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十七节 管护
机构天柱山在建国前,历代均未设专事管理机
构,接待和管理诸事务皆由各寺观和乡村自行主持。
一、天柱山开发委员会
1942年,曾由国民党安庆行署督察专员范苑声发起成立“天柱山开发委员会”。该委员会为半官半民组织。范苑声任主任委员,乌以风等知名人士任委员。
天柱山开发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从事天柱山的筹资和建设。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拨款45万元(法币),安庆行署6县筹资18万元(法币),由乌以风具体负责建设工程的实施。后该组织因战争自行解体。
二、天柱山工作委员会
中共潜山县委、潜山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天柱山工作的领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于1987年7月22日,成立潜山县天柱山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附:天柱山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表
历届天柱山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一届)
历届天柱山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届)
三、天柱山管理处
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天柱山为第一批四十四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同年2月,潜山县委批准成立“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园林管理处”,为公司级机构,定编5人,与天柱山林场“一个单位,两块牌子”,未设科室。1984年4月成立“安徽省天柱山园林管理处”,对内称“潜山县天柱山管理局”,定编35人,下设宣传科、园林基建科和财务后勤科。8月,贷款兴建天柱山第一座旅游饭店——舒州饭店,成立“天柱山旅游开发公司”,隶属天柱山管理局。1986年7月,安庆地委决定,将“潜山县天柱山管理局”正式升格“安徽省天柱山管理处”,为副县级机构。定编120人,下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基本建设科、园林管理科、旅游开发公司和天柱山区筹备组等6个科室,均为副局级机构。同时,成立“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天柱山管理处委员会”,由当时中共潜山县委副书记徐继达兼任书记。9月23日,组建中共天柱山管理处办公室支部委员会、中共天柱山管理处旅游开发公司支部委员会、中共天柱山管理处园林管理科支部委员会。1989年8月25日,县编委决定撤消旅游开发公司,设立“旅游管理科”,为天柱山管理处内的副局级机构,负责旅游业的管理工作。天柱山管理处现有职工七十三人,合同工、带资工九十二人,其中干部二十六人。除办公室等二级机构外,另还下设舒州饭店、天柱山庄、旅游车队、佛光寺管理所、牧羊河管理所和三祖寺管理所等三级机构。
附:天柱山管理处历任干部表
天柱山管理处历任干部表
(1983~1987年)
天柱山管理处历任干部表
(1988~1990年)
园林
保护区划分1983年9月至11月,由安徽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主持,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安庆行署基建局、潜山县文物管理所、天柱山管理局等单位参加编制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1985年9月至10月,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柱山管理局又根据《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原则和安徽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关于《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审查意见,结合《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编制后两年多的实践,经过进一步的实地勘测和调查论证,编制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8年7月,国家城建部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对《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主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同时根据景观价值。将景区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点,并在主景区外围划出一定范围的保护地带,保护区总面积为333平方公里。
