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十八节 文
天柱晚唱
何宗军
全国的名山,不少只能看日出,不能观落日。在天柱山,二者都可看到。前不久去潜山,傍晚的时候,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带着我爬上了天柱山的观日台。这时,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衔似拥,似吞似捧,亲昵无比;加上余光横照,紫翠重叠,真象王冠上镶嵌着一颗巨大的宝石,十分奇特壮观。随着夕阳西下,群峰若倾若奔,若飞若浮,若隐若现,状如潮水东流。正是:日出染遍万山红,日落乱倒群峰影。
须臾,一道红色的霞光,象一把镶着彩珠的巨大宝剑,从西天边斜斜地射开去。倾刻间云锦满天,萦光万道,就象一只硕大无比的孔雀,在空中展开了五颜六色的尾巴,绮丽非凡。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大地,百里天柱,尽皆摇曳生辉。站在台上,看那晚霞如火,红光闪闪,金影浮动,紫岚升腾,真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当你还来不及赞叹的时候,已红日衔山,日之将没了。这时,那夕阳已不象刚才那样金光闪闪,而是变得象胭脂,初出于火,非常红艳;那天上的晚霞,有的象黄灿灿的金子,有的象剪碎的鹅毛,有的则象水晶瓶中盛着的紫葡萄。天柱群峰呢?朝西的一面则象鹦鹉羽毛般的翠绿,朝东的一面则象乌鸦背上的羽毛般青黑。古人云:“看云宜夕阳”。如果不身临其变,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
很快,日沉西山了。在一般人看来,天要黑了。不,这时的天空忽然明亮起来,万道金光从山的西边射向天空。此时的天柱,霞光日彩,烘蒸郁衬,煜煜不定,煞是壮观。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回光返照”吧!随着这种回光的消退,轻烟四起,暮云四合。整个天柱,缥缈朦胧,宛如天然水墨画一般。加上山风乍起.松舞花摇,壑鸣谷应,到处如扣绿竹,如击金石,真使人如入蓬莱仙境。而对这一幅幅锦绣图画,你能不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吗?你能不向往天柱山吗?
一颗久被遗忘的明珠
——安徽天柱山
陈俊愉
安徽省有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就是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在这三山之中。黄山以其松、石、云、泉闻名中外,九华山因系佛教圣地,又有“肉身菩萨”之奇观,名声也不小;唯独历史最悠久、景观亦雄、奇、灵、秀的天柱山,却不大为省外人所了解。与黄山、杭州等旅游胜地相比,一方而是游人如织,应接不暇;一方而却名山冷落,少人问津。这反映了旅游事业中的一种不平衡现象,是很不公平的。为此,让我这个刚从天柱山畅游归来的安徽人,向园林界及广大旅游爱好者,简略地来介绍一下这颗久被遗忘的明珠——天柱山的若干特色吧。
天柱山位于安徽潜山县境,是大别山霍山支脉的主峰,古称霍山、万岁山、皖山、皖公山或潜山。根据《尔雅·释山》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晋代郭璞注曰:“霍山,即天柱山,潜水所出也”。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刘彻南巡,至山下,设坛祭岳,封天柱山为南岳。今尚有祭台石础等遗物留存。根据当年汉武帝祭岳时,臣民高呼“万岁”,故本地人又称天柱山为万岁山。1984年,是天柱山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2090周年,此名山可谓久享盛名了(至隋文帝时,才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它称皖山,是因早在周王朝,既封皖伯大夫治政于此。唐代大诗人李自作《江上望皖公山》诗云:
奇峰出奇云,
秀水含秀气:
青冥皖公山,
巉绝称人意。
至于潜山之名,是因主峰平地峻拔,常隐于群峰云雾之间,即“不识天柱真面目”之意。笔者在10月初上山,天公不作美,终日雨雾蒙蒙,就未见到天柱山峰(天柱峰)真容。但既使在平时,因风景区中山峦层叠,宛如三道屏风,排成层层障景,也把主峰潜隐在深处。这种空间层次丰富到引人入胜,最后又形成高潮的自然景观,实为他山所少见,却正是天柱山的一大特色。
天柱山之松既多且奇,可称该山又一大特色。山下多马尾松与杉木相间,约自海拔700米向上,便是黄山松的世界了。这里的黄山松比黄山、庐山都多,真是满山遍野,随处可见。既堪远望,又适近观,使来游者莫不有亲切难忘之感,它们长在路边、石隙,随手指点一株,又无不是一盆绝妙树桩盆景。
天柱山还以洞而著称。山有二十五洞,尤其是新发现的神秘谷司元洞府,堪称名山洞景中的珍品,它位于飞来峰、五指峰的山腰,系由无数巨石堆叠而成的洞群。入内峡谷宛转,犹如楼廊。加之洞中常常可听到水声潺潺,倍增游人雅兴。有的地方狭窄难行,须用力挤去,或俯首蜷曲爬行,凭添了无限生趣。
