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沿革
安徽生产锻压机械始于1952年。当年蚌埠铁工厂开始生产小型锻锤,以后生产机械压力机。“一五”期间累计生产99台。
“大跃进”期间,蚌埠空压机厂、合肥动力配件厂、蚌埠机床厂、合肥车辆制造厂、合肥矿山机器厂、芜湖红旗机床厂等6家企业兼产锻压机械,产量急剧上升,1960年生产189台。生产品种有剪断机、卷板机、机械压力机、锻锤及校直机等。因当时没有专业生产厂,难以提高产品水平。
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合肥锻压机床厂生产液压机,1963年试制成功第一台50吨手动液压机。1964年,63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投放市场。1966年基本形成单柱校正液压机系列。1969年,与济南铸锻研究所联合设计生产250吨双柱压装液压机,向大型液压机发展。“三五”期间,锻压机械总产量达1864台,是“二五”时期456台的4倍。
1972年,合肥锻压机床厂被第一机械工业部列为重点扩建单位之一,总投资595万元。新建大型液压机及铆焊、热处理车间;增添设备110台;规划年产液压机305台4200吨,为批量制造大型液压机打下了基础。
197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省建设兵团批准马鞍山铸管厂增设马鞍山锻压机床厂厂名,生产空气锤和摩擦压力机,其中C 41—25、C 41—1000型空气锤,填补了国内空气锤系列中最小和最大规格的空白。同时,肥东锻压机床厂定点生产空气锤,年产100多台。“四五”时期,共生产锻压机械6570台,其中大型50台。此后省内生产锻压机械的企业逐渐增多,列入省机械局生产计划的增加芜湖电工专用设备厂、蚌埠锻压设备厂、芜湖通用机械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了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肥东锻压机床厂转产自动化仪表。以合肥锻压机床厂为主的液压机产品,逐步采用了中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和端面荧光数码管,一位微处理机控制,新型插装阀集成系统等先进技术;贯彻执行JISB 403—77标准和ГOCT 10233标准;开发生产了25个品种的专用液压机,形成了8大系列产品及13个大型液压机产品,开始向大型化、系列化、标准化、数显化发展。并成为全国重点液压机生产基地。同时还不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充实和加强了检测条件,不断提高了产品质量。全行业有7种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机械工业部优产品2个,省优产品5个;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项。
1985年,锻压机械行业有2个专业厂,职工225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2人,占职工人数6.3%;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690.6万元,净值1836.2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234台,锻压设备24台;共生产锻压设备1239台,其中大型液压机116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009.9万元,占机床工具行业的22.8%;实现利润298.3万元,占24%;上缴利税213.5万元,占20.8%。与全国锻压机械大行业相比,工业总产值占3.4%,产量占3.1%,液压机占18%。
“大跃进”期间,蚌埠空压机厂、合肥动力配件厂、蚌埠机床厂、合肥车辆制造厂、合肥矿山机器厂、芜湖红旗机床厂等6家企业兼产锻压机械,产量急剧上升,1960年生产189台。生产品种有剪断机、卷板机、机械压力机、锻锤及校直机等。因当时没有专业生产厂,难以提高产品水平。
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合肥锻压机床厂生产液压机,1963年试制成功第一台50吨手动液压机。1964年,63吨单柱校正压装液压机投放市场。1966年基本形成单柱校正液压机系列。1969年,与济南铸锻研究所联合设计生产250吨双柱压装液压机,向大型液压机发展。“三五”期间,锻压机械总产量达1864台,是“二五”时期456台的4倍。
1972年,合肥锻压机床厂被第一机械工业部列为重点扩建单位之一,总投资595万元。新建大型液压机及铆焊、热处理车间;增添设备110台;规划年产液压机305台4200吨,为批量制造大型液压机打下了基础。
197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省建设兵团批准马鞍山铸管厂增设马鞍山锻压机床厂厂名,生产空气锤和摩擦压力机,其中C 41—25、C 41—1000型空气锤,填补了国内空气锤系列中最小和最大规格的空白。同时,肥东锻压机床厂定点生产空气锤,年产100多台。“四五”时期,共生产锻压机械6570台,其中大型50台。此后省内生产锻压机械的企业逐渐增多,列入省机械局生产计划的增加芜湖电工专用设备厂、蚌埠锻压设备厂、芜湖通用机械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了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肥东锻压机床厂转产自动化仪表。以合肥锻压机床厂为主的液压机产品,逐步采用了中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和端面荧光数码管,一位微处理机控制,新型插装阀集成系统等先进技术;贯彻执行JISB 403—77标准和ГOCT 10233标准;开发生产了25个品种的专用液压机,形成了8大系列产品及13个大型液压机产品,开始向大型化、系列化、标准化、数显化发展。并成为全国重点液压机生产基地。同时还不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充实和加强了检测条件,不断提高了产品质量。全行业有7种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机械工业部优产品2个,省优产品5个;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项。
1985年,锻压机械行业有2个专业厂,职工225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2人,占职工人数6.3%;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690.6万元,净值1836.2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234台,锻压设备24台;共生产锻压设备1239台,其中大型液压机116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009.9万元,占机床工具行业的22.8%;实现利润298.3万元,占24%;上缴利税213.5万元,占20.8%。与全国锻压机械大行业相比,工业总产值占3.4%,产量占3.1%,液压机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