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贵池县读山煤矿
读山煤矿,位于殷汇镇西南5公里,距贵池县城西南35公里,矿区有简易公路,并与大渡口至贵池公路、石台至贵池公路衔接,秋浦河从井田北东端2公里处流过,雨季可行驶船只,交通方便。
井田属吴田倒转背斜,井田内有两组斜切断层,计有断层23条。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纪龙潭组,煤层倾角大都在60度左右。总储量358.1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27.9万吨。为高灰、高硫、高变质的无烟煤,发热量5000—8000千卡/千克。
民国11年(1922年)至13年,上海、湖北等地资本家曾联合在读山附近开采煤炭,以立井方式开拓,井下多为平巷,部分使用机械和电器照明设备,后因瓦斯爆炸,加之水火威胁,矿井报废。建国初期,在15—— 17勘探线有小窑开采,开采深度一般为20米至60米左右。
1974年10月4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在余湾东南角再次动工兴办煤矿,为县办国营企业。1980年8月正式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开拓井巷2125米,全部工程投资总额为201.92万元。共产原煤1.14万吨。为扩大生产能力,1982年6月,对-250米水平编制了扩建初步设计,井型为6万吨/年,总工程量3319米,扩建工程总投资223.59万元。扩建工程于1983年1月6日动工,1985年12月30日竣工投产。
在两年多的扩建中生产原煤7400吨,1986年实际产煤8500吨。
开拓方式:斜井。
掘进工艺:采用风钻或电煤钻打眼,人工装药爆破。
采煤方法:双翼短壁式采煤方法,采区后退式,爆破落煤,顶板自然冒落。
提升:绞车提升。主井为1.6米单筒绞车,副井为1.2米单筒绞车,年提升能力11万吨。
运输:采区为人力运输,人工用铲子和竹拖筲将煤运至溜煤眼,再装车外运。大巷为单轨运输,煤车或矸石车从装车地点由大巷推至井底车场。
通风:初期为边界抽出式,后期为对角抽出式。有抽风机1台,功率22千瓦。
运销:以汽车运输为主。原煤主要售给地区各县,少量外销。
至1986年,全矿有职工222人,其中干部11人,固定职工129人。
二、怀宁县月山煤矿
该矿位于怀宁县月山镇境内,柏子山东北麓,石门湖西北岸。距安庆市20公里。矿区有公路通月山镇、安庆市,汛期机帆船可抵达石门湖,直通长江,水陆交通称便。
井田为一构造简单的单斜层,褶皱不发育,仅有小褶曲。走向长5000米,倾向东北,倾角7—24度,含煤4层,其中1—3层可采,总厚度1米。在1—13线勘探范围内,储量约480万吨。煤种力无烟煤,煤质中至高灰分、高硫、低挥发分,发热量5583—780千卡/千克。
该矿建于1965年,开始与原月山公社合办,1970年,县将公社资金退还,人、财、物全归县管理,属县社联营矿,1980年转为县办国营煤矿。
建矿以来,先后建设了3对矿井。一号井于1970年兴建,1974年列入省小煤矿改造计划,拨给改造资金6.7万元,1975年又拨资金9.01万元,改造后能力为年产1万吨。从1970年至1986年共生产煤炭16.04万吨。由于深部受火成岩侵蚀,南翼被断层切割,北翼为奇隆煤矿,1986年底,即停止生产。二号井于1972年兴建,因矿井建在断层带里,找不到煤层而报废。三号井于1974年兴建,1975年投产。1977年进行第一期改造,年产能力为1万吨。1982年进行第二期改造,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国家投资160万元,地方自筹28万元,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万吨。改造工程于当年6月20日动工,1984年7月4日竣工投产。共完成井巷工程3197米,土建工程2851平方米,安装设备133台(件),架设输电线路12公里。
建矿以来,国家共投资232.85万元,其中煤炭工业部投资160万元,省煤炭厅投资44.65万元,县投资28.18万元。1970年至1986年共生产煤炭28.74万吨,上缴利税46.39万元。
开拓方式:一号井为片盘斜井,三号井为斜井集中大巷、分区石门。
掘进工艺:初期采用手锤打眼、放炮、人力装载。1977年后,采用电动凿岩机打眼,安全炸药电雷管放炮,人力装车,半煤岩巷道使用电煤钻打眼。
采煤方法:初期采煤方法不正规,以掘代采;后期逐步采用走向短壁式采煤法。三号井采用双翼工作面后退式回采,放炮松动,手镐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回柱绞车放顶。
通风:一、三号井均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风井安装1台离心式扇风机。
提升:一号井使用0.8米单筒绞车,三号井为1.6米单筒绞车,串车提升。
运输:初期使用人力背筲,1974年后,采区使用搪瓷溜槽和拖筲;巷道使用人力推车。三号井现仍用人力推车。