天柱山多奇峰、怪石。在其著名景点中,号称有四十二峰、十八岭、十六崖。如主峰天柱蜂平地拔起,高耸云霄;飞来峰为天柱第二峰,峰顶压一巨石如盖,称为飞来石;天狮峰上有狮子石,狮口有石如舌;还有莲花峰状似荷瓣,石中平敝可容百人,瑰奇秀丽,不可名状。至于其它危崖、怪石,也为游人大长了想象的翅膀,其中如晴雪崖、千丈崖等,皆险奇可观;鹦哥石、象鼻石、仙桃石等,形象逼真而生动。
平地水源众多,高山仍富水景,这是天柱山风景资源的一大特色。山下北有皖水,水系如带,南有潜河水系纵横。“水以山为面”、“山得水而活”,真是山水萦回,相得益彰。游人可乘竹筏绕山经皖水顺流而下,既富诗意,又有野趣。山上则有众多的溪流瀑布,顿使名山显得气韵生动,逸趣频增。如九井河自山巅蜿蜒而下,犹如玉带。又如激水瀑、雪崖瀑等飞瀑及九井深潭,均及壮丽可观。
天柱山动物丰富,本地区土特产甚多,也是风景区开发和建设的有力物质基础。主要动物有大鲵、金钱豹、小灵猫、白冠长尾雉等。据初步调查,此山植物约千种,主要名花嘉木有黄山松、天女花、毛华菊、安徽杜鹃(黄山杜鹃)、珍珠黄杨(鱼鳞木)等。珍贵药材有天麻、灵芝、霍山石斛等。主要上特产有竹席、茶叶、雪湖藕、金针菜等。潜山古称舒国,盛产水竹,古来即有“竹席之乡”的令誉。明代时舒席成为“贡席”,近代曾获1906年、1907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和芝加哥商品赛会的一等奖。舒席性软而凉,物美价廉,诚为夏令佳品。
名山而成为佛、道两教相争之宝地,海内殊乏其例,天柱山却正是这样一块地方。如三祖寺,建于梁代,己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为禅宗著名古刹,亦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又如道教共列全国名山洞府三十有六,而将天柱山排为“第十四洞天”。山上自唐代起即修盖祠宇楼观,今仍有降丹峰、剑仙洞、仙人台诸胜。
天柱山的文物古迹、神话传说等人文景观尤为丰富。如三祖寺内有唐代的觉寂塔和寺侧的石牛古洞,到处壁上至今仍存270余处摩崖石刻,唐代李德修、宋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都曾在这里刻留了诗文,弥足珍贵。
虽然天柱峰海拔1488.4米,但大部分景区和景点均有路可通,且山径坡度较缓,即使老弱也不难攀登。山中气候冬暖夏凉,七月份平均气温20℃,最高32℃,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所以,从地势和气候来说,天柱山也有其特殊的优势。
天柱山交通方便,从安庆、合肥、九江坐汽车出发,当天均可到达。如果计划中的合肥经潜山至九江的铁路修竣、那就更加四通八达了。安徽省目前正考虑以安庆为联络点,把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这三座名山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自宋以后冷落千年的名山,将以它雄奇的风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以予期在不久的将来,天柱山这颗久被遗忘的珍珠,必将大放异彩,重焕青春。
笔者谨以10月间游天柱山时写的即景小诗用为本篇的结束语:
雄奇灵秀擎天柱。云石松峰水洞高。
南岳古称终不愧,青春焕发在今朝。
皖山纪胜
常秀峰、何庆善、沈晖
皖山在安徽,安徽简义“皖”即源于此山。
皖山属大别山脉,其主体在潜山县境内,余支伸展到岳西、桐城、庐江、舒城、霍山、太湖、宿松等十一个县,气势磅礴绵亘。主峰曰“天柱”,海拔1400余公尺,欲与黄山“天都”试比高。它上柱苍穹,下临皖、潜二水,近同邻峰环抱,遥与黄山、九华山、庐山隔江相望,早属名山之列。李白赞曰:“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见《江上望皖公山》)
皖山古名灊(即“潜”)山。三千年前,周武王封潜山地区为“皖国”,山亦因地得以名。李元阳《名山记》云:“周大夫皖伯封国,亦以此名山”。相传皖伯大夫,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后人又称皖山为“皖公山”以示纪念。(见《安庆府志》)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明年冬(指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上(指武帝)巡南郡。登礼潜之天柱山(皖山主峰),号曰‘南岳。’”,当时汉武帝自浔阳(今江西九江一带)顺江而下,经盛唐山(在今怀宁县)至皖山,在天柱山脚下谷口,设台祭岳,今“祭台”遗迹犹存。传说因武帝祭岳之时,臣民呼“万岁”故当地人又称皖山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隋、唐以后,皖山曾被道徒、佛子视为宝地。如今山上的许多古寺、古塔,最早的建于梁代,但大都始建于隋、唐。道家把天下的名山洞府排列为三十六个,称为三十六洞天,皖山号称“十四洞天”,命名“天柱司元之天”。看来,在道家的眼里,在名山之中,皖山也是数得着的。
皖山确也“别有洞天”。它有天柱、飞来、三台等四十八峰,有金仙、雪珠、九曲等八岭,有白鹿、水晶、虎头等十二崖,有仙桃、狮子、金鸡等五岩,有拜岳,照阳、定心等九台,有水帘、石牛、桃源等十洞,加上遍布全山的溪、潭、池、井、飞瀑流泉。而名胜古迹,主要集中在从谷口到天柱峰一带。
