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小水电典型县简介
一、国家农村电气化试点县——金寨县
金寨县地处皖西边陲,与湖北、河南两省毗连,是个“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境内有史河,西淠河两个水系,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水力资源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3.10万千瓦。50年代结合治淮,已建梅山、响洪甸2个中型水电站,共装机8万千瓦。其余为小水电,可开发量约5.10万千瓦。1983年,全县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共0.50万多千瓦,名列全省第二。对发展小水电有积极性,加之是革命老区,同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1985年,全县有小水电站101个,装机125台,总容量0.72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4.1%。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电站27个,装机46台,共0.57万千瓦;已联入省电网的电站14个,容量共0.31万千瓦。建站的做法是:全面规划,分期开发,依靠群众,多方集资,治水办电相结合,累计投资0.14亿元。其中;自筹资金占总投资的14.5%。国家补助占78.3%,贷款占7.2%。县境中部和南部山区已建成一批具有一定出力的小水电站群,发挥较大效益。全县小水电站发电量累计达0.58亿千瓦·时,平均年发电量0.04亿千瓦·时,最高年发电量1985年0.08亿千瓦·时,约占全县供电量的25%。
县供电网与小水电站同步建设。已建成35千伏变电所5个,主变压器6台,总容量0.64万千伏安;架设35千伏线路50.50公里,10千伏线路0.12万公里,低压线路0.41万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621台,共3.51万千伏安。已有58个乡、347个村、75940户用电。用电普及面乡占100%,村占82.0%,户占61.2%。1985年,全县用电量0.2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38.3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46.8千瓦·时。
1984年开工正在兴建的团山、西河2个小水电站,共装机0.35万千瓦;燕子河至梅山的58.80公里35千伏线路,沿线建设燕子河、青山、江店和龚岭4个35千伏变电所,变压器总容量1.41万千伏安。建成后,可输送0.50万千瓦的小水电电力到梅山、江店、双河等供电区。至1985年末,农村电气化县正在建设中。
二、山区小水电重点县
[歙县]山区沟壑交错,有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5~10公里长河流30条,河流总长1025公里,属新安江水系。水力资源蕴藏量18.90万千瓦,可开发量6.05万千瓦。至1985年,已建小水电站181个,装机236台,总容量1.33万千瓦,居全省之首。1985年共发电量0.20亿千瓦·时。
[黟县]山峦起伏,黄山之脉自东北至西南横贯中部,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全县最大年降水量2593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181毫米,小水电资源蕴藏量3.57万千瓦,可开发1.04万千瓦,已开发0.32万千瓦,占可开发的30.4%。
至1985年,已建小水电站101个,装机131台,总容量0.32万千瓦。奇墅水库一、二级站和碧山小水电站群共装机0.17万千瓦,已与省电网联网运行。1985年,全县小水电站发电量0.05亿千瓦·时,有73个村主要靠小水电站供电。
[祁门县]境内群峦起伏,水系有南宁、沥水、文闪、新安、秋蒲诸河,河流64 2条,年平均径流量23.2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13.1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51万千瓦,可建小水电站125个,年发电量0.75亿千瓦·时。
至1985年,全县正常运行发电的小水电站97个,装机134台,总容量0.36万千瓦。1985年,发电量近0.06亿千瓦·时。流源电站工程已开工,装机2台,共0.25万千瓦,是县内目前设计发电水头最高、引水隧洞最长的工程。该县西部有3个区12个乡由小水电站供电。
[泾县]境内河川众多,主要为青弋江。其较大的支流有徽水、孤峰河、琴溪河、包村河、铜山河、茂林河、中村河、云岭河、秦坑河、山口河。年降雨量1450毫米,集雨面积4893平方公里,水力资源蕴藏量26.60万千瓦,可开发量20.50万千瓦。陈村、纪村部属电站已装机18.4万千瓦。
1970年后,乡村自筹资金办小水电,自建自管自用。到1974年共开发10条河川,建小水电站35个,装机38台,总容量0.0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0.02亿千瓦·时。对解决偏远山区的照明和广播用电,起到一定作用。1976年后,蔡村乡的施吴村和北贡乡的陈塘村2个水电站,尚在运行。其余因来水无保证,机电设备质量欠佳,以及管理不善,机组失修、渠道淤塞,造成停产、废弃。1983年建成黄田水电站,装机近0.04万千瓦,年发电量54万千瓦·时。
[黄山市(原太平县)]境内地势高亢,黄山主峰与正脉雄峙绵亘县境南部,年平均降雨量1253.9毫米。主要水系有麻川、浦溪、秧溪、茶溪、清溪、佘溪,均注入陈村水库(称太平湖),为青弋江上游。水力资源蕴藏量4.51万千瓦,可开发量3.18万千瓦,已开发12.6%。
1985年,有小水电站50个(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的15个),装机85台,总容量0.41万千瓦。有的已与省电网并网,有的相互联网运行,有的独立发电。1985年,共发电量近0.05亿千瓦·时,占全市总用电量的30.4%。
