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志·石油化学工业志》编辑室于1985年5月成立,初期仅1人筹办。1986年10月增至5人,同年11月成立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志编纂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经推选主任委员王伯仁(省石化厅付厅长),副主任喻道成(安庆石化总厂党委副书记),委员23人。会议认真研究了《篇目》的安排意见。会后制订了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志总体规划。
1987年2月,石化志《篇目》报经省志办批准,作为暂定稿实施。据此,按篇分类拟出征集资料提纲计69条,发至全省石油化工主要企业事业单位。同年3月,于合肥举办修志干部业务培训班,有48个单位计66人参加了学习。接着,于安庆石化总厂、淮南化三建和省化工研究所等3处召开了座谈会,邀请有关单位承担编写的人员参加,在省志办派员指导下,就“石油工业”“化工设计和化工建筑、安装”、“科技与教育”等三篇的编写要求和质量,共同进行了研讨,并形成书面协议。同年6月,开始查阅搜集历史资料、档案,共积累各种资料1200万字,并分门别类建卡归档。同年11月,为加强石油化学工业志编纂工作的领导,经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主编由高前清、王伯仁担任,付主编由杨多倬、叶自强、康诗经担任。
1988年3月,在合肥化工厂召开有关企业和合肥、蚌埠、芜湖三个化工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会议,落实“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和“化学农药工业”等三篇初稿编纂任务,确定了牵头企业和编纂人选。同年4月与5月,于合肥、泾县就“石油工业”与“化学矿山”两篇初稿的内容进行商榷和修改,从而为其他各篇的编纂积累了经验。
1989年5月12日至13日,于合肥召开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志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编委成员的调整、志稿的初审及经费问题作了研究,主任委员确定由王文德(石化厅副厅长)担任,委员28人,为确保志书的质量并按规定如期完成,对编纂所缺经费,决定凡选入志书中作重点介绍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分担。同年7月26—27日,于歙县岩寺召开石化志初稿审查会。会议认为,初稿观点正确,行文可读性好,是一部基础比较好的初稿。对于篇下序、沿革、企业、产品介绍及行文规范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编辑室在集各方面意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初稿修改方案,经查证核实后,分篇作了修改,1990年9月完成石化志评议稿。
1990年11月21日至24日,于贵池市召开了《省志·石油化学工业志》评稿会。对志稿的基本评价是:观点正确、无政治偏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安徽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文风端正,文字表述叙事清楚、明确、简洁。不足之处是篇幅过大,数据、计量不统一,所记情况与事实有一定出入等。此后,又分别召开农药、橡胶、化肥、化学矿山等4个行业的专业会议,进一步集思广益,再次制订修改方案,历经一年的核实查证和修改,并经特约编审审查订正送审。
在编纂《省志·石油化学工业志》的过程中,得到各地市经委、局、化工、橡胶公司和石油化学系统84个企事业单位及安庆石化总厂、化三院、化三建、地质矿产部华北石油地质局、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地质局、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第二地质调查处、河南石油勘探局勘探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安徽省公司、安徽巢湖维尼纶厂、马钢焦化厂、省档案局、省煤炭厅资料室等单位在资料或经费上的支持;省化工研究所、安庆农药厂、芜湖日新化工厂、安徽省石油勘探公司、芜湖化工厂、芜湖凤凰造漆厂、合肥化工厂、合肥农药厂等单位在人员上予以支持;应省志、石化志编纂委员的邀请——丁拥和、万绍尧、王金林、王湘纹、王家一、吕贤文、江海贵、石惠生、水厚生、叶瑞生、孙学敬、朱儒勋、朱炳辉、李汶、李昌志、汪凌云、何锦云、陈敦金、陈宽平、陈发祥、陈运三、吴松、吴少华、吴湜、吴锡源、吴家治、杨申甫、孟昭琏、邱大俊、郑宗良、周宝斗、周绮丽、周本居、迟明鉴、武纯济、赵伯芳、赵桂英、姚仲伯、张兰珍、张兴勤、张兴浩、许崇礼、罗栋泉、闻光华、柳传玉、郝忠铭、高矩生、郭集五、凌世海、曹国龙、曹效全、廉松鹤、潘敏华、鲍惠南、蔡世民、龚亦同等1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领导干部对志稿进行了审查,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承蒙安徽大学林衍经教授和省志处欧阳发、管永星、宫为之在业务上予以指导,特此一并感谢。
1991年12月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