谷口在天柱峰南三十里,是皖山的大门和前院。这里翠峰盘绕,山势回环。潜水由天柱峰右侧奔流而下,穿山越洞,与皖水相汇,泻入长江。谷口据山扼水,风景幽奇。据《安庆府志》记载:“汉乔公居此,二女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至今井水有胭脂色”。故当地人称这口古井为“胭脂井”。古井遗迹在谷口东彰法山下。前人有诗凭吊云:“国色当年垂二乔,犹传旧景说丰标。伯符(孙策)公瑾(周瑜)皆英妙,消得春风两阿娇。”
进人谷口,右侧合谷为涧,群山旁围。这就是有名的石牛溪。因溪上有一巨石,伏如卧牛而得名。这条溪涧长约五华里,涧内到处是泉眼,清泉从石隙中、洞壑内、崖壁上喷涌洒射,品莹夺目。溪内怪石杂陈,在迷蒙的水雾中时隐时现,忽沉忽浮,仿佛在追逐嬉戏。泉水击石,潺潺冷冷,有声有色,诗意盎然。溪两旁的崖壁上,刻满了历代诗人的题诗和题字,故人们义称之为“诗涧”。
溪的上首有一“青莲诗崖”,相传为李白题咏之处。宋元符年间,苏轼任舒州团练副使时,在诗崖上题诗云:“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以凭吊李白,现手迹清晰,尚可摩拓。
宋代王安石、黄庭坚等著名诗人,也在这里留下题刻和手迹。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曾携诗友幕僚,来此听泉饮酒,在石壁上题诗云:“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傍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后来,黄庭坚步王安石原韵,亦题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黄庭坚在谷口山谷寺读书。自号“山谷道人”,故后来人们又称他为黄山谷。卧牛石对面,有一石洞,幽深如巢,他在《书石牛溪大石上》一诗中,形容这里是“郁郁窈窈天宫宅”。他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李公麟还在洞内画了一幅《山谷坐石牛图》,黄山谷自题诗于上:“青牛驾我山谷路”。后人为了纪念黄山谷和李公麟,把“石牛古洞”列为“天柱十景”之一。
由石牛古洞右侧,盘桓而上,可达皖山最大的古寺——三祖寺(原名山谷寺)。此寺始建于梁武帝时,相传为高僧宝志禅师(俗呼志公和尚)首创。隋大业间,主持此寺的璨禅师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因璨禅师为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故称此寺为三祖寺。此寺殿宇辉煌宏敝,院内有古桂一株,相传为璨禅师手植,老干蛇枝,千岁有奇,仍旧精神抖擞,确实难得的宝树。殿前有古塔一座,名“觉寂塔”。唐天宝五载(公元746年)为纪念璨禅师而建。这座古塔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闪烁着我国古代建筑和雕饰艺术的光辉。登塔远眺,白云、青蔼之中,隐约可见天柱峰拔地飞升,周围诸峰簇拥浮动,真个是:“群峰奔来一峰起,千丈芙蓉碧霄里”。
从三祖寺到天柱峰,一路有许多风景名胜。最引人入胜的是“雪崖瀑”、“飞来瀑”、“岳云山馆”等处。“雪崖瀑”亦名“响水槽”,其源出自天柱,盘屈而绕观音莲花二峰,汇于崖壁。崖壁陡削千尺,石白如雪,故名“雪崖”。水小时,飞瀑如烟似雪,纷纷雨落。正如清人袁枚所形容:“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暴雨之后,另有一番景象,它如银河倒悬,澎湃汹涌,听回声似狂风怒吼,看波涛如雪浪翻滚。雪崖瀑名不虚传.
飞来峰在天柱峰西南,高耸于群峰之中。飞来蜂上有一块飞来石,周围二十多丈,高二丈多,直径五丈多,象一顶桂冠,戴在峰的顶端,格外神气活现。关于飞来石,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远古年代,皖山一带是一片茫茫的西海,山峰都是小岛,海里的蛇怪龙妖,经常兴风作浪,危害人命。一天,突然空中金光闪烁,只见一为白发仙翁驾着仙鹤悠然而来。他见妖精荼毒生灵,勃然大怒,招来天兵天将,将妖孽治服,统统压在飞来峰下,又召唤巨石,从九天之上飞来,压在峰顶,他自己也镇守在飞来峰旁,从不离去,直到化为巨石。人称“仙人望飞来”,便是他的化身。尽管谁都知道飞来石并不是飞来的,人们满怀和平、幸福的热望,把神话故事一代代传了下来。
“岳云山馆”,处于皖山腹地。《岳云山馆》中说:“此处有巉崖峭壁,灵谷怪石,松竹成林,流泉飞瀑。孤峰当门,有拱拜之情;群峰巍列,成环抱之势。忽而烟聚雾凝,银海铺地;忽而云飞霾散,剑峰插天。百鸟奇鸣,婉转奏笙簧之妙;清风过户,芬馥送兰桂之香。一日阴晴,瞬息万变;风光声色,四时不同。况由此北上西关,天柱在望,司元洞府,倾刻可达。其风物之瑰奇秀丽,境界之清旷幽绝,既香山草堂,无以过之”。前人登天柱峰.爱在此宿夜,观山间明月,听幽壑松涛,以尽雅兴。
