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淮南煤炭工业,包括淮南矿务局所属的统配煤矿和淮南市煤炭工业局所辖区乡开办的乡镇、联户、个体小煤矿,以统配煤矿为主。
淮南煤田,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开采历史悠久。但在旧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到1948年,淮南矿区也只有3处矿井,职工不到2万人,年产量仅120多万吨。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淮南煤炭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经过30多年的建设,到1986年,淮南矿务局已有9对生产矿井(2对采完报废的矿井除外)、8个工程处、10个辅助工厂等40多个县级企事业单位。共有职工(含大集体)21万多人。最高年产量曾达1600多万吨。尽管70年代以来矿井日趋衰老,年产量仍保持在900万吨左右。从1949年至1986年,全局共生产原煤3亿多吨,上缴利税15亿多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淮南市地方煤炭工业于1981年7月开始兴办,主要是开采统配煤矿丢失的残遗煤、失效煤柱、断层带煤层等资源。在“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和“强化开采、有水快流,”的方针指引下,到1986年,全市共开办不同形式的小煤窑200多处,年产量达110多万吨。缓和了市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淮南煤田,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开采历史悠久。但在旧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到1948年,淮南矿区也只有3处矿井,职工不到2万人,年产量仅120多万吨。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淮南煤炭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经过30多年的建设,到1986年,淮南矿务局已有9对生产矿井(2对采完报废的矿井除外)、8个工程处、10个辅助工厂等40多个县级企事业单位。共有职工(含大集体)21万多人。最高年产量曾达1600多万吨。尽管70年代以来矿井日趋衰老,年产量仍保持在900万吨左右。从1949年至1986年,全局共生产原煤3亿多吨,上缴利税15亿多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淮南市地方煤炭工业于1981年7月开始兴办,主要是开采统配煤矿丢失的残遗煤、失效煤柱、断层带煤层等资源。在“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和“强化开采、有水快流,”的方针指引下,到1986年,全市共开办不同形式的小煤窑200多处,年产量达110多万吨。缓和了市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