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3年7月,水利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编纂出版省、地、县三级水利志。是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布置省水利厅编写《安徽省志·水利志》。1984年1月,安徽省机构体制改革小组批准安徽省水利厅成立安徽水利志编辑室,县(处)级建制,编制8人,具体负责组织编纂出版《安徽省水利志》,指导和协调全省水利志编纂工作,同时承担《安徽省志·水利志》编写任务。此后,陆续调配工作人员,组建修志工作机构;筹备成立安徽省水利志编纂委员会;创办了《安徽水利志通讯》季刊,以推动和指导全省水利系统修志工作;开始搜集水利大事记资料。
1985年3月,省水利厅召开第一次全省水利志编纂工作会议,成立了安徽省水利志编纂委员会,讨论了《安徽省水利志》编纂大纲。省水利志编委会具体领导全省水利志编纂工作,由厅长郭旭升任主任,副厅长徐为公和厅总工程师胡廷洪任副主任,部分地(市)水利局负责人、水利厅直属单位和厅机关处室部分负责人为编委会委员。8月至10月,省水利志编辑室组织举办了三期修志业务培训班,对全省142名水利志编纂人员进行了修志业务培训。省水利志编辑室人员分别到省水利厅档案室、省档案馆、省图书馆、水利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利部治淮委员会等单位,搜集有关安徽省水利资料。先后查阅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编印的府、州、县志、《二十五史》,古、近代水利、地理专著,民国时期历史文献和报刊资料。至1986年底,省水利志编辑室复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编著的3部省志,8个府志,5个直隶州志和41个县志中的水利资料。编印了《安徽古代水利工程资料》、《安徽省古、近代水利大事记草稿》、《安徽县、市历史沿革》和《安徽历史水旱灾害》等专题资料。
1986年3月,召开第二次全省水利志编纂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安徽省水利志编纂大纲》。计划《安徽省水利志》共13篇64章以及《安徽水利大事记》和21部大型水利工程志。《安徽省水利志》初稿的编写任务,分别由厅直有关单位和厅机关业务主管部门承担。要求承编单位完成省水利志初稿后,召开评稿会,对初稿加工修改,由省水利志编辑室总纂。计划在《安徽省水利志》编纂完成后,省水利志编辑室按照《安徽省志》编写要求,在省水利志稿的基础上编写《安徽省志·水利志》送审稿。1989年以来,承编单位陆续完成《安徽省水利志》部分初稿的编写工作。省水利志编辑室和编写单位先后组织对初稿评议。通过评议发现,部分省水利志初稿编写质量不够符合编写要求,补充修改的工作量较大。至1991年底,因受1991年防汛抗洪影响,尚有三分之一的单位没有完成省水利志初稿的补充修改任务。
《安徽省志·水利志》篇目于1989年开始拟订,几经修改后于1991年报省地方志办公室审定。鉴于省人民政府要求加快省志编纂进度,省水利厅1992年2月召开第三次水利志编纂工作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要求加快省水利志初稿编写进度,同时抓紧《安徽省志·水利志》的编写工作。为此,先后聘请了尤家煌、李楷、桂永炎、武元跃、吴江、郭志清、庄建华等同志承担省志水利卷部分章节初稿的编写工作。由于省水利志初稿补充修改进展缓慢,不能按时提供省志水利卷编写资料,影响《安徽省志·水利志》初稿的编写进度。1996年8月,省水利厅领导主持召开了《安徽省志·水利志》编纂工作座谈会,接着,水利厅又成立了《安徽省志·水利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郝朝德任组长,副厅长赵锡琨、蔡其华和总工程师朱正普任副组长,厅机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强化对《安徽省志·水利志》编纂工作的领导。
1996年年底,《安徽省志·水利志》初稿编写完成,共130万字左右。1997年4月开始总纂,于10月完成了《安徽省志·水利志》评议稿共101万字,并将评议稿印发至全省各地(市)水利局、厅直属单位、厅机关业务处室和有关方面专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1998年元月9日,省水利厅召开《安徽省志·水利志》稿评议会,邀请省地方志办公室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对评议稿进行评议。与会专家认为,《安徽省志·水利志》评议稿体例完备,内容翔实,归属基本合理,文字通畅,编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是一部比较好的评议稿。专家们指出,框架结构基本不动,有些内容进行调整,使编写更符合规范。
根据评稿会与会人员和各方面返馈的意见,省水利志编辑室对个别资料和部分重要数据进行核实,于1998年4月开始对评议稿进行修改,8月修改完成,呈送厅领导审阅后形成《安徽省志·水利志》送审稿。9月,报省地方志编委会审定出版。
《安徽省志·水利志》从1991年开始编写,至1998年9月完成送审稿,历时7年。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志编纂处给予了热情帮助和业务指导,地市水利局对《安徽省志·水利志》评议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值《安徽省志·水利志》出版之时,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志稿编纂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受编者水平所限,志书中可能还会有疏漏、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安徽水利志编辑室
一九九八年九月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