下岳云山馆,便是西关寨。在此石洞内,有抗金的义民领袖刘源题字石刻遗迹。翻过西关寨,登上拜厉台,游人会情不目禁地叫好。这是因为,从谷口入山,天柱尖被群峰遮掩,只看到山尖,只有到这里,这座奇峰才向你坦露全貌。天柱峰全身石骨,嶙峋峭拔,直插云霄,如擎天玉柱,仿佛有了它的支撑,天幕才不会塌陷。纵观诸峰,皆拱北,唯天柱面南,显得与众不同。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题天柱山》一诗所描写:“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桔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诗中所说的“玉光白桔”指的是“石境涵空”、“天柱晴雪”等奇景。天柱左侧有玉境山,山石皎莹如玉,山面平滑,每值雨后,在日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光彩交辉,如明镜悬空,有诗为证:“绝壑挂明镜,巉岩耸露台,谁将天上月,移向此间来?倒影千峰入,清光万古开。时惊雷雨洗,不敢长莓苔。”天柱峰旁又有“睛雪崖”,上多白沙,越是天晴日光爆晒,沙色愈白,远望如积雪,故曰“晴雪”。
天柱绝险,无路可攀。采石斛的药农就此大显身手。游人在仰慕之余,也常请他们帮忙,借助他们从蜂顶垂下的吊篮,拽将上去,一到峰顶就化险为夷了。峰顶石平如盘,广阔数十丈,中间一圆形巨柱耸立,高十余丈,上刻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真象一座英雄碑。据旧志称,它是江淮的天然分水岭。天柱之阳为皖南,水入长江;天柱之阴为皖北、水归淮河。立于天柱之巅,瞩目远眺,黄山,天目山轮廓浮现,匡庐、九华江隅函伏,无际大江化作一条银线,绿茸茸的大地犹如织锦万段,诸峰簇拥,就象万朵金莲吐蕊一般。此情此景,岂止能帮你体味自居易描写皖山众峰的“金翠佳莲蕊斗开”的诗句,而感到形神逼肖,还可以为你添上一副想象的翅膀,飞到天际彩云间,也许比多情的白鹤飞得还要久远。
当地人说,每年仲春,有白鹤数千,凌皖山之空展翅漫舞,立天柱之巅放喉高歌,期谓“鹤驾朝岳”。宋人有诗:“多情千载鹤,春至一朝来”;“九皋一长鸣,清声满空谷”。有幸亲睹其景,那真是一种难得的美的享受。
近年来,为了给旅游者创造更好的条件,皖山人民正在加紧修复各种名胜,开辟旅游道路,建造旅舍宾馆,愿更多的游人与“鹤驾”并驱,共赏皖山胜景。
美哉,天柱山
石楠
天柱,我为你的美心颤,我又为你的美忧伤。你是秘藏在深山峡谷中的一朵不为很多人知晓的郁金香,你迫切期盼着人们去采撷去认识你的美学价值;你是深藏在闺中的青春少女,你美丽的胴体在呼唤恋人的爱抚和妆扮;你是一块无价的璞玉,未经雕琢就已显示你绚丽的光泽,你期待着玉匠进一步来雕刻和加工。你山石的雄奇险峻,你泉水的明洁甘甜,你石刻的丰富浩瀚,你秘谷的幽深曲折,你通天的石级,你的云海,你的岚气雾霭,你苍莽的林木,你那四时开放的白如堆雪的野蔷薇,你那小如米粒的珍珠黄杨和五彩缤纷的花卉……你无处不饱溢出自然的清韵,质朴的美!你恢宏而细致,神秘而神奇,你又超然脱俗!我在你的胸脯上行走,在你的脊背上攀登,在你的指掌间爬行,我的心紧贴着你的心,和你的心一起跳动,我被你溶解,净化,我变作了你的一个细胞,一块山石,一棵小草,似乎也变得你一样空灵,一样的不染纤尘,我那颗暂且净化的心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你无与伦比的美,你特别的神韵!你的美决不逊于那些名气很响的名山!特别是你那丰富多姿的泉水!你本应得到更多的声名,应该有更多的人仰幕你,朝见你,欣赏你,领略你的美和神韵,气质和风度。而你却对声名毫不在乎,也不气馁。你仍象一团火一样拥抱来拜谒你的所有游人,默默地把你的美奉献。
天柱,也许我将来永难忘你的泉水。它是你的生命,你的精灵!三天里,它总是忽远忽近出现在我们的身旁,它是那么清澈、明洁,从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岩层石隙奔跳而出,汇入天住山的儿条较大的山涧:青龙涧、飞来涧、古牧羊河,奔涌而下,发出高高低低淙淙叮叮轰轰隆隆的声响。有时侯象一群喧闹奔跑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则被高山挟挤成湍湍激流,跌宕冲突,漫过陡峭的岩石,一落千丈,形成气势壮观的瀑布。天柱的瀑布无以计数!三涧洞在梁公泉上下汇成琼阳川,沿途又有无数的山泉汇入川流,在川下形成了一条瀑布河——九井河。一个接一个的瀑布,象白练腾空而下。溅起雨雾般的冲天水花。瀑声如雷,无尽无绝。不管前面有无大山阻挡,不管是否巉岩峭壁、乱石嶙峋,还是绝谷深渊,和你的建设者一样,任何困苦艰难也阻挡不了你的去路。你跑跳着汇进潜河,流入长江,奔进大海!壮观气度叫许多名山汗颜!气馁!天柱因为有了丰富的泉水,天柱的松才这么青翠,天柱的花才这么明艳,天柱的生命才如此蓬勃,天柱的青春才如此娇烧!
处处有泉水,无处不泉水。我们下拐的南岳别墅就在泉水边。飞来涧、青龙涧在这儿携手飞奔而下,一带珠帘似的飞瀑下面就是一湾接一湾的明净泉水。淙淙绕窗而过。我蹲在溪石上留连忘归。忽而掬捧泉水洗洗脸,你润滑如玉;忽而掬一捧尽兴酣饮,淡淡的甘,淡淡的甜!蓦地一簇火焰般的色彩扑进了我的眼帘。啊!这是什么?忘忧草!人们也叫它金针菜、黄花菜。这么多,满溪满谷!丛丛簇簇,沿着溪流开放。原来是因为有了你哟!忘忧草!到这儿来的人们才这么快乐,无忧无虑!
我沿着溪流逡巡,你竟如航标灯那么尽职责,从山顶一直开到山脚下,你那朝阳色的花冠和珠顶红几乎没有区别,开得是那么热烈,那么灿烂,在苍翠的溪谷里,有如丛丛火炬和红炬。你是在为溪泉导航呢,还是和泉水苦苦相恋?是因为有了你泉水才有穿山凿石,飞越绝岭悬岩的勇气,还是因为有了你泉水才有了如此活活泼泼的青春?
