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浮山有山有水,环境幽雅,历有高人择居,现存名人故居三处。
一、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故居,在浮山西麓,丹丘、墨历两岩之下,现名陆庄,旧名在陆居,全称在陆山庄,建于明万历辛亥(1611年),为方大镇所建。
方大镇,时任大理寺左少卿,因避东林党祸,辞官归里,隐居浮渡,自号野同翁,题“在陆居”中堂为“此藏轩”。后方大镇移居白鹿山庄(今安庆市郊区小龙湾),遂将在陆居授给儿子方孔炤。不久,方孔炤又将该居授给方以智,嘱咐他要在“此藏轩”内“洗心退藏”。方以智少时在此攻读经书,成年后在此著书立说。如《此藏轩声义杂说引》、《浮山文集》等就是在此写成的。
明末,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在桐城一带活动十年之久,浮山为其地盘。时方以智故居遭到兵燹,但此藏轩独存,方维仪(以智姑母)在《浮山庄有感》诗里,发出“十年销镝不堪吟”的感慨。清初,以智出家,其子中德、中通、中履在此处建庵,以迎养其父,学者施愚山书其名曰“报亲庵”。以智死后,庵改为四代祠,供以智以上四代祖宗牌位。今陆庄居民方本圣,乃方氏后裔,建国前负责管理方氏祖坟和四代祠,
二、吴芝瑛故居
吴芝瑛,清末女诗人,秋瑾的好友。秋瑾出国留学及回国办《女报》,均得到她的支持和援助。秋瑾牺牲时,她不顾安危,为其奔丧收葬,时人为之敬佩。
芝瑛故居,在浮山西3公里处,名“鞠隐山庄”,系其父吴康之所建。康之,为吴汝纶从兄,少时因丧父母,在汝纶家长大,成年后历任山东宁阳、禹城、蒲台、武城、章邱、郓城等县知县,为官清廉。时值清末,外侮内忧,朝政日非。康之目不忍睹,则慕学陶潜慨然退居田园,并以渊明爱菊之意,自号“鞠隐”(菊、鞠,古通用)以示志,故名其居为“鞠隐山庄”。
鞠隐山庄,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原有三进厅房和其它瓦屋40余间;外有围墙,南北门楼及石级台阶;正厅悬挂吴芝瑛亲笔书写的“鞠隐山庄”匾额,可惜毁于“文革”之初。
吴康之逝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遗命其妻张氏捐房办学,造福乡民。张氏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亦病故。吴芝瑛继承父母遗忘,变卖田庄、竹园、柴山、稻场、鱼塘、棉地等财产,得银万两。1908年正式开办了鞠隐小学。1975年,鞠隐小学已改建初级中学。
三、房秩五故居
房秩五是浮山中学的创办人。1929年,他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在学校之东北,建造了一座别具一格的小楼房。在阁楼上,可眺望石溪河对岸房秩五父母的坟墓。因援《诗经》内“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圮兮,瞻望母兮”之意,将阁楼取名为“双瞻阁”。
双瞻阁分三部分组成,前有门楼,中为阁,后为脚屋,四周有土围墙,共占1913平方米。阁为杨幼卿(留日学生,时为浮山中学总务主任)设计。其主体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木楼板,楼下地坪用水泥铺成的。楼前为六边形小阁,全是玻璃窗户;阁下为宽阔的走廊,并置有水泥栏杆,中有石级可达门楼。阁前檐正中有匾一,文曰“双瞻阁”,初为上海知名人士沈尹默所题,现为原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所书。大门前三字,系仿照房氏书箱上的字体写就的,据说是房秩五的墨迹。从前,楼下为房秩五及其家属的卧室与客厅;楼上为藏书之所。建国后,房秩五捐献此阁为“浮山烈士纪念馆”,交浮山中学管理,后被当地林场占用。1984年,枞阳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收回双瞻阁,交浮山管理处使用。当年,管理处重修此阁,并建造了职工宿舍。1989年,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年,由管理处主持,再度扩建了围墙,并新建了“紫霞居”、“邀月堂”,给房氏故居增添了光彩。
上一篇:第三节 塔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