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十一节 峻岭
马祖岭马祖庵东约0.5公里,海拔660米。因唐代衡岳马祖道一禅师常来天柱山习静,曾行脚往返于此,遂名。
雪珠岭马祖庵东南约2公里,海拔670米,岭石晶莹似雪,圆铮如珠,雪崖瀑越岭直下。
九曲岭茶庄南约2公里,海拔320米。旧因道弯岭陡,山民挑担经此,须撑九次木杵歇息,故俗称九杵岭。民间传说:黄猫(黄猫尖)逼出九鼠,九鼠纷纷逃向山下,因之又称九鼠岭。今野(寨)天(柱山)公路倚岭逶迤而上。九曲泉,九曲河具经岭下。
埋怨岭又名满园岭,茶庄东北约3公里,海拔664米。原为野人寨通龙潭河必经之道。旧因岭高坡陡,行人至此,已疲惫不堪,埋怨不已,今予整修,渐成大道。
佛子岭茶庄东南约4公里,海拔330米。俗称父子岭。民间传说古时有一行者在此用瓦片垒成一小浮屠,念经拜佛,故后改为佛子岭。今野(寨)天(柱山)公路穿岭而过。
大岭俗称大岭岗,茶庄东南约6公里,海拔325米。旧志载:“乐真人曾在此午夜朝礼星斗”,故又名斗岭。
赵公岭茶庄东南约8公里,三祖寺北3公里,海拔280米,旧志称:“赵真人常寄居于岩下”,并在岭旁大石上试剑、下棋。今野(寨)天(柱山)公路越岭而过。
黑虎岭茶庄南约4公里,海拔480米。因岭西有黑虎石、黑虎河、黑虎瀑,故名。岭下为其著名的白水源。潜水从这里转向东南,留下一片丰饶的洲地,即白水湾。这里湾青水白,泉瀑高悬,幽静雅致,实为疗养胜境。
鸡冠石岭茶庄南约4公里,黑虎岭东,海拔286米,岭上有石形若雄鸡顶冠,名鸡冠石,岭以石名,由白水湾西上天柱山的登山步道经其岭上。
猫耳岭茶庄南约6公里,潜(山)水(吼岭)公路12公里处。岭头岩石状如猫头,上有泉水常年不息,俗称猫儿衔水。潜水河在其岭下奔流而过。
三尖岭茶庄南约7公里,潜(山)水(吼岭)公路11.5公里处。岭头由三个尖耸的山峦所组成,故名。又名三肩岭,公路未通之前,此处为潜(山)岳(西)交通要道,岭高坡陡,行担越岭,需歇肩三次。当地群众将其与猫耳岭联成“猫儿衔鱼换三肩”的传说。
塔祝岭俗称蜡烛岭,虎头崖西北2.5公里,茶庄东南约8公里,海拔536米。唐宋时期,岭头曾建有天柱寺镇山之塔,故名。
坳岭龙潭河南岸,天柱峰东北约15公里,是龙潭河通往天柱峰的必经之道,立于岭上,俯瞰龙潭,河水清流激洄,两岸郁郁葱葱,竹筏往来济渡,村廓炊烟袅绕。山乡野景,生机盎然。
反脚岭龙潭河南岸约3公里,天柱峰东北约12公里,海拔390米。是龙潭河至万涧的必经之道。岭名成因无考。
佝脚岭天柱峰东北约10公里。是龙潭河至齐云道院的人行要道。海拔404米。因岭高坡陡,行人登岭,须佝身偻腰。旧有土路,民国初年,万涧一杨姓豪绅施资修建石磴,方便了行人,至今石级犹存,路面完好。
朱岭又名朱屋岭,天柱峰东北约8公里,海拔514米。呈东西走向,岭长约1.5公里。由万涧至齐云道院、铜锣尖必经其岭上。原为朱氏山民集居之地。南宋末年,刘源于天柱山结寨抗元,一朱姓山民卖寨,致使刘源寨破人亡。此事败漏后,朱氏家族自知义兵必来复仇,无法再居,遂集体迁居他乡。因此,今朱屋岭上无朱家。
振衣岗天柱峰南的五指峰下,海拔1330米。相传古时道家每进司玄洞府,必先于此处整理衣冠,振作精神,以示入洞拜仙之虔诚。
走马岗天柱峰东南约4公里,海拔966米,西连石函峰,东濒皖涧寨,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公里。据传,宋末刘源结寨天柱山抵御元兵,东关守将常于岗上走马巡逻。伫立岗上,万涧竹海,铜锣夹林海尽收眼底。
白鹿岗三祖寺东1公里。旧志载,唐明皇遣使于舒州五岳祠处建司命真君祠,初不知祠址,见二白鹿现于高岗,遂建祠。因此得名。
仙人岗俗称仙人大岗,茶庄南约5公里,海拔352米,南北长约2公里。北接鸡冠石岭,南连猫耳岭,东濒九井河,西览白水湾。西坡中段有仙人石,因此名岗。
茶壶岗本名长洼岗,天柱峰东北约10公里的佝脚岭巅,海拔404米,岗长约0.5公里。南北走向,岗脊狭窄,东西两侧均为深壑,俗称长洼,岗呈长堤之势。自龙潭河至齐云道院经其岗上。
