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名峰
十王峰位于九华山主干山脉中部,北连天台峰。海拔1342米,为九华最高峰。民国志载“九华主干山脉,南北舒展,横绝天表,天台一峰为统宗”。此峰比天台峰高出36米,旧志误。峰顶东、西两面巉崖叠嶂,怪石欹嵌狰狞。1986年由拜经台南新辟登山磴道,游人拾级而上,可直达峰巅。置身其上,放眼众峰俯首,云涛翻卷。
钵盂峰在十王峰西南,海拔1143米。孤峰独耸,峭壁崔嵬。苍松虬枝怒攫,倚者、挂者、卧者、摩云悬崖,根须盘曲奋爪,深扎壁隙,高傲不凡。峰顶中凹,两崖夹峙,形成一条长30余米的巨壑。登西崖浑圆磐石,上有深0.7米、直径0.6米的水凼,极像僧人钵盂。相传逢久早不雨,“盂”内天然积水未干,必是风行雨播的前兆。
天台峰在十王峰北,西对南蜡烛峰,海拔1306米。峰顶南北狭长,有青龙背、玉屏台、一线天、大鹏听经、金鸡石、捧日亭、地藏禅林、金仙洞诸景。青龙背与玉屏台之间建有渡仙桥,桥下卷拱石洞成为登峰观景的关隘。峰南崖壁镌有“一览众山小”、“中天世界”、“非人间”等题刻。天台正顶石磴蹑空,地势高峻,耸立着九华最高的寺庙,自古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清光绪山志曾列“天台晓日”为“九华十景”之一。
蜡烛峰有二:位于拜经台南北两侧,东对天台峰,海拔分别为1261米和1258米。垂直节理极度发育。峰相对高度30米,圆直如柱,独立无依。顶有粗壮矮松,形作烛蕊。南蜡烛峰有“童子拜观音”石。
罗汉峰在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峰西有罗汉墩,峰东有罗汉墩庙基。峰顶平秃。1986年新辟石板道,与花台、天台诸峰相通。
莲台峰在罗汉峰东北,海拔1218米。五大盘石高叠成峰,悬石错列,中有“四门”可通行峰腰的暗洞幽窟。入内空旷,凉风倒吸,曾为僧人居室,可容百人。峰西摩崖刻“莲台峰”三字尚可辨。踏握洞内垂直石缝的脚蹬手槽,可攀至峰巅。晴晦变幻,时成云海,只露端倪;时成雾都,画境朦胧,美不胜收。
弥勒峰在罗汉峰西,海拔1117米。孤峰峭耸。顶架一石,“面东肚凸”,形若弥勒佛。
纱帽峰位于小狮子峰与吊桥北,海拔907米。由中闵园眺望,其顶石显上下两层,俗称“磨盘峰”,实误;若身临其境,整座山峰酷似一顶乌纱帽。
小狮子峰在吊桥西北、纱帽峰西南。此峰一分为二,悬崖峭壁中开如门,风动云涌,破“门”而出,俗称之“小云门”。西崖顶上有石如“雄狮”伏踞,昂首朝天,傲啸穹空。
磨盘峰在罗汉峰西北,海拔915米。峰顶有两盘巨石叠架,上盘石中有盘眼,深0.4米,天然生成一盘石磨。峰西有古佛洞。
会仙峰在莲台峰北,海拔1006米,一名小花台。峰顶怪石嶙峋,乱云飞渡,石柱、“石人”形态毕肖,宛若众仙聚会。峰西悬崖千仞,苍松翠柏倚挂;天门、石笋、石棺三峰鼎立西南,成犄角之势,由峰巅俯瞰,巉崖幽壑,别具天地。
中峰在会仙峰北,海拔1291米。登峰四顾,会仙、抚子、天门、石笋、书箱等十余峰各显殊态。古人有诗云:“一峰天半明朱霞,一峰晦黯招云车。一峰晴明一峰雨,一峰崛立一峰舞。如笏如斧如覆钟,如矛如刀如戟丛。突如塔顶摩苍穹,削者如圭锐者笔”。由百岁宫远眺,此峰孤峤凌空,亘天如城;顶西有顽石,形如大钟。中峰与会仙峰盛产兰花和各色杜鹃,故又名大、小花台峰。
