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长江水系电站
一、陈村水电站
位于青弋江上游,坝址在泾县陈村镇南3公里。青弋江源于黟县北部和黄山,经芜湖注入长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734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27.50亿立方米,总库容26.41亿立方米,正常高水位下水库面积94平方公里,系多年性调节水库。
陈村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备防洪、灌溉、航运、养殖和旅游。1958年7月开工,1962年6月缓建,1968年10月复工,由水利电力部第十四工程局承建,十二局支援。1970年10月首台机组投产,1975年7月3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入运行。1973~1977年间,在下游建纪村分站,安装2台1.7万千瓦机组。两站共装机5台,总容量18.40万千瓦,居全省水电站之首,为部属中型企业,每千瓦装机容量投资993元。
陈村水库采用混凝上单拱重力坝,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建设。后据水利电力部郑州会议要求,1978年将大坝加高1.30米,防洪标准达到5000年一遇校核标准(1988年安徽省水利设计院再次复核)。最大坝高76.30米,顶宽8米,底宽53.50米,坝顶弧长419米,坝内有廊道贯穿,两侧有开敞式溢洪道。左岸有上坝公路,上游有码头。右岸设双轨举船道,为使车平台在翻越坝顶驼峰中能保持水平,采用4联杆结构,在国内尚属首创。但由于运输习惯等因素,至今尚未启用。发电厂房设在坝后,开关站位于厂坝之间,升压站分设在厂房两侧,通过110千伏5回路,并将通过220千伏1回路(1986年扩建)出线,向电网送电。
纪村分站位于泾县城郊,有混凝土重力坝1座,最大坝高28.5米,两岸由土坝连接。坝顶设泄水道1孔,厂房为坝后式,以110千伏出线联入电网。
陈村水电站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固和运行,情况尚好。该站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共同研制的微机并网装置,通过国家鉴定,已正式使用,由以前3至5分钟并网,缩短到1分钟以内,提高了机组由备用转运行、由调相转发电的速度。纪村分站大坝在地基处理上存在缺陷,经加固,已可正常使用。
1985年,有职工479人,其中工程师18人,医师3人,四级以上技工64人,大专文化程度的职工占总人数9.3%。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4亿元,净值1.12亿元。1970~1985年,共发电量42.50亿千瓦·时,创产值2.77亿元,已收回全部投资。同时,已拦蓄较大洪峰59次。其灌溉效益,则因下游配套设施大部分未做,实灌面积远小于设计数。
该站位于旅游胜地黄山与九华山之间,太平湖衅,为发展第三产业,站内有宾馆,并备有游艇、游车,可给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方便。
二、毛尖山水电站
位于岳西县境内,大别山南麓皖河支流皖水上游,入站可望天柱山之巅。控制流域面积2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27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53亿立方米,总库容0.54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该站系以发电为主的引水式水电站,是皖水梯级电站中第一期工程,系省属中型企业。1958年6月开工,1963年缓建,1965年复工,1966年4月竣工。挡水建筑物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72.70米,坝长210米。引水隧洞长2382米,居全省之首。厂房距大坝3500米,安装2台1.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以110千伏出线联入电网,主要担任调峰、调相任务。
土坝在施工中出现心墙裂缝,经数次灌浆处理后效果良好。发电设备制造于“大跃进”期间,又遭1969年洪水淹没,缺陷较多,经整修后主设备完好率达100%。惟水库无排沙设施,入库泥沙总量已达567万立方米,坝前主河道已淤高20米。按此速度推算,1995年后将淤到死水位。
建站以来,共发电量6.86亿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0.34亿千瓦·时;总产值0.42亿元,年平均产值0.02亿元;发电总成本年平均76万元,获省1984年最佳效益银杯奖。1985年,有职工179人,固定资产原值0.25亿元,净值0.21亿元;发电量0.32亿千瓦·时,上缴利税58.70万元,创安全运行记录1104天。
三、花凉亭水电站
位于太湖县境内皖河支流长河上游,是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结合航运、养殖的水利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发电洞和发电厂等部分组成。控制流域面积18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87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4.80亿立方米,总库容23.98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8.75亿立方米。属安庆行署管辖。
该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1962年缓建,1970年复工,1976年10月基本完成水工建筑。拦河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并设有坝内和坝外铺盖,为一级水工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最大坝高57米,坝长570米。溢洪道为开敞式,千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821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10320立方米/秒。泄洪洞主洞洞径8米,洞长487.70米。引水发电洞洞径7.50米,洞长469米。电站设计安装1万千瓦机组4台。1981年装竣1、2号机组,因水库移民未得到妥善解决,一直作维护性运行。1985年有职工425人,发电量0.46亿千瓦·时。3、4号机组计划于1986年投产。
该水库防洪效益显著,下游保护范围193.10平方公里。自大坝截流至1983年,共拦蓄洪水61次,使下游长河两岸17万亩农田和17.8万人口安然无恙。给国家创经济效益6.83亿元,效益与投资比为10.1∶1。
