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纂始末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布置,1983年3月31日,中共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党组决定成立《安徽省电力志》编写领导小组。金世乐任组长,赵祝三、章志贤任副组长,成员8人。由2人负责筹备工作,挂靠在局宣教处。翌年,设局电力志编辑室,处级建制,张培任副主任。1985年工作人员增至7人。编辑室内设:编写组,由梁华龙任组长,成员李贤德、姚友萍、姜克;资料组由李树云任组长,成员王世君。1985年8月19日,确定张培任主编,梁华龙、李贤德任副主编,姚友萍、姜克任编辑。为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提高志稿质量,加快修志进度,于1987年11月20日,将原领导小组改组为《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编纂委员会,中共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安良任主任,仇汉生、陈善任副主任,委员36人;由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仇汉生兼任主编,张培兼任第一副主编,梁华龙、李贤德任副主编。1989年3月24日,明确编辑室的人员分工及职责:张培负责修志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行政服务工作;梁华龙兼任总纂,对志稿质量全面负责。并确定责任总纂,张培(兼)负责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李贤德负责把电力技术业务关。1990年2月,聘请王立参加修志工作,增补为编辑。1990年7月起,电力志编辑室的行政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修志业务由主编管理。9月,省电力工业局领导班于调整,由新任副局长程光杰分管修志工作。1990年11月6日,局党组对编委会成员做了部分调整,委员40人。
编纂《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分拟定篇目、搜集史料、撰写志稿、评议、修改、审定、出版等步骤。为借鉴他志,派梁华龙、姜克赴湖南、湖北学习。回来后拟出篇目初稿。《中国地方志词典》对本志篇目初步设计作了简介。后据《安徽省志》的总体规划,于1987年将篇目初稿修订为暂定稿,经省地方志办公室推荐在全国地方志会议展出时,评价为“简、明、实”。1989年3月,对篇目暂定稿作了局部调整,形成本志目录,计有7篇20章66节。
本志于1985年5月进入全面搜集资料阶段。曾组织基层修志人员分期分批,按照4条渠道(省电力工业局有关处室;档、图、文、博诸馆;基层单位;老电业职工及社会上有关人士)进行。同年,举办了全省电力史料展览,受到观众好评。编辑室先后查阅档案1408卷,撷取电力史料800余万字,建卡2863张,归档资料2632份,收集实物19件和照片200余幅,参阅资料931份,为编纂工作打下了基础。
志稿撰写,以编辑室为主,并请基层单位4名人员(1988年8月至1990年7月)参加撰写。具体分工是:梁华龙撰写“概述”、“发电篇”,并负责篇目设计调整、文献辑存及志稿总纂;李贤德撰写子“农电篇”及“管理篇”中“计划管理节”;姚友萍撰写“供电篇”;姜克、王晓宪(蚌埠供电局)撰写“用电篇”和“管理篇”中“调度管理章”及“编纂始末”;史世勇(六安地区供电局)撰写“科技、教育篇”;黄志举(阜阳电业局)撰写“设计、施工、修造篇”;韩家琦(响洪甸水电站)撰写“电业管理篇”。其中,“科技、教育篇”、“电业管理篇”后经李贤德充实修改,“设计、施工、修造篇”后经王立充实修改。
本志于1988年开始试写。同年12月6日,省电力工业局成立“安徽省电力志质量研究组”,组长张培,副组长梁华龙、李贤德、姜克,成员有20人。翌年3月,召开本志试写稿研讨会,同时,征求各处室和有关专业人员意见,后经修改、总纂,于1989年8月充成初稿。1990年1月9日至11日,在马鞍山召开《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评议会,《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编委会部分委员参加了会议,并邀请人徽省水利厅、煤炭厅、邮电局、农牧渔业厅,和华东电业管理局、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省(市)电力局及上海电力建设局代表参加。省地方志办公室徐则浩主任及与会代表对本志评议稿给予基本肯定。此后,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仇汉生副局长专门召开会议,请彭肄、陈善、金世乐等老局长分篇负责把关,有关处长为专业章节的责任编辑。接着又逐篇召开专业人员座谈会和专题论证会,从各方面进行把关并再次征求编委会的意见后,经总纂及主编先后通纂修改为送审稿,1990年10月22日,报送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先后进行初审、复审和终审。编辑室先后按照初审、复审、终审的意见,组织修改、充实,最后,由梁华龙、王立、李贤德参加总纂修改,由主编审阅定稿后,于1992年12月26日报送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批出版。
省电力志编辑室在全省修志工作会议上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修志先进集体,省电力系统有3人次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梁华龙同志被评为省地方志系统劳动模范),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陈善曾在省直厅局负责人参加的省志工作会议上作修志经验介绍。
