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开采概况
淮北市小煤矿的开办始于1964年。当时烈山公社(现为烈山镇)开始创办小煤窑,提升靠磨车,通风靠自然,排水用牛皮包,由于开采方法落后,生产水平低,安全无保证。至1982年,累计生产原煤74.4万吨。当地农民虽获一定收益,但由于不懂开采技术和起码的安全知识,又没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因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1971年和1982年两次水灾事故,就死亡22人,经济损失达700多万元。为了使小煤矿健康发展,1982年8月,全市所有小煤矿停产整顿。1983年,在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烈山乡先后聘请了3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全乡小煤矿的开采设计和生产技术指导,并聘用了一些大矿退休的干部和老工人,在矿井各重要生产岗位上把关。至此,所有小煤矿开采有了设计,生产有了规划,并筹集了一定资金装备小煤矿。井口安装了小绞车,井下安设了排水泵,用局扇通风,井下用矿灯照明,使矿井具备了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1983年8月,经有关部门审查,烈山乡的雷庄、烈山、吴山口、青龙山、况洼5处小矿井恢复生产,设计年产总能力20万吨,1984年实际产煤31.8万吨,完成产值1268万元,利税317万元。1984年至1986年,全市共开发9个新矿点,设计年产总能力47万吨。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14对生产和在建矿井,设计年产总能力达67万吨。
淮北市小煤矿都是县、区、乡(镇)开办的。为了加强领导,1984年5月,成立了“淮北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对全市小煤矿的开发建设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提供服务。1986年,全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趋于合理,井型逐渐增大,生产设施逐步齐全,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1982年以来,已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发生,一般伤亡事故也大幅度降低。1985年新建的李楼、土型、房庄煤矿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已达到同类型地方国营煤矿水平。矿井提升、排水、通风、供电四大系统配套,生产巷道布置基本合理,大巷采用锚喷支护等先进技术,采用走向长壁回采,支护采用金属摩擦支柱和铰接顶梁。矿井采、掘、运的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各小煤矿“责、权、利”统一,对生产、安全、材料实行总承包,原煤产量逐年提高。
为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困难,该局采取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包括引用外资,补偿贸易等。1985年9月,该局与香港侨联企业有限公司就煤炭补偿贸易进行洽商并签订原则协议。同年11月,在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深圳分公司协助下,与香港国风有限公司达成补偿贸易协议,对方同意提供价值相当于120万美元的矿用器材、设备用于烈山小煤矿的改、扩建工程,淮北市提供3万吨无烟煤作为补偿。
近年来,淮北市地方煤炭工业发展较快。到1986年,全市地方煤矿从业人员达到5486人;各类煤矿共生产原煤224万吨;创产值8960万元;上缴利税2003万元。地方煤炭工业的发展,缓和了地方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了全市经济的繁荣。
淮北市小煤矿都是县、区、乡(镇)开办的。为了加强领导,1984年5月,成立了“淮北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对全市小煤矿的开发建设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提供服务。1986年,全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趋于合理,井型逐渐增大,生产设施逐步齐全,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1982年以来,已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发生,一般伤亡事故也大幅度降低。1985年新建的李楼、土型、房庄煤矿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已达到同类型地方国营煤矿水平。矿井提升、排水、通风、供电四大系统配套,生产巷道布置基本合理,大巷采用锚喷支护等先进技术,采用走向长壁回采,支护采用金属摩擦支柱和铰接顶梁。矿井采、掘、运的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各小煤矿“责、权、利”统一,对生产、安全、材料实行总承包,原煤产量逐年提高。
为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困难,该局采取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包括引用外资,补偿贸易等。1985年9月,该局与香港侨联企业有限公司就煤炭补偿贸易进行洽商并签订原则协议。同年11月,在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深圳分公司协助下,与香港国风有限公司达成补偿贸易协议,对方同意提供价值相当于120万美元的矿用器材、设备用于烈山小煤矿的改、扩建工程,淮北市提供3万吨无烟煤作为补偿。
近年来,淮北市地方煤炭工业发展较快。到1986年,全市地方煤矿从业人员达到5486人;各类煤矿共生产原煤224万吨;创产值8960万元;上缴利税2003万元。地方煤炭工业的发展,缓和了地方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了全市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