1.一级绝对保护区(点):指处于二、三级保护区中的具有独待景观价值的珍贵景点、景物。包括天柱峰、神秘谷、试心侨、五指峰、蜒蚰石、鼓槌石、打鼓石、鹦哥石、混元霹雳、三祖寺、山谷流泉、石牛古洞、太平塔、探海松、五妹松等。
2.二级严格保护区:包括主峰景区、马祖景区、九井河景区、三祖寺景区的全部及虎头岩景区的一部分,面积为30.93平方公里。
3.三级重要保护区:包括龙潭河景区、后山景区、大龙窝景区、茶庄中心接待区的全部及虎头岩景区的一部分,面积为51.48平方公里。
4.风景区外围保护带:是在一、二、_三级保护区外,西北至岳西毛尖山水库,十八罗汉尖,东南至梅城镇附近,面积250.54平方公里。
营林建国前,天柱山的山林属程、涂、宋等族姓及寺庙僧侣所有。因管理不善,乱砍滥伐十分严重,大片森林遭到破坏。1958年,“大炼钢铁”时,潜山县有三千余人有组织地进入天柱山砍树烧炭。仅四个月,山上的高大松杂树木几乎砍尽烧光。
建国初,佛光寺以上山林划归国有,1958年2月,天`柱山林场成立。当年4月,在牧羊河、天柱寺等处进行杉木扦插,造林592亩。二十多年来,天柱林场“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共采种23618市斤,高山育苗412.5亩,并营造包括松、杉、擦、栗、桐、茶、桑等在内的各类林木41898亩。其中松21272亩,竹159亩,杉19053亩。1973年后,天柱林场在造林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将其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中育林抚育和成林抚育间伐上。历年累计进行幼林抚育102016亩次,成林抚育间伐45295亩次,间伐林积达7200立方米。
通过近三十年不懈地营造和维护,天柱山的森林资源较1958年前已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1987年11月天柱林场的森林资源普查表明,仅天柱林场的营林面积已达30725亩,有林而积24721亩,森林覆盖率为80.5%,总积蓄量133653立方米。其中杉木8397亩,积蓄量58332立方米;松类15149亩,蓄积量73778立方米;毛竹1011亩,蓄积量219944根。在天柱山林区已形成铜锣尖杉木林、和平黄山松、下岩马尾松三大生产基地。
在此期间,天柱山景区内各乡村也进行了大范围的植树造林。所植林类多为杉木、马尾松和竹。至1987年底,乡村林区总面积达75753.5亩。平均森林覆盖率50%。
管理保护天柱山的园林管理和保护,其首要任务是安全防火和禁止乱砍滥伐。1961年天柱山林场与天柱林区内各区、乡、村联合成立“天柱山林区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按行政区划分防火联防责任区,组成6个联防小组。林区内居民按委员会要求订立“防火公约”,在林区生产和生活中执行和遵守“五不烧”防范制度。即未经批准不烧、未开防火线不烧、未准备灭火工具不烧、有风不烧,无人管理不烧。林区内开了纵横交错的防火道。在防火期间,各联防小组认真巡逻林区,瞭望火警,加强对入山人员的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对于乱砍滥伐现象,天柱山林区内各乡村及林场坚持“依法制林”。1981年成立林业派出所,专事林区内的各种违法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自1982年至1986年,先后8次由潜山县公、检、法机关、林区内各乡村及林场、林业派出所组成林业考察组,对107起盗伐森林案件进行了查处,为国家追回了10.7万元的经济损失。由于措施得当,三十年来,天柱山林区尚未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和特大乱砍滥伐事件。
天柱山林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病虫灾害。其中虫害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杉木双条杉天牛和小蛀虫、竹笋夜娥、竹青虫等。病害有杉木炭癯病、叶枯病,毛竹萎缩病、枯梢病等。在这众多的病虫害中,尤以松毛虫危害最大,发生最频繁。1975年、1976年,天柱山林区连续两年发生严重的松毛虫灾害,危害面积达4万余亩。虫株率100%。虫口密度平均600~700条/株。每当灾害发生,林场职工和附近乡村群众虽通过机械、生物(自僵菌)和人工捉茧、摘虫卵等方法,控制了虫害的进一步蔓延,但由于条件限制,林区内的林木仍然遭受很大破坏。
天柱山自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后,园林基建项目都是在严格遵守《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原则下进行的。1984年。天柱山管理局根据本风景区的特定环境,并参照有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保护办法,制定公布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则》。1985年,天柱山管理处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同制定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景区内景点及环境保护作出了详细规定。1987年,又在《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三祖寺、青龙涧等处的小区规划。无论是游览步道路线的选择,还是风雨亭或其它旅游设施位置的选择和风格的设计,无不按园林规划要求,力求与环境相协调,并突出本山特色,使其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达到统一。