飞来峰
在莲台峰北、五里亭西,海拔1066米。峰由巨石累叠,四面悬空,绝无傍依;相对高度25米,向东南整体倾斜10度,险中有绝,呈天外飞来之势。
宝塔峰
在罗汉峰西北,与飞来峰隔岗相峙,海拔1229米。峰直耸如柱如塔,故又名“小天柱峰”。从百岁宫南、小天柱庵旧址(今为电视差转台)隔龙溪相望,即见此峰。
天门峰
位于会仙峰西南、清凉台西,海拔947米。峰拔如削,与南面悬崖夹峙如门。探云松、蒲团松劲挺石隙,亭亭如盖。云雾从峰西石廊腾升,如雪浪银涛拍击天门,笼罩清凉台。天门绝险,从古至今尚无游人登峰记载。1987年,花台新景区游览主干线竣工,石级道已将天门、清凉台、会仙峰和中峰连成一片,游人可在清凉台上一睹天门雄姿。
石笋峰
在天门峰西北、会仙峰西,海拔983米。峰形尖削,如柱似笋。其中一小峰,下直圆,上曲尖,石缝中长出“斗笔”异松,酷似黄山“梦笔生花”奇景。
石棺峰位于天门峰西,海拔946米。山峰险峻,顶架长方形巨石,西眺,状若露天棺椁;南望,则似一书箱,故又名书箱峰。
绮霞峰在中峰北、猫碗峰东南,海拔1012米。其上小峰林立,怪石交错,三面抬空,傍临渊壑,林木葳蕤。每当晴日,朝晖夕照,石罅射光,灿若绮霞。
猫碗峰位于绮霞峰北、大古峰西南,海拔1086米。峰顶怪石卓立,其中有大小两石,大者如碗,小者似猫。远观如小猫窥食,形态逼真。北崖陡峭,中有无名洞穴。
香林峰有二:一在绮霞峰东,海拔1020米。峰体巨大,乱石如麻。一在分水岭西。皆因盛产花木草药得名。
凫雁峰在绮霞峰西北。峰顶近观如天鹅,俗称“天鹅孵蛋”。远望云雾缭绕,“天鹅”引颈展翅,如穿云际。
抚子峰在石笋峰西北。峰顶双叉,一高一低,如人体状。由黄荆庵旧址回首南望,似妇人怀抱婴儿。
大古峰位于猫碗峰东北,海拔1136米。孤峰突起,屹然独尊。峰顶光秃平坦,方圆约四、五亩,中产野生韭菜。相传明代徐达、常遇春曾在此峰安营扎寨,率军大败陈友谅所部。峰东南有雪潭、东阳涧;东面多怪石。东北天柱、梅花、双峰、列仙等峰荟集。
展旗峰在大古峰东、天柱峰南,海拔1057米。峰盘粗壮,其上突崛一小峰,呈三角形状,看似战旗猎猎,舒展云天。
碧螺峰位于大古峰西北、沙弥峰东南。相对高度约60米。顶尖圆,峰座青岩裂隙曲线盘旋,远观若青螺缓缓移动。
云外峰在碧螺峰西北,海拔1200米。高出云表,为山北最高峰。俗称沙弥峰。峰西峰南悬崖千嶂,上立众小峰。峰顶有一锅形盆地,旧建沙弥庵,今存颓墙残瓦,唯方形水井清洌甘甜如故。立顶环顾,猫碗、双峰、天柱、大古诸峰雄姿纷呈。
双峰位于云外峰东北、天柱峰之西,海拔高度为1172米和 1007米。峰体连座,中沿垂直节理切割,形成巨壑,两侧崭岩双顶,峭拔奇绝,直指云天。远在山西北五溪、六泉口平视,其峰如剑戟突兀众峰之上。南麓有十丈洞,深三十余米,内有清泉外流,为历朝山民避乱之所。北麓有“点将台”、“龙泉剑”等景。
天柱峰在双峰东,海拔1004米,相对高度700米。石骨峥嵘,四周峭壁,如柱倚天,巍峨雄壮。由东仰视,此峰拔地而起,与大古、云外、双峰跻身争雄。东麓有天柱书馆、龙游涧、嘉鱼池、百丈箭瀑布。北麓竹篁拥翠,蔽天盖地。
列仙峰在云外峰和双峰之西,海拔943米。峰顶怪石成群,俨然仙侣接踵相从,行走顾盼、合掌膜拜者姿态各异。
梅花峰在天柱峰西北。峰顶五石挺峙,呈枯株含萼之象。明施达游此峰,欣然作诗:“疏枝瘦影绮天斜,抹雨批烟带碧霞。应有群仙吹铁笛,空山处处落梅花。”