位于青弋江上游,坝址在泾县陈村镇南3公里。青弋江源于黟县北部和黄山,经芜湖注入长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734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27.50亿立方米,总库容26.41亿立方米,正常高水位下水库面积94平方公里,系多年性调节水库。
陈村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备防洪、灌溉、航运、养殖和旅游。1958年7月开工,1962年6月缓建,1968年10月复工,由水利电力部第十四工程局承建,十二局支援。1970年10月首台机组投产,1975年7月3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入运行。1973~1977年间,在下游建纪村分站,安装2台1.7万千瓦机组。两站共装机5台,总容量18.40万千瓦,居全省水电站之首,为部属中型企业,每千瓦装机容量投资993元。
陈村水库采用混凝上单拱重力坝,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建设。后据水利电力部郑州会议要求,1978年将大坝加高1.30米,防洪标准达到5000年一遇校核标准(1988年安徽省水利设计院再次复核)。最大坝高76.30米,顶宽8米,底宽53.50米,坝顶弧长419米,坝内有廊道贯穿,两侧有开敞式溢洪道。左岸有上坝公路,上游有码头。右岸设双轨举船道,为使车平台在翻越坝顶驼峰中能保持水平,采用4联杆结构,在国内尚属首创。但由于运输习惯等因素,至今尚未启用。发电厂房设在坝后,开关站位于厂坝之间,升压站分设在厂房两侧,通过110千伏5回路,并将通过220千伏1回路(1986年扩建)出线,向电网送电。
纪村分站位于泾县城郊,有混凝土重力坝1座,最大坝高28.5米,两岸由土坝连接。坝顶设泄水道1孔,厂房为坝后式,以110千伏出线联入电网。
陈村水电站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固和运行,情况尚好。该站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共同研制的微机并网装置,通过国家鉴定,已正式使用,由以前3至5分钟并网,缩短到1分钟以内,提高了机组由备用转运行、由调相转发电的速度。纪村分站大坝在地基处理上存在缺陷,经加固,已可正常使用。
1985年,有职工479人,其中工程师18人,医师3人,四级以上技工64人,大专文化程度的职工占总人数9.3%。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4亿元,净值1.12亿元。1970~1985年,共发电量42.50亿千瓦·时,创产值2.77亿元,已收回全部投资。同时,已拦蓄较大洪峰59次。其灌溉效益,则因下游配套设施大部分未做,实灌面积远小于设计数。
该站位于旅游胜地黄山与九华山之间,太平湖衅,为发展第三产业,站内有宾馆,并备有游艇、游车,可给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方便。
二、毛尖山水电站
位于岳西县境内,大别山南麓皖河支流皖水上游,入站可望天柱山之巅。控制流域面积2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27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53亿立方米,总库容0.54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该站系以发电为主的引水式水电站,是皖水梯级电站中第一期工程,系省属中型企业。1958年6月开工,1963年缓建,1965年复工,1966年4月竣工。挡水建筑物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72.70米,坝长210米。引水隧洞长2382米,居全省之首。厂房距大坝3500米,安装2台1.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以110千伏出线联入电网,主要担任调峰、调相任务。
土坝在施工中出现心墙裂缝,经数次灌浆处理后效果良好。发电设备制造于“大跃进”期间,又遭1969年洪水淹没,缺陷较多,经整修后主设备完好率达100%。惟水库无排沙设施,入库泥沙总量已达567万立方米,坝前主河道已淤高20米。按此速度推算,1995年后将淤到死水位。
建站以来,共发电量6.86亿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0.34亿千瓦·时;总产值0.42亿元,年平均产值0.02亿元;发电总成本年平均76万元,获省1984年最佳效益银杯奖。1985年,有职工179人,固定资产原值0.25亿元,净值0.21亿元;发电量0.32亿千瓦·时,上缴利税58.70万元,创安全运行记录1104天。
三、花凉亭水电站
位于太湖县境内皖河支流长河上游,是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结合航运、养殖的水利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发电洞和发电厂等部分组成。控制流域面积18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87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4.80亿立方米,总库容23.98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8.75亿立方米。属安庆行署管辖。
该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1962年缓建,1970年复工,1976年10月基本完成水工建筑。拦河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并设有坝内和坝外铺盖,为一级水工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最大坝高57米,坝长570米。溢洪道为开敞式,千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821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10320立方米/秒。泄洪洞主洞洞径8米,洞长487.70米。引水发电洞洞径7.50米,洞长469米。电站设计安装1万千瓦机组4台。1981年装竣1、2号机组,因水库移民未得到妥善解决,一直作维护性运行。1985年有职工425人,发电量0.46亿千瓦·时。3、4号机组计划于1986年投产。
该水库防洪效益显著,下游保护范围193.10平方公里。自大坝截流至1983年,共拦蓄洪水61次,使下游长河两岸17万亩农田和17.8万人口安然无恙。给国家创经济效益6.83亿元,效益与投资比为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