[霍山县]是皖西降雨中心,水力资源蕴藏量14.7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7 0万千瓦,多处具备梯级开发条件。1985年,有小水电站80个,装机86台,总容量0.67万千瓦,是年发电量共0.13亿千瓦·时。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电站20个、容量0.51万千瓦,年发电量0.10亿千瓦·时。并入省电网运行的有9个小水电站,装机11台、容量0.30万千瓦,1985年向省电网输电0.10亿千瓦·时。小水电站供电区架设10千伏线路0.03万公里,低压线0.12万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29台,0.95万千伏安。有22个乡、117个村、773个村民小组由小水电站供电。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水力资源蕴藏量20.70万千瓦,已开发的占可开发量的20%。1985年,全县有小水电站149个,总容量0.67万千瓦,年发电量0.12亿千瓦35千伏线路18.60公里,10千伏线路0.04万公里,低压线路0.10万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89台,总容量0.35万千伏安,供给57个乡、238个村、40468户用电,占全县乡的92%、村的63.4%、户的58.3%。
[潜山县]发源于岳西县的潜水、皖水、大沙河,自北向南贯穿潜山县的山丘和圩区。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336.7毫米,水力资源蕴藏量9.40万千瓦,可开发量8.10万千瓦,全部开发后年发电量可达2.50亿千瓦·时。1985年,已投产的小水电站67个,装机90台,总容量0.38万千瓦;正在施工的小水电站5个,袋机9台,共0.13万千瓦。1985年,发电量共0.05亿千瓦·时。小水电站供电区架设10千伏线路0.03万公里,低压线路0.09万公里,安装升降压变压器119台,0.62万千伏安。有18个乡、101个村、1340个村民小组、20320户用上小水电,分别占全县乡、村、村民小组和户总数的47.4%、34.1%、23%和20%。
[太湖县]地处大别山南部边缘山区,水力资源蕴藏量12.50万千瓦(包括花凉亭电站),可开发量为5.60万千瓦。
1970~1985年,国家投资0.03亿元支持发展小水电。已建小水电站158个,装机163台,总容量0.51万千瓦。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电站13个,容量0.18万千瓦。安装10千伏升压变压器18台、0.21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82台、0.31万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0.02万公里。1985年,发电量近0.10亿千瓦·时。28个乡有小水电站,221个村用电。主要用于晚间照明,白天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山区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金寨县地处皖西边陲,与湖北、河南两省毗连,是个“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境内有史河,西淠河两个水系,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水力资源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3.10万千瓦。50年代结合治淮,已建梅山、响洪甸2个中型水电站,共装机8万千瓦。其余为小水电,可开发量约5.10万千瓦。1983年,全县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共0.50万多千瓦,名列全省第二。对发展小水电有积极性,加之是革命老区,同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1985年,全县有小水电站101个,装机125台,总容量0.72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4.1%。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电站27个,装机46台,共0.57万千瓦;已联入省电网的电站14个,容量共0.31万千瓦。建站的做法是:全面规划,分期开发,依靠群众,多方集资,治水办电相结合,累计投资0.14亿元。其中;自筹资金占总投资的14.5%。国家补助占78.3%,贷款占7.2%。县境中部和南部山区已建成一批具有一定出力的小水电站群,发挥较大效益。全县小水电站发电量累计达0.58亿千瓦·时,平均年发电量0.04亿千瓦·时,最高年发电量1985年0.08亿千瓦·时,约占全县供电量的25%。
县供电网与小水电站同步建设。已建成35千伏变电所5个,主变压器6台,总容量0.64万千伏安;架设35千伏线路50.50公里,10千伏线路0.12万公里,低压线路0.41万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621台,共3.51万千伏安。已有58个乡、347个村、75940户用电。用电普及面乡占100%,村占82.0%,户占61.2%。1985年,全县用电量0.2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38.3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46.8千瓦·时。
1984年开工正在兴建的团山、西河2个小水电站,共装机0.35万千瓦;燕子河至梅山的58.80公里35千伏线路,沿线建设燕子河、青山、江店和龚岭4个35千伏变电所,变压器总容量1.41万千伏安。建成后,可输送0.50万千瓦的小水电电力到梅山、江店、双河等供电区。至1985年末,农村电气化县正在建设中。
二、山区小水电重点县
[歙县]山区沟壑交错,有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5~10公里长河流30条,河流总长1025公里,属新安江水系。水力资源蕴藏量18.90万千瓦,可开发量6.05万千瓦。至1985年,已建小水电站181个,装机236台,总容量1.33万千瓦,居全省之首。1985年共发电量0.20亿千瓦·时。