峨眉峰
在嘉鱼池南、展旗峰东。峰如螓首蛾眉。
玉甑峰
在天柱峰东北、翠峰东南,距普贤台数十米。峰圆鼓如甑,下临悬崖,看似釜灶。峰西南有宋时修建的石塔,塔侧为净居寺旧址。
翠屏峰介于云外峰与碧桃崖之间。主峰南北向,凌空横截,若天然屏障。峰下松竹茂盛,凝烟积翠。
少微峰位于翠屏峰北、天香岭南,海拔945米。唐青阳进士费冠卿辞诏不仕,终生隐居此峰麓,传为佳话。后人以少微星喻之,峰亦因此得名。
升云峰在少微峰东、蛇冲南,海拔976米。峰下有峡谷,俗称“黑涝里”。云雾自西北涌入,为此峰所堵截,回旋翻滚,触石升腾,迷漫峰巅。顶有水潭,岁不枯竭。
翠微峰在升云峰北,海拔1012米。峰上小峰如剑戟,古木幽深,花草繁盛,云雾相濡,青翠欲滴。
翠峰在青峭湾北、玉甑峰西,海拔738米。四峦环合,呈天然盆地,其间石岩、石翁、石泉、石池井然布落。旧有“谷口生云、天柱晴峦、玉泉香美、龙系腰带、晓月轩明”等翠峰八景。宋乾道中余志源聚徒于峰上筑舍,自诩“翠峰”,后为僧人寺庙,更名翠峰寺。今有上、中、下三庵。峰端林木茂密,青翠蓊郁。峰西北紧邻滴翠峰,峰东旧传有温泉,今觅而不见。
滴翠峰位于翠峰西北,南对聚玉峰,海拔1041米。峰高峻,侧有三袭石,烟岚空濛,翠色欲滴。清人黄吉迪有诗;“云气沾衣湿,岚光着树浓。玲珑三袭石,空翠滴芙蓉。”
聚玉峰在滴翠峰北,海拔1089米。众小峰耸立其上,玉树琼花,争奇斗艳。自古有“良工不敢轻雕琢,堆积名山作一峰”之誉。
二神峰位于滴翠峰西北。在滴翠峰上俯视,两峰一前一后,相互提携,像一对云游的道人。
五老峰位于二神峰北、狮子峰南侧。五峰耸峙,峭削半空,往北序次排列“福、禄、寿、财、喜”五翁。清代诗人有诗:“簇簇华东峰不少,岿然五老尤天娇。晴岚近接天光寒,百里送人青了了。俯视众峰若儿孙,参差左右相环绕。霎时云雾四周遮,疑化流星飞入昴。”九华山称名五老峰的,综录诸志有四:施达云“在天柱峰侧”;刘舆父说:“在天柱西南半里”;吴子功所指在“莲花峰东北”;陈岩则云“狮子峰侧”。经核实,前三者皆指小五老峰。
狮子峰位于五老峰西北,海拔1014米。峰形若雄狮横卧。顶有巨岩交叠,裂隙宏深。峰西峭崖悬空,人不敢俯视。峰东麓明代建有狮子庵,石门、石墙尚存,并有飞龙洞,入洞三曲三折。北麓有刘冲石刻群、刘世疏庵和云波书院遗址。
九子峰在狮子、五老峰东北,海拔1035米。峰上东西排列五小峰,其中两峰形若巨人;南北成行四小峰,状如童子相携。峰东有垂云涧、七布泉、九子岩、九子寺等名胜。
文殊峰位于九子峰西南、归云岭北。峰顶巨岩错落,裂隙豁然,从南侧登临,可周绕峰巅一圈。其中一石如人骑狮子。峰西有天蟾峰,东南有天花庵和文殊殿旧址。
天蟾峰在文殊峰西,海拔1007米。峰顶兀立一巨石,“翘首朝天”,酷似金蟾吞露。南北两侧渊壑相夹,云雾屯积,乘风而起犹似烟霞出窟。峰西侧端立老人石,形态毕肖。
狮子行道峰东连文殊峰,“巨脑虬尾”,形若狻猊,远望如行道,峰西南有金鸡洞。
独秀峰位于天蟾峰北、狮子行道峰南,海拔1038米。此峰孤峤绝巘,壁立凌空,卓然无依。峰北峰西悬崖千尺,峰东断壁绝险,只可从南面攀登。峰体由南往北断裂三层,中有石涧,巨条长石横卧,凿有石磴,如天然石桥。峰腰有寨门和石臼。古代农民起义军多凭踞天险,结寨拒敌。峰东南半腰暗藏能容纳200人的岩洞,南北洞穿,云气出没无常。峰西南有飞来石突兀悬崖,看似岌岌可危。峰顶平坦,四亩见方,长有九死还魂草。登峰放眼,九华群峰若龙腾虎跃,争奇斗胜,极为壮观。