财务天柱山管理处目前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安徽省城建部门的拨款。
安徽省财政厅每年向潜山县财政局下达天柱山管理处一定数额的行政事业费。风景区内各项基本建设则由国家城建部、安徽省城建厅、旅游局及其它有关部门下达专项资金。
天柱山庄、旅游车队、舒州饭店实行“企业化”管理,由管理处按年下达经济指标、承包经营,分级核算。
由于天柱山开发较迟,现仍处投资建设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高,各项旅游服务也不尽完善。故旅游收入较低,尚未达到财务收支平衡。
附:1983年至1987年财务收支情况一览表
单位:元
驻山单位
1.天柱山林场成立于1958年2月,当时仅副场长1人,技术员1人,工人5人。1959年3月至1975年间,相继成立了苗圃队、马祖队、和平队、铜锣尖队、三祖队、天柱寺队、下岩队、大龙窝队、黄山队、长沟队、余河组、虎头岩组和蛇形坦组等13个林业作业队、组。1986年5月,天柱山林场工作中心由前期的大面积营造山林转为以“护林防火为主,结合成抚间伐”。遂将原有的13个作业队(组)合并为7个作业队,即和平队、铜锣尖队、马祖队、天柱寺队、黄山队、场部队和下岩队。1987年,林场增设办公室、财经股、生产股等3个股室,使林场内部管理更趋合理。至1987年底,天柱林场已拥有职工99人,其中干部11人,营林面积30725亩,木材总积蓄量达活立木133653立方米。
2.天柱粮站设于茶庄,1984年5月开始施工建设,1985年6月正式开业。它行政上隶属潜山县粮食局,党、团生活受县直党、团委领导,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其下设单位除办公宝外,分商业和附营两大类,包括粮站、招待所、餐厅、百货门市部、豆腐坊。现有正式工12人,临时工、合同工15人。
3.中国农业银行潜山县支行驻茶庄办事处1985年l月,潜山县农行为了方便天柱山旅游结算往来,开始筹建驻茶庄办事处,同年4月1日正式开业。1986年潜山农行投资9万元在天柱林场场部东侧建成办公大楼一幢。办事处在编4人,其中正式工2人,临时工2人。分任主任、会计、出纳、信贷。该处主要从事个人储蓄、集体存款等业务,并发放少量贷款。
构,接待和管理诸事务皆由各寺观和乡村自行主持。
一、天柱山开发委员会
1942年,曾由国民党安庆行署督察专员范苑声发起成立“天柱山开发委员会”。该委员会为半官半民组织。范苑声任主任委员,乌以风等知名人士任委员。
天柱山开发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从事天柱山的筹资和建设。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拨款45万元(法币),安庆行署6县筹资18万元(法币),由乌以风具体负责建设工程的实施。后该组织因战争自行解体。
二、天柱山工作委员会
中共潜山县委、潜山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天柱山工作的领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于1987年7月22日,成立潜山县天柱山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附:天柱山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表
历届天柱山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一届)
历届天柱山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届)
三、天柱山管理处
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天柱山为第一批四十四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同年2月,潜山县委批准成立“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园林管理处”,为公司级机构,定编5人,与天柱山林场“一个单位,两块牌子”,未设科室。1984年4月成立“安徽省天柱山园林管理处”,对内称“潜山县天柱山管理局”,定编35人,下设宣传科、园林基建科和财务后勤科。8月,贷款兴建天柱山第一座旅游饭店——舒州饭店,成立“天柱山旅游开发公司”,隶属天柱山管理局。1986年7月,安庆地委决定,将“潜山县天柱山管理局”正式升格“安徽省天柱山管理处”,为副县级机构。定编120人,下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基本建设科、园林管理科、旅游开发公司和天柱山区筹备组等6个科室,均为副局级机构。同时,成立“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天柱山管理处委员会”,由当时中共潜山县委副书记徐继达兼任书记。9月23日,组建中共天柱山管理处办公室支部委员会、中共天柱山管理处旅游开发公司支部委员会、中共天柱山管理处园林管理科支部委员会。1989年8月25日,县编委决定撤消旅游开发公司,设立“旅游管理科”,为天柱山管理处内的副局级机构,负责旅游业的管理工作。天柱山管理处现有职工七十三人,合同工、带资工九十二人,其中干部二十六人。除办公室等二级机构外,另还下设舒州饭店、天柱山庄、旅游车队、佛光寺管理所、牧羊河管理所和三祖寺管理所等三级机构。
