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关于印发《马钢增建2500m 3 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
冶金工业部文件
(85)冶规定字第900号
关于印发《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
马鞍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
现将《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相互配合,并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按此《纪要》开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纪要
一九八五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冶金部规划院和计划司会同安徽省及马鞍山市有关部门在马钢共同主持召开了马钢2500m 3高炉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计委、冶金总公司、城乡环保厅,马鞍山市政府、计委、经委、城建委、规划处、供电局、环保局、港务局、市人行、市建行、火车站、长江修防处以及武钢、首钢、宝钢、鞍钢、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长沙矿山设计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和马钢等单位的代表共110人。
安徽省和马鞍山市的领导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张大为副省长、周玉德市长、王保宏副市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表示全力支持马钢新高炉系统的建设。与会代表基本上同意《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会议讨论情况纪要如下:会议分高炉、烧结、总图运输、经济四个专业小组进行,代表们经过充分讨论,认为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可行性报告比较全面、细致。马钢条件比较优越,特别是紧靠厂区约有3公里的长江岸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厂区可以进行新建工程的布置。大高炉建成后的新增用电,安徽省已有正式文件,保证在省内用电指标中统一平衡。新增洗煤需国家统一调配。新增运量尽量利用水运,减少对宁芜铁路的压力。因此在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是可行的。报告中提出的主要生产工序设备,如2500m 3高炉一座、300m 2烧结机一台,码头、原料场,焦炭结合1号焦炉大修改造增加产量的选型和采取的措施也是合适的。因此同意此可行性研究报告。
2500m 3高炉系统建设总投资为10.8亿元,计划分期建设可以缓建的安排在“七·五”以后进行,“七·五”期间投资控制在7亿元以内,其中5000万元用于改造焦炉。
在讨论技术装备水平时,与会代表认为既要考虑大型高炉应该采用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又要照顾到资金有限的条件,建议尽量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已引进消化的先进技术,以减少投资,获得更大的效益。设备应立足国内设计、制造,某些必要的而目前国内尚不能制造的设备可以适应引进。
会议期间代表们的主要意见与建议归纳如下:
一、为了压缩建设投资,在初步设计中热风炉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方面的装备水平可作适当的调整。
二、关于出铁口是否增加到三个,可在下阶段确定。铁渣处理可考虑采用转鼓脱水工艺和生产膨珠的可能。
三、建议对烧结原料设想一个配矿方案,同时也可以做为购买矿石的推荐方案。为了适应进口矿石品种的变化,建议在原料场设计中留有增建破碎、筛分设施的余地。原料场设计应尽可能选用国内设备,并分期建设,首先满足大高炉用料的需要。
四、建设增加烧结机料层的厚度,可采用机外冷却方式。热矿筛易出事故,是否设置需进一步研究。烧结矿应考虑有贮存手段。如配用精矿,建议在料场设一适当容积的室内精矿槽,防止精矿流失。
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高炉及烧结机在厂区布置的位置,大家认为是合适的,考虑到马钢发展潜力较大,在总图布局上应充分留有余地,不要堵死。江边岸线和码头的利用以及料场布置,建议请马鞍山市政府牵头,结合市政港区发展,全面规划,提出合理方案。
六、新高炉建成后,运量将有增加,应充分发挥长江水运能力,减轻对铁路的压力。铁路运量必须控制在宁芜线目前能通过的水平。马鞍山车站也要做适应改造,建议请市政府牵头,马钢、马鞍山钢铁设计院配合与铁路部门协商,研究改造方案。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各专业环保设施在设计上均有所考虑,请马钢从速委托有关部门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九八五年八月三日
(85)冶规定字第900号
关于印发《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
马鞍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
现将《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相互配合,并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按此《纪要》开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纪要
一九八五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冶金部规划院和计划司会同安徽省及马鞍山市有关部门在马钢共同主持召开了马钢2500m 3高炉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计委、冶金总公司、城乡环保厅,马鞍山市政府、计委、经委、城建委、规划处、供电局、环保局、港务局、市人行、市建行、火车站、长江修防处以及武钢、首钢、宝钢、鞍钢、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长沙矿山设计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和马钢等单位的代表共110人。
安徽省和马鞍山市的领导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张大为副省长、周玉德市长、王保宏副市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表示全力支持马钢新高炉系统的建设。与会代表基本上同意《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会议讨论情况纪要如下:会议分高炉、烧结、总图运输、经济四个专业小组进行,代表们经过充分讨论,认为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可行性报告比较全面、细致。马钢条件比较优越,特别是紧靠厂区约有3公里的长江岸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厂区可以进行新建工程的布置。大高炉建成后的新增用电,安徽省已有正式文件,保证在省内用电指标中统一平衡。新增洗煤需国家统一调配。新增运量尽量利用水运,减少对宁芜铁路的压力。因此在马钢增建2500m 3高炉系统是可行的。报告中提出的主要生产工序设备,如2500m 3高炉一座、300m 2烧结机一台,码头、原料场,焦炭结合1号焦炉大修改造增加产量的选型和采取的措施也是合适的。因此同意此可行性研究报告。
2500m 3高炉系统建设总投资为10.8亿元,计划分期建设可以缓建的安排在“七·五”以后进行,“七·五”期间投资控制在7亿元以内,其中5000万元用于改造焦炉。
在讨论技术装备水平时,与会代表认为既要考虑大型高炉应该采用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又要照顾到资金有限的条件,建议尽量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已引进消化的先进技术,以减少投资,获得更大的效益。设备应立足国内设计、制造,某些必要的而目前国内尚不能制造的设备可以适应引进。
会议期间代表们的主要意见与建议归纳如下:
一、为了压缩建设投资,在初步设计中热风炉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方面的装备水平可作适当的调整。
二、关于出铁口是否增加到三个,可在下阶段确定。铁渣处理可考虑采用转鼓脱水工艺和生产膨珠的可能。
三、建议对烧结原料设想一个配矿方案,同时也可以做为购买矿石的推荐方案。为了适应进口矿石品种的变化,建议在原料场设计中留有增建破碎、筛分设施的余地。原料场设计应尽可能选用国内设备,并分期建设,首先满足大高炉用料的需要。
四、建设增加烧结机料层的厚度,可采用机外冷却方式。热矿筛易出事故,是否设置需进一步研究。烧结矿应考虑有贮存手段。如配用精矿,建议在料场设一适当容积的室内精矿槽,防止精矿流失。
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高炉及烧结机在厂区布置的位置,大家认为是合适的,考虑到马钢发展潜力较大,在总图布局上应充分留有余地,不要堵死。江边岸线和码头的利用以及料场布置,建议请马鞍山市政府牵头,结合市政港区发展,全面规划,提出合理方案。
六、新高炉建成后,运量将有增加,应充分发挥长江水运能力,减轻对铁路的压力。铁路运量必须控制在宁芜线目前能通过的水平。马鞍山车站也要做适应改造,建议请市政府牵头,马钢、马鞍山钢铁设计院配合与铁路部门协商,研究改造方案。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各专业环保设施在设计上均有所考虑,请马钢从速委托有关部门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九八五年八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