美哉,天柱山!
何宗军
全国的名山,不少只能看日出,不能观落日。在天柱山,二者都可看到。前不久去潜山,傍晚的时候,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带着我爬上了天柱山的观日台。这时,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衔似拥,似吞似捧,亲昵无比;加上余光横照,紫翠重叠,真象王冠上镶嵌着一颗巨大的宝石,十分奇特壮观。随着夕阳西下,群峰若倾若奔,若飞若浮,若隐若现,状如潮水东流。正是:日出染遍万山红,日落乱倒群峰影。
须臾,一道红色的霞光,象一把镶着彩珠的巨大宝剑,从西天边斜斜地射开去。倾刻间云锦满天,萦光万道,就象一只硕大无比的孔雀,在空中展开了五颜六色的尾巴,绮丽非凡。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大地,百里天柱,尽皆摇曳生辉。站在台上,看那晚霞如火,红光闪闪,金影浮动,紫岚升腾,真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当你还来不及赞叹的时候,已红日衔山,日之将没了。这时,那夕阳已不象刚才那样金光闪闪,而是变得象胭脂,初出于火,非常红艳;那天上的晚霞,有的象黄灿灿的金子,有的象剪碎的鹅毛,有的则象水晶瓶中盛着的紫葡萄。天柱群峰呢?朝西的一面则象鹦鹉羽毛般的翠绿,朝东的一面则象乌鸦背上的羽毛般青黑。古人云:“看云宜夕阳”。如果不身临其变,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
很快,日沉西山了。在一般人看来,天要黑了。不,这时的天空忽然明亮起来,万道金光从山的西边射向天空。此时的天柱,霞光日彩,烘蒸郁衬,煜煜不定,煞是壮观。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回光返照”吧!随着这种回光的消退,轻烟四起,暮云四合。整个天柱,缥缈朦胧,宛如天然水墨画一般。加上山风乍起.松舞花摇,壑鸣谷应,到处如扣绿竹,如击金石,真使人如入蓬莱仙境。而对这一幅幅锦绣图画,你能不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吗?你能不向往天柱山吗?
一颗久被遗忘的明珠
——安徽天柱山
陈俊愉
安徽省有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就是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在这三山之中。黄山以其松、石、云、泉闻名中外,九华山因系佛教圣地,又有“肉身菩萨”之奇观,名声也不小;唯独历史最悠久、景观亦雄、奇、灵、秀的天柱山,却不大为省外人所了解。与黄山、杭州等旅游胜地相比,一方而是游人如织,应接不暇;一方而却名山冷落,少人问津。这反映了旅游事业中的一种不平衡现象,是很不公平的。为此,让我这个刚从天柱山畅游归来的安徽人,向园林界及广大旅游爱好者,简略地来介绍一下这颗久被遗忘的明珠——天柱山的若干特色吧。
天柱山位于安徽潜山县境,是大别山霍山支脉的主峰,古称霍山、万岁山、皖山、皖公山或潜山。根据《尔雅·释山》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晋代郭璞注曰:“霍山,即天柱山,潜水所出也”。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刘彻南巡,至山下,设坛祭岳,封天柱山为南岳。今尚有祭台石础等遗物留存。根据当年汉武帝祭岳时,臣民高呼“万岁”,故本地人又称天柱山为万岁山。1984年,是天柱山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2090周年,此名山可谓久享盛名了(至隋文帝时,才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它称皖山,是因早在周王朝,既封皖伯大夫治政于此。唐代大诗人李自作《江上望皖公山》诗云:
奇峰出奇云,
秀水含秀气:
青冥皖公山,
巉绝称人意。
至于潜山之名,是因主峰平地峻拔,常隐于群峰云雾之间,即“不识天柱真面目”之意。笔者在10月初上山,天公不作美,终日雨雾蒙蒙,就未见到天柱山峰(天柱峰)真容。但既使在平时,因风景区中山峦层叠,宛如三道屏风,排成层层障景,也把主峰潜隐在深处。这种空间层次丰富到引人入胜,最后又形成高潮的自然景观,实为他山所少见,却正是天柱山的一大特色。
天柱山之松既多且奇,可称该山又一大特色。山下多马尾松与杉木相间,约自海拔700米向上,便是黄山松的世界了。这里的黄山松比黄山、庐山都多,真是满山遍野,随处可见。既堪远望,又适近观,使来游者莫不有亲切难忘之感,它们长在路边、石隙,随手指点一株,又无不是一盆绝妙树桩盆景。
天柱山还以洞而著称。山有二十五洞,尤其是新发现的神秘谷司元洞府,堪称名山洞景中的珍品,它位于飞来峰、五指峰的山腰,系由无数巨石堆叠而成的洞群。入内峡谷宛转,犹如楼廊。加之洞中常常可听到水声潺潺,倍增游人雅兴。有的地方狭窄难行,须用力挤去,或俯首蜷曲爬行,凭添了无限生趣。
天柱山多奇峰、怪石。在其著名景点中,号称有四十二峰、十八岭、十六崖。如主峰天柱蜂平地拔起,高耸云霄;飞来峰为天柱第二峰,峰顶压一巨石如盖,称为飞来石;天狮峰上有狮子石,狮口有石如舌;还有莲花峰状似荷瓣,石中平敝可容百人,瑰奇秀丽,不可名状。至于其它危崖、怪石,也为游人大长了想象的翅膀,其中如晴雪崖、千丈崖等,皆险奇可观;鹦哥石、象鼻石、仙桃石等,形象逼真而生动。
