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学制
解放后,铜陵小学教育仍沿用“四二”分段制,修业年限6年。1951年11月1日贯彻执行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小学教育实行五年一贯制,7周岁为入学年龄。1952年11月,贯彻执行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小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标准》,小学自1952年始,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始推行新学制,在1957年秋季完成学制改革。从1957年起,小学改为秋季始业。
1953年11月,政务院作出《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指示》,规定从本学期起,小学学制仍沿用“四二”分段制,初级修业期限4年(初小),高级修业年限2年(高小)。
1963年7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坚持进行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的通告》中,仍规定小学继续试验五年一贯制,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新订的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
1970年起将秋季入学改为春季始业。1978年又改为秋季始业,并逐步实行6周岁半或6周岁入学。
1981年8月,全市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安徽省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通知精神,逐步实行了六年制。
二、课程设置
解放初期,低年级设国语、算术、唱歌;中年级设国语、常识、算术、音乐、体育、美术;高年级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体育、美术。初级的国语中包括常识、书法各1节,中高级的国语包括写读两节,写毛笔字1节。自习与课外活动时间,由各校结合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1952年,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小学教学计划,将国语课改为语文课,美术课改为美工课。低中年级设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工;高年级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自然、历史和地理。每周低年级24课时,每课时40分钟;中年级25至26课时,高年级29课时,每课时均为45分钟。各年级均设朝会、周会,有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时间。1955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中规定,各年级将美工课分设美术课和手工劳动课各1节,一至四年级每周增加1节体育课,四至五年级各在算术课内,每周抽出1节,教学珠算。
1963年,教育部再一次修订了小学教学计划,每周教学时间分别为:一、二年级28节,三四年级30节,五、六年级32节。中高年级手工劳动课分设为农业常识课(后改生产常识课)和手工课。小学四年级以上,每年劳动半个月,时间安排在平时上课时间内;减少每周其他上课时数或增加全年上课周数。校内自习时间:低中年级每周1课时,高年级每周1.5课,这个计划仅只执行了1年,到1964年,根据“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将新增加的节数取消。
在十年动乱期间,小学课程设置,无法统一规定,各小学自行其是。直到1979年,按照《安徽省小学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开设:语言、数学、外语(有条件学校四、五年级开设)、常识(四、五年级开设)、音乐、军体、美术。每周上课时数:一、二、三年级均为23节,四、五年级均为24节。
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本市从是年秋季起试行。开设课程8门: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从一年级开始,一律用全国十年制学校统一新编教材。
1981年3月,教育部公布《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全市小学按此计划实施教学。三年级开设自然,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四年级增设地理,五年级增设历史。课外活动包括科技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和周会、班队活动。每周授课时数:一年级为24节,二年级为25节,三、四、五年级均为27节。
1982年秋,市区小学改为六年制,第一、二、三年级开始按1982年部颁的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开设课程。
1983年秋季招生以后,全市小学均按六年制教学计划开设课程。
上一篇:第一节 概况
下一篇:第三节 教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