[黟县]山峦起伏,黄山之脉自东北至西南横贯中部,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全县最大年降水量2593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181毫米,小水电资源蕴藏量3.57万千瓦,可开发1.04万千瓦,已开发0.32万千瓦,占可开发的30.4%。
至1985年,已建小水电站101个,装机131台,总容量0.32万千瓦。奇墅水库一、二级站和碧山小水电站群共装机0.17万千瓦,已与省电网联网运行。1985年,全县小水电站发电量0.05亿千瓦·时,有73个村主要靠小水电站供电。
[祁门县]境内群峦起伏,水系有南宁、沥水、文闪、新安、秋蒲诸河,河流64 2条,年平均径流量23.2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13.1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51万千瓦,可建小水电站125个,年发电量0.75亿千瓦·时。
至1985年,全县正常运行发电的小水电站97个,装机134台,总容量0.36万千瓦。1985年,发电量近0.06亿千瓦·时。流源电站工程已开工,装机2台,共0.25万千瓦,是县内目前设计发电水头最高、引水隧洞最长的工程。该县西部有3个区12个乡由小水电站供电。
[泾县]境内河川众多,主要为青弋江。其较大的支流有徽水、孤峰河、琴溪河、包村河、铜山河、茂林河、中村河、云岭河、秦坑河、山口河。年降雨量1450毫米,集雨面积4893平方公里,水力资源蕴藏量26.60万千瓦,可开发量20.50万千瓦。陈村、纪村部属电站已装机18.4万千瓦。
1970年后,乡村自筹资金办小水电,自建自管自用。到1974年共开发10条河川,建小水电站35个,装机38台,总容量0.0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0.02亿千瓦·时。对解决偏远山区的照明和广播用电,起到一定作用。1976年后,蔡村乡的施吴村和北贡乡的陈塘村2个水电站,尚在运行。其余因来水无保证,机电设备质量欠佳,以及管理不善,机组失修、渠道淤塞,造成停产、废弃。1983年建成黄田水电站,装机近0.04万千瓦,年发电量54万千瓦·时。
[黄山市(原太平县)]境内地势高亢,黄山主峰与正脉雄峙绵亘县境南部,年平均降雨量1253.9毫米。主要水系有麻川、浦溪、秧溪、茶溪、清溪、佘溪,均注入陈村水库(称太平湖),为青弋江上游。水力资源蕴藏量4.51万千瓦,可开发量3.18万千瓦,已开发12.6%。
1985年,有小水电站50个(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的15个),装机85台,总容量0.41万千瓦。有的已与省电网并网,有的相互联网运行,有的独立发电。1985年,共发电量近0.05亿千瓦·时,占全市总用电量的30.4%。
[霍山县]是皖西降雨中心,水力资源蕴藏量14.7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7 0万千瓦,多处具备梯级开发条件。1985年,有小水电站80个,装机86台,总容量0.67万千瓦,是年发电量共0.13亿千瓦·时。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电站20个、容量0.51万千瓦,年发电量0.10亿千瓦·时。并入省电网运行的有9个小水电站,装机11台、容量0.30万千瓦,1985年向省电网输电0.10亿千瓦·时。小水电站供电区架设10千伏线路0.03万公里,低压线0.12万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29台,0.95万千伏安。有22个乡、117个村、773个村民小组由小水电站供电。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水力资源蕴藏量20.70万千瓦,已开发的占可开发量的20%。1985年,全县有小水电站149个,总容量0.67万千瓦,年发电量0.12亿千瓦35千伏线路18.60公里,10千伏线路0.04万公里,低压线路0.10万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89台,总容量0.35万千伏安,供给57个乡、238个村、40468户用电,占全县乡的92%、村的63.4%、户的58.3%。
[潜山县]发源于岳西县的潜水、皖水、大沙河,自北向南贯穿潜山县的山丘和圩区。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336.7毫米,水力资源蕴藏量9.40万千瓦,可开发量8.10万千瓦,全部开发后年发电量可达2.50亿千瓦·时。1985年,已投产的小水电站67个,装机90台,总容量0.38万千瓦;正在施工的小水电站5个,袋机9台,共0.13万千瓦。1985年,发电量共0.05亿千瓦·时。小水电站供电区架设10千伏线路0.03万公里,低压线路0.09万公里,安装升降压变压器119台,0.62万千伏安。有18个乡、101个村、1340个村民小组、20320户用上小水电,分别占全县乡、村、村民小组和户总数的47.4%、34.1%、23%和20%。
[太湖县]地处大别山南部边缘山区,水力资源蕴藏量12.50万千瓦(包括花凉亭电站),可开发量为5.60万千瓦。
1970~1985年,国家投资0.03亿元支持发展小水电。已建小水电站158个,装机163台,总容量0.51万千瓦。其中0.01万千瓦以上电站13个,容量0.18万千瓦。安装10千伏升压变压器18台、0.21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82台、0.31万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0.02万公里。1985年,发电量近0.10亿千瓦·时。28个乡有小水电站,221个村用电。主要用于晚间照明,白天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山区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