附:天柱山管理处历任干部表
天柱山管理处历任干部表
(1983~1987年)
天柱山管理处历任干部表
(1988~1990年)
园林
保护区划分1983年9月至11月,由安徽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主持,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安庆行署基建局、潜山县文物管理所、天柱山管理局等单位参加编制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1985年9月至10月,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柱山管理局又根据《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原则和安徽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关于《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审查意见,结合《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编制后两年多的实践,经过进一步的实地勘测和调查论证,编制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8年7月,国家城建部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对《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主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同时根据景观价值。将景区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点,并在主景区外围划出一定范围的保护地带,保护区总面积为333平方公里。
1.一级绝对保护区(点):指处于二、三级保护区中的具有独待景观价值的珍贵景点、景物。包括天柱峰、神秘谷、试心侨、五指峰、蜒蚰石、鼓槌石、打鼓石、鹦哥石、混元霹雳、三祖寺、山谷流泉、石牛古洞、太平塔、探海松、五妹松等。
2.二级严格保护区:包括主峰景区、马祖景区、九井河景区、三祖寺景区的全部及虎头岩景区的一部分,面积为30.93平方公里。
3.三级重要保护区:包括龙潭河景区、后山景区、大龙窝景区、茶庄中心接待区的全部及虎头岩景区的一部分,面积为51.48平方公里。
4.风景区外围保护带:是在一、二、_三级保护区外,西北至岳西毛尖山水库,十八罗汉尖,东南至梅城镇附近,面积250.54平方公里。
营林建国前,天柱山的山林属程、涂、宋等族姓及寺庙僧侣所有。因管理不善,乱砍滥伐十分严重,大片森林遭到破坏。1958年,“大炼钢铁”时,潜山县有三千余人有组织地进入天柱山砍树烧炭。仅四个月,山上的高大松杂树木几乎砍尽烧光。
建国初,佛光寺以上山林划归国有,1958年2月,天`柱山林场成立。当年4月,在牧羊河、天柱寺等处进行杉木扦插,造林592亩。二十多年来,天柱林场“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共采种23618市斤,高山育苗412.5亩,并营造包括松、杉、擦、栗、桐、茶、桑等在内的各类林木41898亩。其中松21272亩,竹159亩,杉19053亩。1973年后,天柱林场在造林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将其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中育林抚育和成林抚育间伐上。历年累计进行幼林抚育102016亩次,成林抚育间伐45295亩次,间伐林积达7200立方米。
通过近三十年不懈地营造和维护,天柱山的森林资源较1958年前已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1987年11月天柱林场的森林资源普查表明,仅天柱林场的营林面积已达30725亩,有林而积24721亩,森林覆盖率为80.5%,总积蓄量133653立方米。其中杉木8397亩,积蓄量58332立方米;松类15149亩,蓄积量73778立方米;毛竹1011亩,蓄积量219944根。在天柱山林区已形成铜锣尖杉木林、和平黄山松、下岩马尾松三大生产基地。
在此期间,天柱山景区内各乡村也进行了大范围的植树造林。所植林类多为杉木、马尾松和竹。至1987年底,乡村林区总面积达75753.5亩。平均森林覆盖率50%。