翠盖峰在独秀峰西北,一名石盖山,海拔763米。峰顶巨石垒集,叠架交错,如髻,如玉簪,似翠珠。石下风化镂空,形成幽窟,躬腰折身穿行,趣味盎然。峰西腰巨岩大石上千,下有大、小石洞百余个,洞洞相通;清水击石,汩汩汤汤,丁冬作响。峰西南有舒姑洞及舒姑庙遗址。
云门峰在拱辰峰南、红石岩西。两座山峰耸峙对开,相阜如门。中隔峡谷深渊,上倚清虚下有天,云气出入,悬泉飞挂,山鹰翔空,雄奇壮观。下有云岩洞,深30余米。由洞东可攀至峰巅。明王守仁有诗:“云门出孤月,秋色坐苍涛。夜久群籁绝,独照锦宫袍。”后人将“云门孤月”视为九华一胜景。东麓有净信寺,明成化年间重建。全寺用花岗岩石柱、石梁构架,今完好如故。寺前溪水潺潺,竹林周绕。古塔古桥与云门峰相映成趣。
上莲花峰位于翠盖峰东北,海拔1048米。主峰峭拔嵌空,四周崖壁因雨水冲刷,风化切割出众多缝隙,远观石瓣玲珑,呈紫红色,如菡萏初舒,芙蓉娟秀。“风动云开净容颜,三千丈石锦斓斑。淤泥不是开花处,擢出天河绿水间”。(宋陈岩《莲花峰》)莲花峰头,云铺为海,银涛白浪,一望无垠。清光绪山志列“莲花云海”为“九华十景”之一。峰东腰中空,有莲花古洞,内有天然石磉、台柱、厅堂、天井。峰东有灵龟探海石和上莲花庵,其庵遗有败垣残墙。峰东北面对小天柱峰。
中莲花峰在上莲花北,海拔937米。主峰突出,峰顶绝险,小峰簇拥,气势雄伟。远眺如含苞待放的莲花,近观如粮仓,故又名稻积峰。峰北乱石磊磊,看似群蛙嬉戏。峰东北有天泉、神仙叼酒、九门洞和天门石诸景。峰西北有古安福院,后更名莲花丛林,今废。寺侧栖禅洞,有碑记、石刻、石柱和残破的石壁浮雕佛像。峰西腰有绀毛洞,洞内有石塔,沿洞顶石隙可攀至峰巅。
下莲花峰位于中莲花峰北、泉潴峰西北,海拔666米。峰顶平秃,四周联起诸小峰,形似莲苞。
从青沟远眺,莲花三峰,南北紧紧相依,高低参差不齐;石骨花胎,置身云海中,亭亭出水,构成莲花开天崖的奇观。
小天柱峰在上莲花峰东北侧,海拔1025米,相对高度20米。一柱擎天,众峰俯首,东西两面观之,若鹤立鸡群,尤为峻险。峰东有古寨,俗称牛皮寨,石垒寨门尚存。
罗汉行道峰位于上莲花峰东、螺髻峰东南,海拔938米。清僧人闻选诗云:“肩上袈裟半是云,法应无说亦无闻。数茎藓发欹罗臀,一片苔衣篆鸟文。”峰体看似巨人,圆顶肥腰,广袖。状若罗汉行道。
螺譬峰在中莲花峰南、净信寺西。由净信寺远眺,峰顶如古人黛髻高绾。
拱辰峰在翠盖峰东北、灵龟探海石南,最高峰海拔938米。峰体两叠,峰座为高、宽各300余米的峭壁,其上主峰突耸,小峰罗列若众星拱揖,故名。
覆瓯峰位于上莲花峰西。峰巅巨石如覆瓯。
泉潴峰位于中莲花峰东北、净信寺西,峰顶有天泉,泉水甘美,四时不竭。峰东北腰有九门洞。一名九曲洞,曲折窈窕;峰西北“神仙叼酒”石趣味横生。泉水自峰顶石罅滴沥,落地处旁立一石,形似“快活仙人”。
安禅峰在下莲花峰东。相传东晋杯渡禅师曾在此结茅而居,苦心修炼。峰东有“双峰居士书堂”遗址。立顶环顾,青阳县百里平川尽收眼底。
伏虎峰在下莲花峰北、拾宝山南。峰东岗有石形若卧虎,岗西侧一峰矗立,看似老僧,石峰连看,俨然老僧驯虎。峰上苍鹰筑巢,故俗称“老鹰峰”。
鹞子峰在下莲花峰北、拾宝山东。峰顶有石似鹞子,神态似在伺机捕捉猎物。
