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沿革
1958年,合肥农业机械厂由纺织工业部支援工程技术人员80多人,从生产小型农机具转产纺织机械,改名为合肥纺织机械厂(现安徽拖拉机厂),生产梳棉机、细纱机等产品。当年有职工2182人,固定资产1644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13.3万元,实现利润78万元。1963年开始,广德县农机厂(现广德纺织机械厂),除生产农机配件外,还生产往复式筒子车100多台。1964年筹建合肥纺织器材修配厂(现合肥纺织器材机械厂),生产脱水机、丝光机等;次年筹建合肥轻工机械厂,主要生产造纸、制糖、饮料食品工业专用设备。1966年,在原安徽合肥第一棉纺织印染厂机器动力车间修机工段的基础上,新建安徽纺织机械配件厂(现安徽第一纺织机械厂),生产织布机、曝气机等产品。1969年建立蚌埠市纺织机械配件厂,生产毛织机、编织机等产品和纺织机械配件。1970年,合肥轻工机械厂为北京东方红石油化工厂生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石腊裂解成套设备。1977年自行测绘生产300吨金属挤压机,达到国外同类产品70年代水平,填补了国内传动肘杆式压力机的空白。当年产量242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296.7万元,实现利税251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机械工业厅多次召开转产轻纺机械会议,组织轻纺机械产品的生产。先后有广德县农机厂转产捻线机系列产品;滁州汽缸套厂(现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生产粗纱机、染色机;芜湖电炉厂(现芜湖印染设备厂)生产染色机;宿州柴油机厂生产细纱机;芜湖重型机床厂生产卧式热定型机;芜湖县衣机厂生产立式热定型机;无为齿轮厂生产纱绽清洗机;屯溪柴油机厂生产300克注塑机;淮南机床厂生产削皮机、退浆机组;池州柴油机厂生产拔毛机;蚌埠水泵厂生产卷烟烘丝机;宿州淮海机械厂生产成套汽酒设备;亳州机械厂生产白酒酿造设备;阜阳柴油机厂生产中速平缝机、服装下料机;宿州市服装机械厂生产烫领机、平板压烫机、烫口袋机、烫裤机等产品。
此间,部分军工企业也转产或兼产纺织机械。主要有安徽江南机械厂生产纺织品质量检验仪器、仪表、双面卧式卷纬机、绕簧器等产品;安徽通用机械厂(现安徽第一针织机械厂)转产经编机、织袜机等针织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安徽淮河机械厂(现安徽第二针织机械厂)转产双面圆纬机、提花圆织机、棉毛机、小跑道单面机等针织机械产品及其配件;安徽皖江机械厂(现安徽省针织机械厂)生产各种针织机械的织针及制针设备。
1985年,省轻纺机械行业共有54个企业,其中轻工机械行业独立核算企业32个,纺织机械行业独立核算企业22个。年末固定资产原值9229万元,净值5678万元;共生产轻纺设备894台、棉织布机314台、染色机76台,针织、经编、纬编机471台;完成工业总产值8198万元,其中纺织设备3143万元,轻工设备5055万元;实现利润1062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卷纬机出口到苏丹、阿曼等国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机械工业厅多次召开转产轻纺机械会议,组织轻纺机械产品的生产。先后有广德县农机厂转产捻线机系列产品;滁州汽缸套厂(现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生产粗纱机、染色机;芜湖电炉厂(现芜湖印染设备厂)生产染色机;宿州柴油机厂生产细纱机;芜湖重型机床厂生产卧式热定型机;芜湖县衣机厂生产立式热定型机;无为齿轮厂生产纱绽清洗机;屯溪柴油机厂生产300克注塑机;淮南机床厂生产削皮机、退浆机组;池州柴油机厂生产拔毛机;蚌埠水泵厂生产卷烟烘丝机;宿州淮海机械厂生产成套汽酒设备;亳州机械厂生产白酒酿造设备;阜阳柴油机厂生产中速平缝机、服装下料机;宿州市服装机械厂生产烫领机、平板压烫机、烫口袋机、烫裤机等产品。
此间,部分军工企业也转产或兼产纺织机械。主要有安徽江南机械厂生产纺织品质量检验仪器、仪表、双面卧式卷纬机、绕簧器等产品;安徽通用机械厂(现安徽第一针织机械厂)转产经编机、织袜机等针织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安徽淮河机械厂(现安徽第二针织机械厂)转产双面圆纬机、提花圆织机、棉毛机、小跑道单面机等针织机械产品及其配件;安徽皖江机械厂(现安徽省针织机械厂)生产各种针织机械的织针及制针设备。
1985年,省轻纺机械行业共有54个企业,其中轻工机械行业独立核算企业32个,纺织机械行业独立核算企业22个。年末固定资产原值9229万元,净值5678万元;共生产轻纺设备894台、棉织布机314台、染色机76台,针织、经编、纬编机471台;完成工业总产值8198万元,其中纺织设备3143万元,轻工设备5055万元;实现利润1062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卷纬机出口到苏丹、阿曼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