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庆市煤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纪龙潭组,分布在柘山、杨桥和集贤关三片。含煤3—4层,可采1—2层,局部3层。煤层呈藕节、鸡窝状,极不稳定,煤层厚度约0—4.9米。煤种为无烟煤、贫煤,煤质为高——富灰、低——中硫。发热量3673—— 6998千卡/千克。探明储量约108.9万吨。
该市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集贤关一带农民就用土法开挖露头煤。清末,中日实业公司在集贤关打眼数处,意欲开采,后因故取消。随后,有多家中国公司在此一带开采,但时间不长,规模不大。民国34年(1945年),有一大地主在杨桥开矿,历年余,因销路不畅而关闭。建国后,该市煤炭工业有较大发展。1950年起,安庆行署组织200多人在集贤关一带开采了2—3年。1957年,为解决烧煤困难,兴建了杨桥煤矿和芭茅煤矿。1958年,为适应“大办钢铁”需要,开办了安庆市国营集贤关煤矿和怀宁县柘山煤矿(后移交安庆市,为市属企业)。集贤关煤矿先后开了14个矿井,柘山煤矿开了两个露天矿及8个小井,人员各达千余。杨桥煤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人员也达500多人。后在三年调整期间,杨桥、集贤关、柘山煤矿先后关闭。1966年,柘山人民公社集资开办柘山煤矿,后转为县社联营、县管,1980年再次转为市属企业。1969年,为解决富余劳力和烧柴困难,杨桥和芭茅煤矿重新兴建。1973年,老峰人民公社群众自筹资金开办老峰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该市小煤矿发展很快,到1986年底,在册乡镇矿井发展到11个,全市年产煤6.5万吨。
建国初期,安庆市的煤炭工业由市工业局和市工交部管理。1959年成立集贤关煤矿矿务局,负责管理集贤关一带小煤矿。1962年矿务局撤销。1980年2月,随着行政区划的改变,柘山、老峰、杨桥、芭茅等矿划归安庆市。国营枯山煤矿由市重工业局管理,老峰、杨桥、芭茅等乡村的煤矿业务由社队企业局管理。1984年,“安庆市地方煤炭工业公司”成立,与市乡镇企业公司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到1986年底,该市国营煤矿有职工292人,农民协议工占90%;在册乡镇煤矿职工989人。
1958年至1984年,全市煤矿共发生透水、冒顶等事故多起,共死亡59人。其中1959年3月16日,集贤关煤矿一号井发生的透水事故,死亡26人;1984年林业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7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