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建国前,安徽煤炭系统没有专职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建国后,科技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到1986年,全省煤炭系统共有6个县级建制的科研所和1个研究室,专职科研人员达304人。另外,各厂、矿、处大都有科研机构,配有专职科研人员。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科研活动也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硕果累累。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安徽煤炭系统共获9项科技成果奖。1978年以后,共完成科研和技术改革项目620项,其中获省、部级四等奖以上的有69项。在教育方面,从建国初在煤矿举办识字班、开展扫盲运动开始,逐步建立一些培训班,职业学校,干部学校等,现已发展成多种形式、较为完整的职工教育体系。全省煤炭系统现有6所大学(包括职大、电大),3所中专、9所技工学校。建国以来,共培养本科生5113人,专科生1771人,中专生284人、技校生15786人。另外还有一大批电大及函大毕业生。他们中绝大部分已成为矿区生产和技术的骨干力量。随着职工教育的不断发展,职工队伍的技术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改善了矿区的文化技术结构,推动了煤炭工业的发展。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煤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比较快。1986年,全省有55所医院(含矿、厂、处医院)2所疗养院,1所职业病防治院和130多个卫生所(医务室),医疗卫生人员8000余人,病床4700多张。煤矿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职工的身体健康得到一定保障。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煤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比较快。1986年,全省有55所医院(含矿、厂、处医院)2所疗养院,1所职业病防治院和130多个卫生所(医务室),医疗卫生人员8000余人,病床4700多张。煤矿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职工的身体健康得到一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