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7年全省生产日用橡胶制品的主要厂家有16家,分布在合肥、蚌埠、马鞍山、芜湖等地。参见表7—3—1。
一、合肥橡胶厂
合肥橡胶厂位于合肥市北门外濉溪路28号,占地面积5.3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3.22万平方米。属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合肥市橡胶总厂。是省内最大的胶鞋生产专业厂。
1958年4月始建,原属合肥市手工业管理局。建厂初期,仅有职工78人,生产少量的皮鞋底和橡胶垫。1959年、1961年商业厅橡胶厂、合肥红旗机电厂橡胶车间、合肥纺织器材厂先后并入该厂,职工增至438人,主要生产三角带、平胶带和力车外胎,同时生产力士鞋、解放鞋。
1962年,经省轻工业厅部署,主要生产力士鞋、解放鞋、短球鞋、长球鞋、童鞋等各类胶鞋。而力车外胎、三角带、平胶带等产品分别划归安徽轮胎厂、合肥红卫橡胶厂生产。
1963年研制了全胶工农雨鞋,产量40万双。1966年生产力士鞋、长短球鞋、工农雨鞋、解放鞋、轻便靴等共170万双,其中工农雨鞋93.5万双,占年总产量的55%。1972年试制成功模压底兰球鞋,开始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和主要出口产品。1979年,主要生产解放鞋、青年鞋、轻便鞋、模压底兰球鞋等四个品种,计228.9万双。总产值1247万元。1980年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变化较大。1982年经技术改造,各类胶鞋年生产能力达320万双。1983年引进双色注塑机,建成旅游鞋车间,1984年以后经国家批准贷款560万元,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成型大楼和10条成型流水线,使各类胶鞋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双。其中模压底兰球鞋700万双,旅游鞋60万双。
1987年底全厂职工1527人。固定资产原值1235万元,净值982万元。年产量597万双。总产值3711.5万元,实现利税351.6万元。出口各类胶鞋117.2万双。
二、芜湖市跃进橡胶厂
芜湖市跃进橡胶厂位于芜湖市长江路93号。占地面积6.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隶属芜湖市化学工业公司,是省内重点橡胶加工企业。
1958年,由芜湖市手工业生产联社集资创办了芜湖跃进橡胶制品厂,1959年6月主要产品布胶鞋正式投产,年产能力为100万双。与此同时,芜湖市、芜湖专区商业系统分别创办了芜湖市再生胶厂、芜湖市皮带厂、芜湖专区跃进橡胶厂,1959年1月经调整与芜湖专区付食品加工厂共四厂合并为芜湖橡胶厂。1961年主要产品全胶鞋正式投产,年产能力为60万双。1963年7月,芜湖橡胶厂与芜湖市跃进橡胶制品厂合并,定名为芜湖市跃进橡胶厂。产品定向为布胶鞋、全胶鞋、传动带,兼营橡胶杂件。196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0万元,利税171万元。年产胶鞋178万双,胶带11.1万平方米。
1971年开始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还开发汽车轮胎、拖拉机轮胎和力车轮等新产品。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79年,工业总产值达1320万元,胶鞋年产量217万双,胶带64.8万平方米。
1981年以后,对内实行经济承包,对外发展产品横向联合,将老式解放鞋改进为83型大众鞋,增产适销对路的兰、白网球鞋,引进新设备,开发注塑鞋,硬质透明片新产品,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1987年底,职工总数107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4人。固定资产原值827万元,净值502万元。年产胶鞋514万双,胶带16万平方米,注塑鞋6.56万双,运输带4.67万平方米。工业总产值1849万元,实现利税54万元。
该厂的附属厂芜湖市橡胶二厂,1987年底职工454人,年产值450.6万元。
三、芜湖光荣橡胶厂
芜湖光荣橡胶厂位于芜湖市中山南路,占地面积3.53万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隶属芜湖县经委。是省内橡胶加工的专业厂。
