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浮山之麓河湖环绕,山中溪涧流水潺潺,岩头悬瀑,洞内生泉,正是:山青水秀,悠游胜地。
一、河湖
由庐江县境发源的罗昌河和岱鳌山发脉的麻溪河在浮山之北汇合,浮山锁其关口,如“海门第一关”。水半绕浮山形成芙蓉凌波之态,后经石溪与乌金渡流向白荡湖,过白荡湖闸而汇入长江。环山之水,总长14公里。水面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发水季节一片汪洋,最宽处可达2公里;枯水季节,宽处仅十余米。
二、溪涧
浮山溪水随季节更换而变化:旱季,溪涧很少泉流。雨季,则悬河倒挂,流水潺潺。
九曲涧在浮山之东,发源于翠微峰下,沿立马峰、文殊峰、抱龙峰之麓,弯弯曲曲流入明镜池,全长近1公里。
断虹峡在浮山之南,其水发源于妙高峰,沿黄鹄峰之麓,流入曲湖,全长约1公里。
胡麻溪又名游龙峡,在浮山中部。溪头源于翠微西麓,流水穿过仙人桥,沿着玉女峰和玉龙峰,流入戗山脚下的麻溪河,全长2公里。
潜龙峡发源于莲花峰麓,过连理池,穿响水洞,绕过石龙峰而汇合于胡麻溪,全长约1.5公里。
连云峡发源于太虚峰,其水上接撒手岩顶上的悬瀑,下与胡麻溪、潜龙峡之水汇合,长约半公里。
桃花涧又名虎溪,在浮山之西。发源于莲花峰西麓,沿翠屏峰、梯云峰,经桃花洞、响雪桥而流入麻溪河,全长约2公里。
三、池塘
明镜池俗名清水塘,面积9804平方米,在狮子山正南。左为虎形山、右为回龙峰,隔池相望,九曲涧、狮虎涧二水流入池中。池水清澈,游鱼戏逐。风起处,碧波荡漾。岸边青山翠岭倒影池中,历历在目,如海市蜃楼、水底仙境。
龙湫池又名东天池,在滴水洞之顶,面积约800平方米。雨季,池水溢出,由龙湫洞入滴珠岩,形成悬河;旱季,水渗入滴珠岩,串成细珠,瑶光玉气,出自天然。岩内“常泄四时雨”、“秋晴观雨”、“雨花天”等石刻,为其真实写照。
舞雩池在舞雩峰南,面积约210平方米,四时不涸,为次生火山口之一。现为浮山林场职工饮水池。
上天池即大天池,为小火山口,在莲花峰侧,面积约840平方米。池周皆石岸,池内有纯菜,有蝾螈,既可食用,又可观赏。池水常满,四时不竭。雨后生雾,一水皆香。池畔昔有“洗心亭”,与“望江亭”相望,旧亭不知毁于何代,今在拟建中。
西天池在翠屏峰顶,池在乱石之中,面积不大,呈圆形,直径约7米,深不可测。
连理池莲花石东有二池相连,各有77平方米。上池水可饮用,下池水用于洗物。
洗墨池有二:一在雷公洞前,为明代雷鲤洗墨之处;一在碧云洞前,清人唐礼心读书时常在此洗墨。前者小,后者大。
放生池在大华严寺右侧(今浮山中学校园内),面积约一亩,昔时多乌龟,龟壳上有环记,系佛家弟子所为。现池已加水泥盖。
浴仙池实为一井,在会圣岩寺小院中,古人凿石而成,深约6米。
印纹池在滴水洞中,旁有题刻。池底呈深黑色,如印纹。
杵药池在张公岩前的杵药台上,池呈八卦形,系张同之杵药之处。
香泉池实为一井,在浮山中学前,井深6米。上有莲花图案的井圈,泉水清冽可口,从不枯涸,曾为古华严寺千僧饮用。
四、山泉
浮山之泉皆因火山爆发而形成,泉水多含矿物质,有药用价值。
洗心泉由龙湫池渗入滴水洞,淅淅沥沥,如玉坠盘。
垂虹泉由绿萝岩下方石缝渗出,流入垂虹井,大旱之年,泉不枯涸。
翰墨泉由会圣岩上方岩壁中渗出,流入会圣僧厨石池内,供庙内食用。
龙泉由张公岩后壁下渗出而入龙井,井容六担,旋汲旋满。此泉可消炎,对眼疾有明显疗效。
一线泉连理洞之左洞顶,有一寸见方的石孔,清泉由孔中渗出,如一线悬空。
戛玉泉戛玉洞顶有一石缝,泉水滴沥而下,嘎嘎有声,如玉豆落盆。
悬帘泉海岛岩巅有青苔连片,离开石壁悬挂半空。有一泉由壁内渗出,浸透连片的青苔而下洒,飘飘扬扬构成水帘。帘随风动,姿态万千。
活生泉从陆子岩后壁渗出,入井,雨季则溢出。因泉中含硫,故水流处金黄铺地,令人眩目。常沐此泉,不生疮疥。
抱龙泉在双瞻阁东院内。1992年4月,在管理处主持下,石工汤双全等,在岩石上凿井。当凿至地下11米深处,一股清泉涌出,一昼夜可产泉水百担,食之味美。因该泉在抱龙峰下,故名抱龙泉。
上一篇:第三节 岩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