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对外交往
一、外宾来访
国营农场开创初期,即得到原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援助,先后派遣有关农业专家来安徽考察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安徽农垦事业的发展。
1950年3月,苏联派遣专家马拉哈特拉夫和裘尔尼夫专程来普济圩农场考察,对农场的机械化作业和农田规划进行了具体指导,使条田规划适应了机械化作业。
1953年秋,安徽省引进民主德国KS—07拖拉机,该国派2名农业机械专家帮助有关农场进行土地比阻试验,为淮南、方邱湖等农场培训一批拖拉机手。这一时期,寿西湖、十字铺、潘村湖等农场也先后从苏联、民主德国、匈牙利等国引进一批农机具。
1980年5月,寿西湖农场引进了罗马尼亚“光荣牌C—12”自走收割机,该国派遣工程师前来农场进行技术指导。
1983年,加拿大专家钱尔斯先生来砀山葡萄酒厂参观考察,并进行技术指导。
1985年4月,农垦总公司成立对外引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涉外工作。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国外友人来访十分活跃;5月份开始,当年持续接待外宾达35批,计65人。其中有联邦德国、荷兰、民主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巴西、香港和世界银行的代表等。通过对外交流,增进了了解,扩大了影响,掌握了信息,锻炼了自己。
1986年,先后接待了美国、联邦德国、荷兰、匈牙利、日本、罗马尼亚、尼日利亚、巴西等9个国家的客人,计21人。其中有罗马尼亚的大使米库列斯库、荷兰大使斯密森东及农业专员范安波等。匈牙利农业食品部营养司司长莫尔奈为团长的一行3人,分别考察访问了砀山葡萄酒厂和萧县葡萄酒厂。砀山果园场场长陈昭存与匈牙利巴拉同农场场长单边和签署了结成兄弟友好农场的意向书。
1987年,接待了美国、罗马尼亚等4批客人。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一行2人,再次来皖就中方引进肉、蛋鸡饲养设备和合作造纸进行了洽谈。美国大西洋贸易公司副总裁翰·布郎一行2人,于2月19日来安徽,为正阳关农场引进的肉鸡厂设备进行安装;4月10日,约翰逊博士来正阳关农场为操作人员举办了10天的技术培训;5月3日,美国大西洋贸易公司总裁杰姆逊一行3人,来正阳关农场为鸡厂的设备进行调试。
1988年,接待了荷兰、日本、加拿大、尼日利亚、瑞典、香港及联合国开发组织等7批,计26人的来访考察。其中有驻华使馆的农业专员。尼日利亚莫丹道拉集团一行5人,参观考察寿西湖等农场。
1990年7月9日至11日,日本静冈县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代表团来农垦皖南茶场参观考察。
自1980年至1990年,共接待国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70多批,涉及联邦德国、荷兰、丹麦、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巴西、瑞典、瑞士、西班牙、尼日利亚、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其中有7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砀山、皖河、淮南、普济圩、正阳关、寿西湖、十字铺、宣郎广茶叶公司等农场(公司),直接接待了联邦德国、荷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外客人。
二、出访考察
1952年12月,方邱湖农场场长王守基随中国农民代表团出访了苏联。考察学习了苏联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机械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回国后在中共安徽省委农工部的安排下,配合当时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巡回各地,介绍苏联组织起来实行农业机械化的经验。
1965年4月,华阳河农场党委书记朱合启赴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参观考察。
1985年1月,以副省长孟富林为团长、总公司经理赵奇峰为副团长的安徽农业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荷兰等3个国家,并与3国签订了7个合作项目意向书;10月,总公司副经理卢师迪随同王郁昭省长为团长的访美代表团,参加马里兰州与安徽省结成姊妹州省5周年纪念,并达成引进美国年产60万只肉鸡生产全套设备的协议。
1987年9月,总公司经理张正炳为团长一行4人,应邀出访了匈牙利,参观考察了比比农场及其所属科研部门和工厂。并就比比农场与砀山葡萄酒厂合作生产果汁饮料项目,签订了意向协议。
1988年9月,总公司副经理周维成为团长的一行4人应邀出访法国,参观考察了法国佛什孔泰大区的弗贝利亚奶牛国际合作公司。并就中法在普济圩农场合作试办奶牛场签署了意向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涉外活动日益频繁。从1985年至1990年,农垦系统应邀组团或随团出访了法国、美国、匈牙利、荷兰、罗马尼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三、国外培训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省农垦在1980年至1988年期间,通过美国国际农民协会和加拿大三百人才开发项目等组织,先后选送农场职工8人,分别到美国、加拿大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实践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