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体育
一、群众体育
民国年间,本县体育活动以篮球为主,主要集中在大通镇和五松镇 。民国24年(1935),和悦洲篮球队代表县篮球队参加在安庆举办的全省篮球赛,并获得第一名。同年,县立民教馆举办体育运动会,参赛人员主要是大通、五松、顺安等地的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体育活动日益广泛,内容也逐渐丰富。本县分别于1957年、1960年和1982年举办过三届运动会,每届参赛人数在千人以上。1985年,在市第四届运动会上,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金牌19枚。
篮球是本县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到1985年,共举办县级篮球赛32次,并在老洲乡举办过一次全县农民篮球赛 ;老洲乡农民篮球队曾多次代表县农民篮球队参加全省农民篮球赛,成绩一直是前3名。1984年,安徽省首届龙舟赛在大通镇举行,县队获得第2名。1985年,县女子龙舟队代表省队参加全国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名列第九。
二、学校体育
从1955年开始,全县各类学校开设体育课。中、小学实行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早操、课间操)、一活动(课外活动)制。1982年开始,全县各类学校开展达标活动。到1985年,全县中小学已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5000名,占在校学生的85%。全县中、小学普遍开展篮球、乒乓球 、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县先后举办14届中、小学少年儿童田径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少年儿童达7000多人次。
三、场地和设施
民国年间,本县部分学校建有简易的篮球场地,在大通和悦洲建有跑马场 1个。民国23年(1934),五松镇建起县立公共体育场,可进行篮球、足球、网球、赛跑、体操等比赛活动。民国27年(1938)11月,日军入侵时被毁。
新中国成立后,各学校大都建立体育活动场地,县第一中学、钟鸣中学有250米的田径场 。一些乡、镇、厂、矿也建起篮球场 。1966年春,县体委在城关建立人民体育场 ,配有篮球 、体操、田径等体育活动设施。1970年,县体委重新建起一座800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 。1973年和1984年,又分别两次将球场改建成四周围墙、三面看台的灯光球场。
民国年间,本县体育活动以篮球为主,主要集中在大通镇和五松镇 。民国24年(1935),和悦洲篮球队代表县篮球队参加在安庆举办的全省篮球赛,并获得第一名。同年,县立民教馆举办体育运动会,参赛人员主要是大通、五松、顺安等地的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体育活动日益广泛,内容也逐渐丰富。本县分别于1957年、1960年和1982年举办过三届运动会,每届参赛人数在千人以上。1985年,在市第四届运动会上,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金牌19枚。
篮球是本县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到1985年,共举办县级篮球赛32次,并在老洲乡举办过一次全县农民篮球赛 ;老洲乡农民篮球队曾多次代表县农民篮球队参加全省农民篮球赛,成绩一直是前3名。1984年,安徽省首届龙舟赛在大通镇举行,县队获得第2名。1985年,县女子龙舟队代表省队参加全国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名列第九。
二、学校体育
从1955年开始,全县各类学校开设体育课。中、小学实行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早操、课间操)、一活动(课外活动)制。1982年开始,全县各类学校开展达标活动。到1985年,全县中小学已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5000名,占在校学生的85%。全县中、小学普遍开展篮球、乒乓球 、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县先后举办14届中、小学少年儿童田径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少年儿童达7000多人次。
三、场地和设施
民国年间,本县部分学校建有简易的篮球场地,在大通和悦洲建有跑马场 1个。民国23年(1934),五松镇建起县立公共体育场,可进行篮球、足球、网球、赛跑、体操等比赛活动。民国27年(1938)11月,日军入侵时被毁。
新中国成立后,各学校大都建立体育活动场地,县第一中学、钟鸣中学有250米的田径场 。一些乡、镇、厂、矿也建起篮球场 。1966年春,县体委在城关建立人民体育场 ,配有篮球 、体操、田径等体育活动设施。1970年,县体委重新建起一座800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 。1973年和1984年,又分别两次将球场改建成四周围墙、三面看台的灯光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