1957年始建,由金钢砂厂和瓶塞厂合并而成,名称为“芜湖县福利生产办公室”职工计60人,属县民政局领导的大集体单位。1959年2月改名为“芜湖县光荣橡胶厂”,主要生产瓶塞、皮模、防震垫、水利闸门垫圈等杂件。1961年开始生产元宝口胶鞋。1963年该厂转为地方国营企业。1968年起生产橡胶拖鞋,1970年生产轻便鞋,1973年生产轮胎,1978年后,陆续开发了防滑靴、皮鞋式胶鞋等新产品。1984年改名为芜湖光荣橡胶厂。1985年,投资155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当年产值完成820万元,创利税125万元。1986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成为芜湖县第一个突破千万元产值的厂。
1987年底,全厂职工569人,其中科技人员15名。固定资产年值345.2万元,净值267.8万元。年产胶面胶鞋47.65万双,拖拉机轮胎外胎2.03万条,内胎2.12万条,年产值450.1万元。
四、蚌埠乳胶厂
蚌埠乳胶厂,座落在蚌埠市大庆路170号。厂区面积4.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蚌埠市化学工业公司,是省内最大的乳胶制品厂。
1958年7月创建,原名银光乳胶厂,职工142人,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支行筹建起来的家属工厂,系集体所有制性质,生产避孕套、医用手套、玩具汽球等产品。1960年秋,划归市化学工业公司管辖,转为全民所有制。1962年2月,更名“蚌埠市乳胶厂”。1964年生产橡胶热水袋。1966年职工383人,年生产汽球374.23万只,医用手套69.43万付,热水袋6.52万只,工业总产值达337.59万元。1969年,乳胶海绵投产。1974年建立帘子布车间,设计能力500吨/年,同时力车胎投产。1980年将帘子布车间移交蚌埠纺织部门,接受蚌埠橡胶厂所转汽车轮胎产品,到1982年,由于市场变化该厂停止生产轮胎。1984年,根据市场的需要,重点发展乳胶制品生产,建成省内第一条乳胶手套联动线,年生产检查手套能力计2000万只,产品主要销往国外。1986年检查手套出口率达60%以上。
1987年底,全厂有职工82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固定资产原值833万元,净值638万元。年实际产量为:热水袋133.44万只。检查手套6370万只。年工业总产值2167.5万元,利税579万元。出口检查手套6514万只,创汇250.5万美元。
五、淮南市第一橡胶厂
淮南市第一橡胶厂位于淮南市洞山舜耕山中路。占地面积11.07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生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淮南市橡胶工业公司,是安徽省生产布面胶鞋的主要厂之一。
1961年8月始建,由上海徐汇街道橡胶附件厂内迁淮南市田家庵区鞋帽皮革厂分出而创建,厂名为淮南市橡胶厂,于同年10月建成投产。是年生产解放鞋13.63万双,产值56.25万元,实现利润0.46万元,税金8.06万元。1962年,淮南市花边厂、塑料厂、石料厂撤销,并入该厂。1964年,全国布鞋试穿评比获化工部奖状。1965年新建成型车间和炼胶车间,改建了制邦车间,增添了各种配套设备,装配成型生产线三条,出型联动线四条,年生产能力由70万双提高到240万双。1971年成立拖鞋车间,生产橡胶微孔拖凉鞋,年产6万双。1976年新建电瓶车间,年产蓄电池胶模2万多只。1980年批量生产田径鞋、模压底运动鞋。1981年生产合成革男女凉鞋,年产3万双。同年投资114.75万元,着手第二次较大的技术改造,新建成型车间2423平方米,装配五条成型生产线;采用乳胶浆代替汽油胶浆,1984年改造完成后,生产线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年生产能力由240万双增至500万双;汽油消耗降低84.5%,年节油104.78吨,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22万元,比改造前的1982年828.86万元增长35.34万元。
1987年底,全厂有职工10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人。固定资产原值766万元,净值498万元。工业总产值1448万元。
六、淮南市第三橡胶厂
淮南市第三橡胶厂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姚家湾,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淮南市橡胶工业公司,是省内较大的全胶胶鞋生产的专业厂。
1954年始建,前身是淮南市鞋帽皮革厂,主要生产皮革和布、皮鞋、帽等产品。1970年转产橡胶制品,开始以生产棉胶鞋、中统防滑胶鞋、轻便鞋、工矿鞋为主,附带生产橡胶杂件。1978年开始生产“钻石牌”矿工帽。1979年,矿工帽随“五·七”厂划出,增加小童鞋等系列产品。1983年与江苏省煤炭科研所共同研制了KAX—1型矿用安全靴,通过部级鉴定,其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美国同类产品的指标,填补了国内劳动保护胶鞋的空白。1984年又增加适销对路的小人防滑靴的生产。同时根据改革开放的政策,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加强内涵改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5年税金228.97万元。
