多名青年取得了小发明、小改革、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设等5小成果200项,其中有75项分获全国、全省和市“五小”活动竞赛奖。
三、青年联合会工作
1981年12月20日,铜陵市青年联合会成立。青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共青团和各界青年为核心力量的联合组织。主要任务是大力开发青年的智力资源,团结广大青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1982年,市青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各种知识咨询和小发明活动。有22个项目在省、市小发明竞赛中获奖。在科委的支持下,开办了“微机函授大学”,38名学员参加了学习。
1984年,市青联与团市委举办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有80多位歌手参加,与青少年宫等单位举办了青年书法展览。1985年,又与青少年宫、青年摄影协会和芜湖、马鞍山市的青联联合举办了沿江三市青年摄影联展。到1985年底,市青年联合会已有委员75名。
若干年份团组织情况表

四、少年先锋队工作
1952年,铜官山团工委正式设立少儿部,负责全市少年先锋队工作。5月,成立了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小学设立少先队辅导员。到1965年,全市30个中、小学都建立了少先队大队部、少先队员有12088人。大、中队聘请的辅导员有210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小兵”组织取代了少先队组织。1978年,共青团铜陵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后,全市少先队组织得到恢复。到1985年底,全市已有少先大队组织329个,少先队员67252名,聘请的少先队辅导员2327名。
各级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鼓励学生做“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少先队组织还在每年“清明节”组织少先队员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请老红军、老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82年,在全国少先队读书读报活动中,市实验小学有两名少先队员获奖。1985年在《少年报》举办的“创造杯”竞赛活动中,有4名少先队员获奖。部分作品还送往全省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会上参展。
五、铜陵市青少年宫
铜陵市青少年宫位于义安路西侧。1981年10月动工,1984年5月4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主楼、科技楼、文娱楼组成。是全市青少年的活动中心和群众性、社会性、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教育机构。宫内设有科技室、图书厅、文艺厅、游艺厅、舞蹈厅、舞厅、美术厅、音乐厅、武术厅等。开宫以来,共举办书法、美术、集邮、动物标本等展览30余场。举办了少儿各种专业训练班,共培训3200人(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