大岭岗朱岭中段,海拔422米,长约0.5公里。从万涧至铜锣尖经其岗上。
雪珠岭马祖庵东南约2公里,海拔670米,岭石晶莹似雪,圆铮如珠,雪崖瀑越岭直下。
九曲岭茶庄南约2公里,海拔320米。旧因道弯岭陡,山民挑担经此,须撑九次木杵歇息,故俗称九杵岭。民间传说:黄猫(黄猫尖)逼出九鼠,九鼠纷纷逃向山下,因之又称九鼠岭。今野(寨)天(柱山)公路倚岭逶迤而上。九曲泉,九曲河具经岭下。
埋怨岭又名满园岭,茶庄东北约3公里,海拔664米。原为野人寨通龙潭河必经之道。旧因岭高坡陡,行人至此,已疲惫不堪,埋怨不已,今予整修,渐成大道。
佛子岭茶庄东南约4公里,海拔330米。俗称父子岭。民间传说古时有一行者在此用瓦片垒成一小浮屠,念经拜佛,故后改为佛子岭。今野(寨)天(柱山)公路穿岭而过。
大岭俗称大岭岗,茶庄东南约6公里,海拔325米。旧志载:“乐真人曾在此午夜朝礼星斗”,故又名斗岭。
赵公岭茶庄东南约8公里,三祖寺北3公里,海拔280米,旧志称:“赵真人常寄居于岩下”,并在岭旁大石上试剑、下棋。今野(寨)天(柱山)公路越岭而过。
黑虎岭茶庄南约4公里,海拔480米。因岭西有黑虎石、黑虎河、黑虎瀑,故名。岭下为其著名的白水源。潜水从这里转向东南,留下一片丰饶的洲地,即白水湾。这里湾青水白,泉瀑高悬,幽静雅致,实为疗养胜境。
鸡冠石岭茶庄南约4公里,黑虎岭东,海拔286米,岭上有石形若雄鸡顶冠,名鸡冠石,岭以石名,由白水湾西上天柱山的登山步道经其岭上。
猫耳岭茶庄南约6公里,潜(山)水(吼岭)公路12公里处。岭头岩石状如猫头,上有泉水常年不息,俗称猫儿衔水。潜水河在其岭下奔流而过。
三尖岭茶庄南约7公里,潜(山)水(吼岭)公路11.5公里处。岭头由三个尖耸的山峦所组成,故名。又名三肩岭,公路未通之前,此处为潜(山)岳(西)交通要道,岭高坡陡,行担越岭,需歇肩三次。当地群众将其与猫耳岭联成“猫儿衔鱼换三肩”的传说。
塔祝岭俗称蜡烛岭,虎头崖西北2.5公里,茶庄东南约8公里,海拔536米。唐宋时期,岭头曾建有天柱寺镇山之塔,故名。
坳岭龙潭河南岸,天柱峰东北约15公里,是龙潭河通往天柱峰的必经之道,立于岭上,俯瞰龙潭,河水清流激洄,两岸郁郁葱葱,竹筏往来济渡,村廓炊烟袅绕。山乡野景,生机盎然。
反脚岭龙潭河南岸约3公里,天柱峰东北约12公里,海拔390米。是龙潭河至万涧的必经之道。岭名成因无考。
佝脚岭天柱峰东北约10公里。是龙潭河至齐云道院的人行要道。海拔404米。因岭高坡陡,行人登岭,须佝身偻腰。旧有土路,民国初年,万涧一杨姓豪绅施资修建石磴,方便了行人,至今石级犹存,路面完好。
朱岭又名朱屋岭,天柱峰东北约8公里,海拔514米。呈东西走向,岭长约1.5公里。由万涧至齐云道院、铜锣尖必经其岭上。原为朱氏山民集居之地。南宋末年,刘源于天柱山结寨抗元,一朱姓山民卖寨,致使刘源寨破人亡。此事败漏后,朱氏家族自知义兵必来复仇,无法再居,遂集体迁居他乡。因此,今朱屋岭上无朱家。
振衣岗天柱峰南的五指峰下,海拔1330米。相传古时道家每进司玄洞府,必先于此处整理衣冠,振作精神,以示入洞拜仙之虔诚。
走马岗天柱峰东南约4公里,海拔966米,西连石函峰,东濒皖涧寨,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公里。据传,宋末刘源结寨天柱山抵御元兵,东关守将常于岗上走马巡逻。伫立岗上,万涧竹海,铜锣夹林海尽收眼底。
白鹿岗三祖寺东1公里。旧志载,唐明皇遣使于舒州五岳祠处建司命真君祠,初不知祠址,见二白鹿现于高岗,遂建祠。因此得名。
仙人岗俗称仙人大岗,茶庄南约5公里,海拔352米,南北长约2公里。北接鸡冠石岭,南连猫耳岭,东濒九井河,西览白水湾。西坡中段有仙人石,因此名岗。
茶壶岗本名长洼岗,天柱峰东北约10公里的佝脚岭巅,海拔404米,岗长约0.5公里。南北走向,岗脊狭窄,东西两侧均为深壑,俗称长洼,岗呈长堤之势。自龙潭河至齐云道院经其岗上。
大岭岗朱岭中段,海拔422米,长约0.5公里。从万涧至铜锣尖经其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