1987年底,有职工898人,工程技术人员10人,固定资产原值527.2万元,净值393.9万元,工业总产值1425万元,利税77万元。
七、蚌埠第三橡胶厂
蚌埠第三橡胶厂位于蚌埠市大庆三路13号。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系集体所有制,隶属蚌埠市化学工业公司,是省内专业生产布面胶鞋的主要厂之一。
1976年10月,从原蚌埠西区机械厂分出而创建,名为“蚌埠市橡胶制品二厂”,职工110人。建厂初期主要产品是橡胶兰,排、足球,擦字用橡皮及工业用胶板等,年工业产值200万元,利税30万元。1979年,经调整,将原由蚌埠橡胶厂生产的布胶鞋转交该厂生产。并改名为“蚌埠第三橡胶厂”,1984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发展速度加快。1986年与上海大中华橡胶二厂实行联营生产“上海牌”系列胶鞋。
1987年底,全厂职工6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人。固定资产原值22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90万元。年产值1063万元,利税76万元。年生产布面胶鞋235万双。
八、滁州胶鞋厂
滁州胶鞋厂位于滁州市滁河路48号。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0.84万平方米,集体所有制性质,隶属市二轻局。
1952年始建,原是个体皮匠组织起来的制鞋社,生产布鞋。1970年转产布胶鞋,年产量计20万双。1971年8月投产防滑鞋,同年10月正式定名滁县胶鞋厂。随着生产的发展,1975年初由二轻局集资10万元另择新址,翌年2月迁入新厂房生产。此后又陆续添置炼胶机、硫化罐、滚压机等形成初具规模的生产流水线。1980年产值508万元,利税105万元,布胶鞋产量92.9万双。1983年后由于多种原因,经济效益下降,至1984年下半年己临破产边缘。1985年1月,经批准实行横向经济联合,与上海大中华橡胶三厂正式挂牌联营,厂长及财务、质检、技术领导均由上海委派,并由上海投资28万元生产“双钱”名牌胶鞋。1986年,研制投产半统靴、长统靴。翌年试制投产由日本定牌加工的,“胶里靴”及711、771长统鞋两个品种。出口香港。
1987年底,全厂职工计812人。固定资产原值345万元,净值242万元。年底各类胶鞋190万双。产值1301万元,利税281万元。
九、巢湖市橡胶厂
巢湖市橡胶厂位于巢湖闸南面。占地面积2.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系集体所有制,隶属市轻纺工业局,是省内生产布胶鞋的专业厂。
前身是巢湖制鞋社,1972年转产布胶鞋,当年产布胶鞋8.17万双,产值28万元。以后,产量逐年增长,1984年布胶鞋产量达106.8万双,产值374万元。
1987年底,有职工372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固定资产值达150万元,净值105.7万元。年产布胶鞋136.6万双。年产值478.23万元,利税0.77万元。
十、桐城县橡胶厂
桐城县橡胶厂位于城关镇建设路5号。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0.68万平方米。系集体所有制,隶属县二轻工业局,是省内生产布面胶鞋的主要厂之一。
1956年1月始建,原名桐城县城关皮鞋制鞋生产合作社,职工仅26人,主要产品是手工棉布鞋和布鞋。1958年6月,与桐城县城关被服生产合作社合并,更名桐城县被眼制鞋厂。是年11月转为地方国营,1961年5月,与被服厂分开恢复集体所有制。1970年试制解放鞋,并易名为桐城县橡胶厂。1972年布胶鞋产量达22.99万双,其中解放鞋4.52万双。由于产品滞销,兼之增加建设支出等因素,致使企业亏损0.86万元。经10余年艰苦努力,至1983年,年产布胶鞋31万双,产值达124万元,利税计5.5万元。1985年与上海胶鞋一厂签订为期10年技术合作协议,联合生产部优名牌“飞跃牌”解放鞋,翌年正式投放市场,年产布胶鞋综合能力达240万双。
1987年底,全厂职工计44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人。固定资产原值95.6万元,净值74.1万元。年产值320万元,利税19.6万元。
1987年安徽省日用橡胶主要企业基本情况表

上一篇:第一节 沿革
下一篇:第三节 产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