《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编纂过程中,在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直接指导下,在省电力工业局领导的支持下,得到省内兄弟厅局和电力系统修志同仁的热忱帮助,以及省电力工业局机关各部门和局属各基层单位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为修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此向关怀编纂工作的领导和修志同仁们以及热心为本志提供资料、提过修改意见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可能存在差错,欢迎读者批评教正。
《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编辑室
1992年12月26日
编纂《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分拟定篇目、搜集史料、撰写志稿、评议、修改、审定、出版等步骤。为借鉴他志,派梁华龙、姜克赴湖南、湖北学习。回来后拟出篇目初稿。《中国地方志词典》对本志篇目初步设计作了简介。后据《安徽省志》的总体规划,于1987年将篇目初稿修订为暂定稿,经省地方志办公室推荐在全国地方志会议展出时,评价为“简、明、实”。1989年3月,对篇目暂定稿作了局部调整,形成本志目录,计有7篇20章66节。
本志于1985年5月进入全面搜集资料阶段。曾组织基层修志人员分期分批,按照4条渠道(省电力工业局有关处室;档、图、文、博诸馆;基层单位;老电业职工及社会上有关人士)进行。同年,举办了全省电力史料展览,受到观众好评。编辑室先后查阅档案1408卷,撷取电力史料800余万字,建卡2863张,归档资料2632份,收集实物19件和照片200余幅,参阅资料931份,为编纂工作打下了基础。
志稿撰写,以编辑室为主,并请基层单位4名人员(1988年8月至1990年7月)参加撰写。具体分工是:梁华龙撰写“概述”、“发电篇”,并负责篇目设计调整、文献辑存及志稿总纂;李贤德撰写子“农电篇”及“管理篇”中“计划管理节”;姚友萍撰写“供电篇”;姜克、王晓宪(蚌埠供电局)撰写“用电篇”和“管理篇”中“调度管理章”及“编纂始末”;史世勇(六安地区供电局)撰写“科技、教育篇”;黄志举(阜阳电业局)撰写“设计、施工、修造篇”;韩家琦(响洪甸水电站)撰写“电业管理篇”。其中,“科技、教育篇”、“电业管理篇”后经李贤德充实修改,“设计、施工、修造篇”后经王立充实修改。
本志于1988年开始试写。同年12月6日,省电力工业局成立“安徽省电力志质量研究组”,组长张培,副组长梁华龙、李贤德、姜克,成员有20人。翌年3月,召开本志试写稿研讨会,同时,征求各处室和有关专业人员意见,后经修改、总纂,于1989年8月充成初稿。1990年1月9日至11日,在马鞍山召开《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评议会,《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编委会部分委员参加了会议,并邀请人徽省水利厅、煤炭厅、邮电局、农牧渔业厅,和华东电业管理局、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省(市)电力局及上海电力建设局代表参加。省地方志办公室徐则浩主任及与会代表对本志评议稿给予基本肯定。此后,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仇汉生副局长专门召开会议,请彭肄、陈善、金世乐等老局长分篇负责把关,有关处长为专业章节的责任编辑。接着又逐篇召开专业人员座谈会和专题论证会,从各方面进行把关并再次征求编委会的意见后,经总纂及主编先后通纂修改为送审稿,1990年10月22日,报送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先后进行初审、复审和终审。编辑室先后按照初审、复审、终审的意见,组织修改、充实,最后,由梁华龙、王立、李贤德参加总纂修改,由主编审阅定稿后,于1992年12月26日报送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批出版。
省电力志编辑室在全省修志工作会议上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修志先进集体,省电力系统有3人次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梁华龙同志被评为省地方志系统劳动模范),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陈善曾在省直厅局负责人参加的省志工作会议上作修志经验介绍。
《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编纂过程中,在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直接指导下,在省电力工业局领导的支持下,得到省内兄弟厅局和电力系统修志同仁的热忱帮助,以及省电力工业局机关各部门和局属各基层单位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为修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此向关怀编纂工作的领导和修志同仁们以及热心为本志提供资料、提过修改意见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可能存在差错,欢迎读者批评教正。
《安徽省志·电力工业志》编辑室
199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