平地水源众多,高山仍富水景,这是天柱山风景资源的一大特色。山下北有皖水,水系如带,南有潜河水系纵横。“水以山为面”、“山得水而活”,真是山水萦回,相得益彰。游人可乘竹筏绕山经皖水顺流而下,既富诗意,又有野趣。山上则有众多的溪流瀑布,顿使名山显得气韵生动,逸趣频增。如九井河自山巅蜿蜒而下,犹如玉带。又如激水瀑、雪崖瀑等飞瀑及九井深潭,均及壮丽可观。
天柱山动物丰富,本地区土特产甚多,也是风景区开发和建设的有力物质基础。主要动物有大鲵、金钱豹、小灵猫、白冠长尾雉等。据初步调查,此山植物约千种,主要名花嘉木有黄山松、天女花、毛华菊、安徽杜鹃(黄山杜鹃)、珍珠黄杨(鱼鳞木)等。珍贵药材有天麻、灵芝、霍山石斛等。主要上特产有竹席、茶叶、雪湖藕、金针菜等。潜山古称舒国,盛产水竹,古来即有“竹席之乡”的令誉。明代时舒席成为“贡席”,近代曾获1906年、1907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和芝加哥商品赛会的一等奖。舒席性软而凉,物美价廉,诚为夏令佳品。
名山而成为佛、道两教相争之宝地,海内殊乏其例,天柱山却正是这样一块地方。如三祖寺,建于梁代,己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为禅宗著名古刹,亦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又如道教共列全国名山洞府三十有六,而将天柱山排为“第十四洞天”。山上自唐代起即修盖祠宇楼观,今仍有降丹峰、剑仙洞、仙人台诸胜。
天柱山的文物古迹、神话传说等人文景观尤为丰富。如三祖寺内有唐代的觉寂塔和寺侧的石牛古洞,到处壁上至今仍存270余处摩崖石刻,唐代李德修、宋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都曾在这里刻留了诗文,弥足珍贵。
虽然天柱峰海拔1488.4米,但大部分景区和景点均有路可通,且山径坡度较缓,即使老弱也不难攀登。山中气候冬暖夏凉,七月份平均气温20℃,最高32℃,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所以,从地势和气候来说,天柱山也有其特殊的优势。
天柱山交通方便,从安庆、合肥、九江坐汽车出发,当天均可到达。如果计划中的合肥经潜山至九江的铁路修竣、那就更加四通八达了。安徽省目前正考虑以安庆为联络点,把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这三座名山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自宋以后冷落千年的名山,将以它雄奇的风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以予期在不久的将来,天柱山这颗久被遗忘的珍珠,必将大放异彩,重焕青春。
笔者谨以10月间游天柱山时写的即景小诗用为本篇的结束语:
雄奇灵秀擎天柱。云石松峰水洞高。
南岳古称终不愧,青春焕发在今朝。
皖山纪胜
常秀峰、何庆善、沈晖
皖山在安徽,安徽简义“皖”即源于此山。
皖山属大别山脉,其主体在潜山县境内,余支伸展到岳西、桐城、庐江、舒城、霍山、太湖、宿松等十一个县,气势磅礴绵亘。主峰曰“天柱”,海拔1400余公尺,欲与黄山“天都”试比高。它上柱苍穹,下临皖、潜二水,近同邻峰环抱,遥与黄山、九华山、庐山隔江相望,早属名山之列。李白赞曰:“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见《江上望皖公山》)
皖山古名灊(即“潜”)山。三千年前,周武王封潜山地区为“皖国”,山亦因地得以名。李元阳《名山记》云:“周大夫皖伯封国,亦以此名山”。相传皖伯大夫,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后人又称皖山为“皖公山”以示纪念。(见《安庆府志》)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明年冬(指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上(指武帝)巡南郡。登礼潜之天柱山(皖山主峰),号曰‘南岳。’”,当时汉武帝自浔阳(今江西九江一带)顺江而下,经盛唐山(在今怀宁县)至皖山,在天柱山脚下谷口,设台祭岳,今“祭台”遗迹犹存。传说因武帝祭岳之时,臣民呼“万岁”故当地人又称皖山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隋、唐以后,皖山曾被道徒、佛子视为宝地。如今山上的许多古寺、古塔,最早的建于梁代,但大都始建于隋、唐。道家把天下的名山洞府排列为三十六个,称为三十六洞天,皖山号称“十四洞天”,命名“天柱司元之天”。看来,在道家的眼里,在名山之中,皖山也是数得着的。
皖山确也“别有洞天”。它有天柱、飞来、三台等四十八峰,有金仙、雪珠、九曲等八岭,有白鹿、水晶、虎头等十二崖,有仙桃、狮子、金鸡等五岩,有拜岳,照阳、定心等九台,有水帘、石牛、桃源等十洞,加上遍布全山的溪、潭、池、井、飞瀑流泉。而名胜古迹,主要集中在从谷口到天柱峰一带。
