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地资源
安徽农垦所属国营农茶果场27个,土地总面积749平方公里(112.36万亩),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39‰。全省农垦耕地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见表2—1—1。
安徽农垦土地利用的的基本特征是以耕地为主。全系统耕地面积为5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2%;林地面积为10.8万亩,占总面积的9.6%;水面面积10万亩,占总面积的8.9%;宜农宜林荒地只有4.04万亩。因此,农垦的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随着农业、交通和小城镇的发展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多年来,全系统的耕地面积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0年全系统耕地面积为51.77万亩,与1980年的58.45万亩相比,十年间减少6.68万亩,平均每年减少0.67万亩。每个职工占有耕地面积,由1980年的8.1亩,降至1990年的7.26亩。非农业用地的不断扩大和占用耕地,这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加强管理,十分珍惜土地,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安徽农垦系统耕地及土地利用情况表
表2—1—1(1990年)单位:亩



二、水资源
全省农垦所属国营农场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对发展农林牧渔各业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因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多,夏季降雨集中,往往河湖水位陡涨,常给农场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出现洪涝灾害的年份就有14次,全局性大的洪涝5次。因此,农场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防汛排涝。
地处皖南丘陵区和沿淮坡水区的农场,水资源又十分贫乏。一是丘陵地区缺少大中型水库,蓄水能力小,常受干旱威胁;二是沿淮少数农场土壤渗透力强,保水能力差,干旱年份又受水资源不足的制约。
位于沿淮广大冲积平原的农场,由于受第四纪疏松沉积物覆盖在上,下面广泛分布着潜水。含水层为亚沙土、粉砂、细砂夹砂浆。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3米,矿化度0.5~1.0克/公斤,水质为重碳酸钙型,适用于生活、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且易于开采。但储量不大,需要大量投资。
上一篇:第二节 气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