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65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部署,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组建087三线指挥部,以南京长江机器制造厂(代号为720厂)为主,在安徽省岳西地区包建雷达生产基地。
1966~1970年,按照“山、散、洞”的建设方针,贯彻“小规模、专业化”原则,在岳西、六安等地,先后迁建、扩建和新建6个企业、1个医院(皖岳职工医院),其中国营长宁机器制造厂为雷达整机总装厂,国营宁平车辆厂、国营安昌机械厂、国营庆源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建西工具厂、国营永达机械厂为雷达生产配套厂,分别承担雷达车辆车厢、雷达天线、高频元件、无线电器材、齿轮、模具加工等任务,国营宁平车辆厂于1966年8月投产,其余企业于1970年相继投产。同年3月,由南京720厂提供581中低空警戒雷达散件,国营长宁机器制造厂进行组装,当年生产8部,揭开了安徽省雷达工业发展的序幕。
1971~1974年,国营宁平车辆厂、国营安昌机械厂、国营长宁机器制造厂分别与723研究所、海军23基地、1014研究所、724研究所、726厂等单位合作,相继研制生产354舰用低空警戒雷达(1971年)、342舰用炮瞄雷达(1972年)、235导弹引导雷达(1973年)、405岸用对空警戒引导雷达(1974年)。为使雷达生产协调配套发展,加强基地领导,于1973年7月在岳西县成立国营长安机器总厂,直接领导地处岳西的5个厂、1个医院,间接领导地处六安的国营宁平车辆厂。
1975~1980年,由于各企业分散在丛山峻岭之中,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组织生产协调困难,到1980年仅累计生产军用雷达299部,试制一些改进型雷达。1979~1980年,在总厂领导下,先后在岳西、潜山县组建总厂产品设计所和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及雷达测试场。至此,岳西雷达生产基地体系基本形成。
进入80年代,为贯彻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从1982年起,对雷达基地进行了较大的调整。1983~1986年,总厂设计所、国营永达机械厂、总厂领导机构、国营长宁机器制造厂和皖岳职工医院先后由岳西迁至六安县;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由潜山县迁至岳西县;撤销国营宁平车辆厂番号,合总厂机关、宁平厂、长宁厂、总厂设计所、技工学校为一体,变总厂为经济实体;确定国营安昌机械厂、国营庆源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建西工具厂由岳西迁至铜陵市。上述单位,于1985年12月下放安徽省,由安徽省电子工业局代管。同时,随着军品任务逐年减少,按照“保军转民”方针,根据市场需要,相继研制生产多种民用雷达。1981年,国营安昌机械厂引进国外技术,1982年研制成功全国第一台641型交通管制测速雷达。1983~1991年,国营长安机器总厂推出汽车后视防撞雷达,国营安昌机械厂先后研制生产642、644、645、646型系列交通管制测速雷达。
在研制、生产雷达过程中,在技术储备上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有:L波段微带集成晶放,C波段快速变频集成宽带接收机,C波段固态小型化宽带接收机,数字对消器等。这些成果分别用于581型、354型、405型、589型和572型雷达,显著地提高了雷达的技术性能。
1992年,有职工62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51人;固定资产原值11899万元,净值8079万元;工业产值7696万元,利税202万元;累计生产各种类型雷达2664部、各种雷达车辆车厢1496辆、雷达天线238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企 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