谷口在天柱峰南三十里,是皖山的大门和前院。这里翠峰盘绕,山势回环。潜水由天柱峰右侧奔流而下,穿山越洞,与皖水相汇,泻入长江。谷口据山扼水,风景幽奇。据《安庆府志》记载:“汉乔公居此,二女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至今井水有胭脂色”。故当地人称这口古井为“胭脂井”。古井遗迹在谷口东彰法山下。前人有诗凭吊云:“国色当年垂二乔,犹传旧景说丰标。伯符(孙策)公瑾(周瑜)皆英妙,消得春风两阿娇。”
进人谷口,右侧合谷为涧,群山旁围。这就是有名的石牛溪。因溪上有一巨石,伏如卧牛而得名。这条溪涧长约五华里,涧内到处是泉眼,清泉从石隙中、洞壑内、崖壁上喷涌洒射,品莹夺目。溪内怪石杂陈,在迷蒙的水雾中时隐时现,忽沉忽浮,仿佛在追逐嬉戏。泉水击石,潺潺冷冷,有声有色,诗意盎然。溪两旁的崖壁上,刻满了历代诗人的题诗和题字,故人们义称之为“诗涧”。
溪的上首有一“青莲诗崖”,相传为李白题咏之处。宋元符年间,苏轼任舒州团练副使时,在诗崖上题诗云:“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以凭吊李白,现手迹清晰,尚可摩拓。
宋代王安石、黄庭坚等著名诗人,也在这里留下题刻和手迹。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曾携诗友幕僚,来此听泉饮酒,在石壁上题诗云:“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傍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后来,黄庭坚步王安石原韵,亦题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黄庭坚在谷口山谷寺读书。自号“山谷道人”,故后来人们又称他为黄山谷。卧牛石对面,有一石洞,幽深如巢,他在《书石牛溪大石上》一诗中,形容这里是“郁郁窈窈天宫宅”。他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李公麟还在洞内画了一幅《山谷坐石牛图》,黄山谷自题诗于上:“青牛驾我山谷路”。后人为了纪念黄山谷和李公麟,把“石牛古洞”列为“天柱十景”之一。
由石牛古洞右侧,盘桓而上,可达皖山最大的古寺——三祖寺(原名山谷寺)。此寺始建于梁武帝时,相传为高僧宝志禅师(俗呼志公和尚)首创。隋大业间,主持此寺的璨禅师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因璨禅师为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故称此寺为三祖寺。此寺殿宇辉煌宏敝,院内有古桂一株,相传为璨禅师手植,老干蛇枝,千岁有奇,仍旧精神抖擞,确实难得的宝树。殿前有古塔一座,名“觉寂塔”。唐天宝五载(公元746年)为纪念璨禅师而建。这座古塔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闪烁着我国古代建筑和雕饰艺术的光辉。登塔远眺,白云、青蔼之中,隐约可见天柱峰拔地飞升,周围诸峰簇拥浮动,真个是:“群峰奔来一峰起,千丈芙蓉碧霄里”。
从三祖寺到天柱峰,一路有许多风景名胜。最引人入胜的是“雪崖瀑”、“飞来瀑”、“岳云山馆”等处。“雪崖瀑”亦名“响水槽”,其源出自天柱,盘屈而绕观音莲花二峰,汇于崖壁。崖壁陡削千尺,石白如雪,故名“雪崖”。水小时,飞瀑如烟似雪,纷纷雨落。正如清人袁枚所形容:“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暴雨之后,另有一番景象,它如银河倒悬,澎湃汹涌,听回声似狂风怒吼,看波涛如雪浪翻滚。雪崖瀑名不虚传.
飞来峰在天柱峰西南,高耸于群峰之中。飞来蜂上有一块飞来石,周围二十多丈,高二丈多,直径五丈多,象一顶桂冠,戴在峰的顶端,格外神气活现。关于飞来石,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远古年代,皖山一带是一片茫茫的西海,山峰都是小岛,海里的蛇怪龙妖,经常兴风作浪,危害人命。一天,突然空中金光闪烁,只见一为白发仙翁驾着仙鹤悠然而来。他见妖精荼毒生灵,勃然大怒,招来天兵天将,将妖孽治服,统统压在飞来峰下,又召唤巨石,从九天之上飞来,压在峰顶,他自己也镇守在飞来峰旁,从不离去,直到化为巨石。人称“仙人望飞来”,便是他的化身。尽管谁都知道飞来石并不是飞来的,人们满怀和平、幸福的热望,把神话故事一代代传了下来。
“岳云山馆”,处于皖山腹地。《岳云山馆》中说:“此处有巉崖峭壁,灵谷怪石,松竹成林,流泉飞瀑。孤峰当门,有拱拜之情;群峰巍列,成环抱之势。忽而烟聚雾凝,银海铺地;忽而云飞霾散,剑峰插天。百鸟奇鸣,婉转奏笙簧之妙;清风过户,芬馥送兰桂之香。一日阴晴,瞬息万变;风光声色,四时不同。况由此北上西关,天柱在望,司元洞府,倾刻可达。其风物之瑰奇秀丽,境界之清旷幽绝,既香山草堂,无以过之”。前人登天柱峰.爱在此宿夜,观山间明月,听幽壑松涛,以尽雅兴。
