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从1953年起,在教学方法上学习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用5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和5级分法。学校开始制订工作计划,并建立教研组,要求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1954年至1957年,各校认真贯彻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和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指示,使学生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克服注入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校还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减少考试次数和作业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事学习和体育锻炼,学校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注意发挥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学性。语文课强调“文道统一”,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强调直观教具的使用和组织学生做好实验。
1958年,为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校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对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大办工厂、农场,增加实验、实习、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请老干部和“劳模”来校讲课;组织师生下厂下乡。拜工农为师。
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五十条)》。全市各中学认真总结几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师以大纲为尺子,以教材为依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因材施教,提倡“少而精”、“启发式”,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965年,各校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健康”的指示,减少了考试次数,考试不出偏题、怪题,抓好“双基”训练。
粉碎“四人帮”后,全市各中学逐步恢复和建立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注重文化课和课堂教学。
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各校按学生程度的差异分设快慢班进行教学,到1982年秋季,停止了这种做法。
1978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各科教学得到了加强。是年起,全市中学由点到面地采用幻灯、电影、录音等形式进行电化教学。
1981年,学校实行教学分段循环,建立了教学岗位责任制。根据师资实际情况,试行了“小循环”(从初一到初三)或(高一到高三)与“大循环”(从初中到高中);师资条件不足的学校,各年级各学科都配备把关教师。责任到人,搞好年级过关,并建立教学质量档案,学科双基要求、期中期末的试卷和考试质量分析、日常对学生调查了解等方面的资料。
1982年,各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入开展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遵循大纲,执行计划,狠抓“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扩大阅读量,增加写作量,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学抓住基本概念,培养3个能力(基本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实行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外语教学加强基本训练,重视听说读写。理化生物教学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政治教学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84年,为了抓好初中,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开展了初二语文和初一英语比教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市八中初一(1)班为语文教改试点班,该班在入学考试中,语文平均分数只有63分,是同年级四个班中成绩倒数第一。经过半学期的实验,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平均成绩就上升到83.9分,跃居平行班之首。
1985年,扩大教改试点班级,探讨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基本规律。全市中学还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教改活动。化学学科1月份举办全市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改革操作表演交流会,由电教馆拍摄了4项演示实验改进的电视录相,经省教科所选上1项,并送至全国实验教学交流会上放映。中学地理、英语、政治、数学等学科分别在10月份和11月份,举行了全市性的公开课,对各校教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各校还辅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9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