化城峰位于九华街盆地北谷口、插霄峰西北,海拔641米,因峰西南坐落化城寺得名。峰头松林密匝,凝烟积翠。花潭涧抱峰潺潺,拱桥横卧。东麓迎仙桥头耸立“九华胜境”大理石门坊,古朴庄严;北麓有望江亭旧址,由此远眺,平川千里,长江如练。
插霄峰又名东峰,在化城峰东南,西南连接芙蓉峰,海拔 871米。此峰峻峭高耸,两侧悬崖孤削,横截九华街东。花潭涧和龙溪夹峰奔流,相汇于龙池。每当云起雾涌,触此峰则分成两股涌向九华街和闵园峡谷,如波涛澎湃,煞是壮观。“绝顶揽群峰,巍然插太空。溪藤青掩映,岩壑碧玲珑。”(太虚《九华杂诗》)登峰东眺,云外、大古、中峰、天台、十王诸峰崛起眼前;向西俯视,九华街盆地僧俗百余家,粉墙赭瓦,鳞次栉比,香客游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一派莲花佛国景象。“云漱一拳石,松飞百岁宫”。峰北岗明代建有摘星亭,今为百岁宫上院。由几十里处眺望,五层走马通楼,高踞危崖绝顶,耸出云霄,犹如天宫。峰南有小观音寺、东岩云舫、锦衣石和幽冥钟亭;北有老虎洞、棋盘石、燕子洞、拴龙石、观音洞诸景。
赭云峰在龙池之东,隔龙池峡谷口与插霄峰对峙,海拔768米。峰西赭崖壁立千仞,红、紫、青、黄色光晕,如斑斓锦绣。下有龙池飞瀑、弄珠潭、观瀑台胜景。西对龙池庵,峰西北悬崖上有千尺泉源。
芙蓉峰在插霄峰西南,与虎形峰遥相对峙,海拔900米。其峰峦崛起并耸者五,清秀如莲花。入夜,月光遍洒银辉,峰峦沐浴其中,如芙蓉亭亭出水。
虎形峰在化城寺北稍偏西,东北对化城峰,海拔710米。又名虎形山。峰形似猛虎横卧。登而眺望,东北群峰或枪戟集攒,或百兽纷陈;西南重重密林中,肉身塔顶直指青天。当日暮云霞铺满之际,此峰又是观日落的好去处。
葫芦峰在芙蓉峰南、大岭头东,海拔1025米。峰形看似葫芦。相传为山中道人炼丹处。古人诗曰:“葫芦沉浮云海上,仙丹妙药故人尝。颠狂仙家今安在,津迷岁岁问苍茫。”峰西北麓有“平冈积雪”,旧志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日照峰在化城峰西北、伏龙桥之西,海拔715米,今名照山。峰虽不高,但视野开阔,日照时间长。朝夕登临,旭日流金,晚霞舒锦。顶有鹰嘴石、鞋石。峰西有石台庵,西北有头陀石和无相寺旧址,东腰有西竺庵。俯视东南,盘山公路犹如蟠龙绕岩攀壁。
无名峰在十王峰南。自南往北连起十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由九华街、闵园眺望,峰体连座,犹如青龙逶迤。最南处一小峰如海龟伏壁。此峰有待开发命名。
云峰在黄石溪东北,今名火焰山,海拔1033米。西南有八里岗、十里横排。旧传绝顶有白鹤庙,今不存。峰周围有云叠、云汉、云锁、云带诸小峰及云峰宕、摩云台诸景。因黄石溪、苏家岩峡谷为高山深峡,地面水蒸气抬升形成云海,时有峰锁云雾的壮观景象。峰东有将军庙、杀猪台等名胜。
仙人峰在黄石溪东,海拔1034米。峰顶有古石坛,相传为窦子明等道家游历处。峰半有明孝子陈伏元墓。
七贤峰在分水岭西、煎茶峰西南,海拔1337米,悬崖千寻,顶有七石,端立如人,宛若贤者集会。四周峰峦错落,森林茂密。
煎茶峰有二:一在青沟东南,旧传金地藏入山时,曾招道侣于峰前汲泉水烹茗;一在七贤峰西北、香林峰北,峰形似人,旁有“石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