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烟叶仓库
一、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固镇烟叶仓库 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固镇烟叶仓库隶属安徽省烟草公司,是全省最早的大型烟叶储备库。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有三联仓15幢,单仓3幢,露天货位398个,使用面积4.87万平方米,烟叶储存能力40~45万担。现有职工31人,拥有固定资产1190万元,盈余公积金320万元,实收资本165万元,资本公积金903万元。 该库始建于1964年底,由国家拨款70万元,蚌埠烟草工业分公司负责具体筹建。整个工程用了1年多时间,实际耗费资金60万元,为国家节约10万元。建成后隶属于蚌埠烟草工业分公司,为科级单位。1966年调进烟叶30万担,主要来自江苏、河南、山东3省和安徽省内烟区。 1969年底,烟库交给省供销社棉麻公司管理,更名为省棉麻仓库。1972年底,原存烟叶全部调出,烟库开始存贮棉麻,最高储存棉花1500吨,红麻近2000吨。1970年,烟库还买来切丝、轧梗、卷烟机3台,自办了小型卷烟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烟叶调不出去的困难。1974年6月9日下午,因遭雷击而发生火灾,烧毁棉花46万斤,直接经济损失达73万元。 1981年元月4日,烟库归属省烟草公司直接领导(为正科级单位),并改称为现名。1982年开始接收烟叶,1983年7月,烟库改属门台子烟草分公司,但业务仍由省烟草公司领导。到1984年4月库存烟叶达23万担。1991年开始,省烟草公司对烟库拨款逐年递减,1994年,省烟草公司的拨款全部停止,烟库开始面向市场,逐渐由原来对内单一的储存型过渡到对外多种经营型。除保持和巩固与蚌埠烟厂租赁业务外,还先后与宣城地区、河南商丘、永城,固镇县烟草公司及县棉麻公司等单位开展了横向联系。到目前为止,业务关系已发展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苏等省、区和太原、南京、贵阳、杭州等烟厂。1992~1995年4年间,扭亏近200万元。 二、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武店烟叶仓库 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武店烟叶仓库现隶属于省烟草公司,正科级单位,是安徽省最大的烟叶储备库,地处凤阳县武店镇,紧靠淮南线(铁路)、合蚌、凤淮公路,交通便利,有利于仓储物资的调运。占地面积近14万平方米,有三联仓8幢,单仓1幢,露天货位670个,使用面积5.1万平方米,烟叶储存能力40~45万担。现有职工81人,拥有固定资产891万元,盈余公积金7万元,实收资本35万元,资本公积金534万元。 该库始建于1966年底,由国家拨款,蚌埠烟草工业分公司具体筹建。整个工程用了一年多时间,建成后隶属于蚌埠烟草工业分公司,为正科级单位。1967年12月,有职工17人,当年秋调进烟叶、棉花10万担,主要是来自江苏、山东等地及安徽省内的烟区和全省各产棉区。 1969年底,烟库交给省供销社棉麻公司管理,更名为省烟棉麻仓库。烟库开始存贮烟棉麻,最高储存1.5万担、红麻近15万担、烟4万担。1979年间,烟库还自办了红麻加工厂,将库存红麻、线麻、葵麻加工出口,另有部分原麻供应国内厂家。 1981年元月4日,烟库归属省烟草公司直接领导(为正科级单位),改为现名。1982年开始接收烟叶,到1984年4月库存量达44.7万担。1981~1985年间,该库实际由门台子烟草分公司代管,但费用仍由省烟草公司划拨。自1991年开始,省烟草公司对烟库拨款逐年递减,并于1994年起全部停止拨款。1995年10月,烟库开始面向市场由原来对内单一的储存型过渡到对外多种经营型。除保持和巩固与蚌埠卷烟厂的租赁业务外,还先后与宿县地区、河南商丘、永城、虞城、凤阳县烟草公司及县棉麻公司等单位开展了横向联系。到目前为止,业务关系已发展到黑龙江、山西、山东等省和济南、芜湖、滁洲等烟厂。1992~1995年4年间,扭亏近110万元。 三、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明光烟叶仓库 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明光烟叶仓库现隶属于省烟草公司,正科级单位,为安徽省主要烟库之一。占地面积2.49万平方米,仓库面积6750平方米,其中大仓5幢,每幢1000平方米;小仓5幢,每幢350平方米。最大库存量为7万担。现有职工22人,固定资产总值230万元,盈余公积金6851.87元,实有资本44.22万元,资本公积金137.1万元。该库始建于1964年,隶属省供销社,由嘉山县棉麻公司管理,后划归中国烟草工业公司蚌埠分公司。“文化大革命”后期,重新划归嘉山县棉麻公司。 1980年10月,省烟草公司成立后,整体接收,由嘉山县烟草公司代管。1982年3月,经省烟草公司批准,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明光烟叶仓库,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由门台子烟草分公司代管。1986年划归省烟草物资供应公司直管。 主要业务为各种卷烟辅助材料及部分烟叶、机烤烟的储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