下岳云山馆,便是西关寨。在此石洞内,有抗金的义民领袖刘源题字石刻遗迹。翻过西关寨,登上拜厉台,游人会情不目禁地叫好。这是因为,从谷口入山,天柱尖被群峰遮掩,只看到山尖,只有到这里,这座奇峰才向你坦露全貌。天柱峰全身石骨,嶙峋峭拔,直插云霄,如擎天玉柱,仿佛有了它的支撑,天幕才不会塌陷。纵观诸峰,皆拱北,唯天柱面南,显得与众不同。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题天柱山》一诗所描写:“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桔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诗中所说的“玉光白桔”指的是“石境涵空”、“天柱晴雪”等奇景。天柱左侧有玉境山,山石皎莹如玉,山面平滑,每值雨后,在日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光彩交辉,如明镜悬空,有诗为证:“绝壑挂明镜,巉岩耸露台,谁将天上月,移向此间来?倒影千峰入,清光万古开。时惊雷雨洗,不敢长莓苔。”天柱峰旁又有“睛雪崖”,上多白沙,越是天晴日光爆晒,沙色愈白,远望如积雪,故曰“晴雪”。
天柱绝险,无路可攀。采石斛的药农就此大显身手。游人在仰慕之余,也常请他们帮忙,借助他们从蜂顶垂下的吊篮,拽将上去,一到峰顶就化险为夷了。峰顶石平如盘,广阔数十丈,中间一圆形巨柱耸立,高十余丈,上刻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真象一座英雄碑。据旧志称,它是江淮的天然分水岭。天柱之阳为皖南,水入长江;天柱之阴为皖北、水归淮河。立于天柱之巅,瞩目远眺,黄山,天目山轮廓浮现,匡庐、九华江隅函伏,无际大江化作一条银线,绿茸茸的大地犹如织锦万段,诸峰簇拥,就象万朵金莲吐蕊一般。此情此景,岂止能帮你体味自居易描写皖山众峰的“金翠佳莲蕊斗开”的诗句,而感到形神逼肖,还可以为你添上一副想象的翅膀,飞到天际彩云间,也许比多情的白鹤飞得还要久远。
当地人说,每年仲春,有白鹤数千,凌皖山之空展翅漫舞,立天柱之巅放喉高歌,期谓“鹤驾朝岳”。宋人有诗:“多情千载鹤,春至一朝来”;“九皋一长鸣,清声满空谷”。有幸亲睹其景,那真是一种难得的美的享受。
近年来,为了给旅游者创造更好的条件,皖山人民正在加紧修复各种名胜,开辟旅游道路,建造旅舍宾馆,愿更多的游人与“鹤驾”并驱,共赏皖山胜景。
美哉,天柱山
石楠
天柱,我为你的美心颤,我又为你的美忧伤。你是秘藏在深山峡谷中的一朵不为很多人知晓的郁金香,你迫切期盼着人们去采撷去认识你的美学价值;你是深藏在闺中的青春少女,你美丽的胴体在呼唤恋人的爱抚和妆扮;你是一块无价的璞玉,未经雕琢就已显示你绚丽的光泽,你期待着玉匠进一步来雕刻和加工。你山石的雄奇险峻,你泉水的明洁甘甜,你石刻的丰富浩瀚,你秘谷的幽深曲折,你通天的石级,你的云海,你的岚气雾霭,你苍莽的林木,你那四时开放的白如堆雪的野蔷薇,你那小如米粒的珍珠黄杨和五彩缤纷的花卉……你无处不饱溢出自然的清韵,质朴的美!你恢宏而细致,神秘而神奇,你又超然脱俗!我在你的胸脯上行走,在你的脊背上攀登,在你的指掌间爬行,我的心紧贴着你的心,和你的心一起跳动,我被你溶解,净化,我变作了你的一个细胞,一块山石,一棵小草,似乎也变得你一样空灵,一样的不染纤尘,我那颗暂且净化的心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你无与伦比的美,你特别的神韵!你的美决不逊于那些名气很响的名山!特别是你那丰富多姿的泉水!你本应得到更多的声名,应该有更多的人仰幕你,朝见你,欣赏你,领略你的美和神韵,气质和风度。而你却对声名毫不在乎,也不气馁。你仍象一团火一样拥抱来拜谒你的所有游人,默默地把你的美奉献。
天柱,也许我将来永难忘你的泉水。它是你的生命,你的精灵!三天里,它总是忽远忽近出现在我们的身旁,它是那么清澈、明洁,从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岩层石隙奔跳而出,汇入天住山的儿条较大的山涧:青龙涧、飞来涧、古牧羊河,奔涌而下,发出高高低低淙淙叮叮轰轰隆隆的声响。有时侯象一群喧闹奔跑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则被高山挟挤成湍湍激流,跌宕冲突,漫过陡峭的岩石,一落千丈,形成气势壮观的瀑布。天柱的瀑布无以计数!三涧洞在梁公泉上下汇成琼阳川,沿途又有无数的山泉汇入川流,在川下形成了一条瀑布河——九井河。一个接一个的瀑布,象白练腾空而下。溅起雨雾般的冲天水花。瀑声如雷,无尽无绝。不管前面有无大山阻挡,不管是否巉岩峭壁、乱石嶙峋,还是绝谷深渊,和你的建设者一样,任何困苦艰难也阻挡不了你的去路。你跑跳着汇进潜河,流入长江,奔进大海!壮观气度叫许多名山汗颜!气馁!天柱因为有了丰富的泉水,天柱的松才这么青翠,天柱的花才这么明艳,天柱的生命才如此蓬勃,天柱的青春才如此娇烧!
处处有泉水,无处不泉水。我们下拐的南岳别墅就在泉水边。飞来涧、青龙涧在这儿携手飞奔而下,一带珠帘似的飞瀑下面就是一湾接一湾的明净泉水。淙淙绕窗而过。我蹲在溪石上留连忘归。忽而掬捧泉水洗洗脸,你润滑如玉;忽而掬一捧尽兴酣饮,淡淡的甘,淡淡的甜!蓦地一簇火焰般的色彩扑进了我的眼帘。啊!这是什么?忘忧草!人们也叫它金针菜、黄花菜。这么多,满溪满谷!丛丛簇簇,沿着溪流开放。原来是因为有了你哟!忘忧草!到这儿来的人们才这么快乐,无忧无虑!
我沿着溪流逡巡,你竟如航标灯那么尽职责,从山顶一直开到山脚下,你那朝阳色的花冠和珠顶红几乎没有区别,开得是那么热烈,那么灿烂,在苍翠的溪谷里,有如丛丛火炬和红炬。你是在为溪泉导航呢,还是和泉水苦苦相恋?是因为有了你泉水才有穿山凿石,飞越绝岭悬岩的勇气,还是因为有了你泉水才有了如此活活泼泼的青春?
美哉,天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