管理保护天柱山的园林管理和保护,其首要任务是安全防火和禁止乱砍滥伐。1961年天柱山林场与天柱林区内各区、乡、村联合成立“天柱山林区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按行政区划分防火联防责任区,组成6个联防小组。林区内居民按委员会要求订立“防火公约”,在林区生产和生活中执行和遵守“五不烧”防范制度。即未经批准不烧、未开防火线不烧、未准备灭火工具不烧、有风不烧,无人管理不烧。林区内开了纵横交错的防火道。在防火期间,各联防小组认真巡逻林区,瞭望火警,加强对入山人员的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对于乱砍滥伐现象,天柱山林区内各乡村及林场坚持“依法制林”。1981年成立林业派出所,专事林区内的各种违法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自1982年至1986年,先后8次由潜山县公、检、法机关、林区内各乡村及林场、林业派出所组成林业考察组,对107起盗伐森林案件进行了查处,为国家追回了10.7万元的经济损失。由于措施得当,三十年来,天柱山林区尚未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和特大乱砍滥伐事件。
天柱山林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病虫灾害。其中虫害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杉木双条杉天牛和小蛀虫、竹笋夜娥、竹青虫等。病害有杉木炭癯病、叶枯病,毛竹萎缩病、枯梢病等。在这众多的病虫害中,尤以松毛虫危害最大,发生最频繁。1975年、1976年,天柱山林区连续两年发生严重的松毛虫灾害,危害面积达4万余亩。虫株率100%。虫口密度平均600~700条/株。每当灾害发生,林场职工和附近乡村群众虽通过机械、生物(自僵菌)和人工捉茧、摘虫卵等方法,控制了虫害的进一步蔓延,但由于条件限制,林区内的林木仍然遭受很大破坏。
天柱山自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后,园林基建项目都是在严格遵守《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原则下进行的。1984年。天柱山管理局根据本风景区的特定环境,并参照有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保护办法,制定公布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则》。1985年,天柱山管理处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同制定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景区内景点及环境保护作出了详细规定。1987年,又在《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三祖寺、青龙涧等处的小区规划。无论是游览步道路线的选择,还是风雨亭或其它旅游设施位置的选择和风格的设计,无不按园林规划要求,力求与环境相协调,并突出本山特色,使其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达到统一。
财务天柱山管理处目前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安徽省城建部门的拨款。
安徽省财政厅每年向潜山县财政局下达天柱山管理处一定数额的行政事业费。风景区内各项基本建设则由国家城建部、安徽省城建厅、旅游局及其它有关部门下达专项资金。
天柱山庄、旅游车队、舒州饭店实行“企业化”管理,由管理处按年下达经济指标、承包经营,分级核算。
由于天柱山开发较迟,现仍处投资建设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高,各项旅游服务也不尽完善。故旅游收入较低,尚未达到财务收支平衡。
附:1983年至1987年财务收支情况一览表
单位:元
驻山单位
1.天柱山林场成立于1958年2月,当时仅副场长1人,技术员1人,工人5人。1959年3月至1975年间,相继成立了苗圃队、马祖队、和平队、铜锣尖队、三祖队、天柱寺队、下岩队、大龙窝队、黄山队、长沟队、余河组、虎头岩组和蛇形坦组等13个林业作业队、组。1986年5月,天柱山林场工作中心由前期的大面积营造山林转为以“护林防火为主,结合成抚间伐”。遂将原有的13个作业队(组)合并为7个作业队,即和平队、铜锣尖队、马祖队、天柱寺队、黄山队、场部队和下岩队。1987年,林场增设办公室、财经股、生产股等3个股室,使林场内部管理更趋合理。至1987年底,天柱林场已拥有职工99人,其中干部11人,营林面积30725亩,木材总积蓄量达活立木133653立方米。
2.天柱粮站设于茶庄,1984年5月开始施工建设,1985年6月正式开业。它行政上隶属潜山县粮食局,党、团生活受县直党、团委领导,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其下设单位除办公宝外,分商业和附营两大类,包括粮站、招待所、餐厅、百货门市部、豆腐坊。现有正式工12人,临时工、合同工15人。
3.中国农业银行潜山县支行驻茶庄办事处1985年l月,潜山县农行为了方便天柱山旅游结算往来,开始筹建驻茶庄办事处,同年4月1日正式开业。1986年潜山农行投资9万元在天柱林场场部东侧建成办公大楼一幢。办事处在编4人,其中正式工2人,临时工2人。分任主任、会计、出纳、信贷。该处主要从事个人储蓄、集体存款等业务,并发放少量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