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煤炭生产受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经常遇到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加之煤炭开采是地下作业,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搞好煤矿生产建设,保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
建国前,安徽煤炭生产落后,大多数煤矿是独眼井、自然通风、手镐刨煤,手锤打眼;采用黑火药爆炸,导火索明火放炮;井下运输多为肩担背筲。由于井下条件恶劣,安全环境差,各种自然灾害因素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矿生产安全。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安全第一”的方针;60年代,煤炭工业部颁发了《煤矿保安暂行规程》、《关于防止煤矿重大事故的几项规定》;70年代,又颁发了《煤矿安全生产几项主要制度的暂行规定》、《煤矿企业安全工作试行条例》;1980年煤炭工业部颁布了《煤矿安全规程》。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
安徽省在贯彻国务院和煤炭工业部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并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拟订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规定:1949至1959年,主要针对改善矿井通风条件,建立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如设置风门、风帘、增加通风设施,改善井下通风条件,建立班前10分钟会议制、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定期安全检查制、安全活动日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1960至1965年,除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外,重点加强对工伤事故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提出了矿井瓦斯鉴定、采掘工作面编制作业规程、各矿制定灾害预防及处理措施计划、提出工程质量大破“毫米”关,质量是煤炭工业的命根子,开展“安全月”活动。
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各项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安全生产无章可循1970年中共中央曾发出《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但没有得到认真地贯彻执行。
1977至1979年,主要是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重点抓了交接班制,工人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同时开展矿井文明生产活动。
1980至1986年,结合煤炭工业部下达的“安全指令”,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调在煤矿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干部工人的安全素质。1984年开始利用安徽煤炭工业干部学校和铜陵安全培训中心,对地方煤矿的矿长、分管安全的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培训;1985年在煤矿经营承包中,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30多年来,安徽煤炭系统在贯彻《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法规中,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
一、综合管理方面:
1.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工人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3.各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
4.隐患检查、登记、处理制度;
5.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的编审制度;
6.各级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7.安全检查制度;
8.周安全活动日制度;
9.安措工程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与定期报表制度;
10.井口管理制度;
11.交接班制度;
12.工伤事故的统计和报告制度。
二、防止顶板事故方面:
1.作业规程审批制度(每一采掘面必须编制作业规程,矿总工程师审批,区(队)技术负责人向工人贯彻);
2.敲帮问顶制度;
3.采面初次放顶和收作管理制度;
4.采掘工作面质量标准及检查评级办法。
三、防止瓦斯事故方面:
1.瓦斯检查制度(检查次数、班报及瓦斯日志、瓦斯牌板制);
2.盲巷管理制度;
3.积聚瓦斯的排放制度;
4.局扇专人管理制度;
5.贯通巷道管理制度;
6.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7.测风制度;
8.瓦斯抽放管理制度;
9.“突出”矿井的管理制度;
10、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及检查评定办法。
四、防治水害事故方面:
1.探放水制度(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2.井上、下防治水管理制度;
3.防水煤柱的留设规定。
五、防止放炮事故方面:
1.火药管理制度(火工品领退制;雷管导通分组发放制;火工品专人运送制);
2.放炮管理制度(三人放炮制;一炮三检制;炮工持证作业制)。
六、防火制度方面:
1.井上、下防火管理制度(地面仓库、坑木场、井口消防火制;井下消防火库房、井下焊接用火管理制);
2.井下火区管理制度。
七、煤尘管理制度方面:
煤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机构、喷雾洒水、清扫煤尘的规定及综合防尘措施)。
八、培训教育方面:
1.新工人入矿三级教育制度;
2.特殊工种工人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3.乡镇矿长安全资格审查制度。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