运销:煤炭以供应本县工农业和民用为主,多余部分销往桐城、潜山、岳西等县,均为公路运输。
1986年底,全矿共有职工644人,其中:干部19人,固定职工50人,合同制工人137人,农民工323人,外包工112人,大集体3人。
三、东至县四料山煤矿
该矿位于东至县东北部张溪区坦埠乡升金湖南岸,四料山北麓。矿区公路至张溪与大渡口至江西省石门街公路相联,对外畅通;升金湖水涨季节,木帆船可直抵矿区,经新河口、黄盆闸直通长江,水陆交通方便。
井田处于玉山背斜北翼东段,单斜构造,为二叠系栖霞底部之牌楼煤系(又称梁山煤系)。走向长950米,倾斜宽约80米,面积约0.076平方公里。煤层厚度2.6至8.0米,平均厚度为4.93米。-100米水平以上工业储量68.3万吨。属高硫、中灰、高发热量无烟煤。
该矿于1982年11月筹建,开始由县、区、乡联办,1983年9月转为县办国营煤矿,属县经委领导。1982年列入省小煤矿改造计划,国家投资159万元,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吨。矿建工程于1983年3月动工,1986年7月竣工投产。累计完成井巷工程2154米,土建工程2645平方米。
开拓方式:+23米水平以上,采用分阶段平峒开拓,即由井田西翼开平峒进入煤层,再沿煤层开+23米水平运输平巷。
掘进工艺:巷道掘进采用电动凿岩机打眼,安全炸药、电雷管爆破,人工装岩。
采煤方法:采用水平分层,竹笆假顶下行垮落采煤法。回采工作面主要用打眼放饱法落煤,人工攉煤,通过溜槽放入溜煤眼。
提升:副井安装1台11.4内齿轮绞车,担负上下设备、材料之用。主井平峒运输采用0.5吨翻斗车,在井下大巷装车,人力推至地面,翻入溜槽溜入地面储煤场。
通风:采用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风井安装抽风机1台,并有两部局扇作井下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头通风之用。
运销:以汽车运输为主,汛期也可用船舶运输。煤炭主要销往本省东至、贵池、怀宁县和江西等地。
1986年底,全矿有职工91人,其中固定职工11人,合同制工人10人,农民工70人。正式职工中,干部9人,助理工程师1人。
四、望江县新桥煤矿
该矿位于望江县西北部的新桥乡,距望江县城31公里。望江至怀宁的主干公路通过矿区,交通方便。
井田属单斜构造,煤层走向长600米,倾斜宽350米,煤层倾角:-50米以上为20至30度,-50米以下为40至50度。走向斜切断层发育,对煤层破坏较大。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龙潭组,含煤4层,可采1层,平均厚度0.5米。工业储量32.44万吨,可采储量24.33万吨。属中灰、中硫、低磷无烟煤,发热量为5925—7344千卡/千克。
1956年4月,新桥人民公社宣塘大队曾在茶园开小爬窿1对,工人10余人。1957年宣塘、和平两个大队合并,在原爬窿处继续开采,有30多人,用手摇风车通风,竹篓运煤,“孔明车”排水,人力提升,菜油灯或手电筒照明。1958年10月,该矿隶属望江县冶金煤炭局,为县办国营煤矿,有近千人,分3个工区开采。由于1959年生产情况不佳,于1960年停办。1970年7月,经望江县工业局批准,新桥公社在茶园再次兴建煤矿,属社队联办,1973年3月转为县社联营。1975年9月建主井1个,10月主井正式投产,当年产煤5000吨左右。1978年7月建风井1个,10月1日接通华东电网高压线路。1980年3月转为县办国营煤矿。1982年1月将主井改为副井,另建主井1个。1982年12月因主、副井均被水淹,加之管理混乱,经营不善,被迫停产,1983年3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关闭该矿,农工全部回乡。4月26日该矿4名农民工申请承包该矿,经县人民政府批准,7月该矿“上马”,原回乡的农工择优招回。1984年初进行全面整顿,当年产煤3230吨。
1978年至1986年,累计进尺7746米。从1971年至1986年,共产原煤67.2万吨。从1974年至1985年,国家共补助资金57.13万元,贷款50.4万元。
开拓方式:斜井开拓。
掘进工艺:岩巷掘进用电动凿岩机打眼,煤巷用电煤钻打眼。
采煤方法:采用采区前进、区内后退走向短壁采煤法,顶板管理为充填与全部冒落法相结合,用手板葫芦放顶。手镐落煤。
提升:主井为0.8米单筒绞车提升,年提升能力为2—3万吨,副井为内齿轮绞车,日提升量10吨。
运输:采区为人力运输,人工用铲子或竹拖筲将煤运溜煤眼,再装车外运。大巷为翻斗车运输。
通风: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有风机1台,局部扇风机7台(其中备用2台)。
运销:以汽车外运为主,所产煤炭一部分在当地销售,—部分按计划调给县燃料公司销售。
1986年,全矿有职工185人,其中固定职工28人,干部5人,农民工152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