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企业选介
一、安徽第一纺织机械厂 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隶属合肥市纺织工业公司。厂址:合肥市和平路安纺一厂西侧。 该厂原为安纺一厂机动车间修机工段的一部分,1966年划出成立安徽纺织机械配件厂,产品以布机配件为主。1971年,试制生产1511m—44″织机。1981年,更名为安徽第一纺织机械厂。1983年,在44″织机的基础上,扩大品种生产1511m—52″织机。1984年,1515—75″织机投产。现44″、75″织机为其主要产品。该厂还重点生产泵型E高强度表面曝气机、高可靠性可控硅串级调速装置和客货两用电梯。 1982年以来,该厂在企业整顿与全面质量管理验收中取得合格证书,1985年,达到国家二级计量合格标准。同年,在全省劳动竞赛中获银杯奖,并被安徽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最佳经济效益单位。 到1985年底止,该厂占地面积402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8341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16.9万元,净值629.7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135台、锻压设备16台;累计生产成台织机2360台、纺机配件4996.5吨;全厂职工107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人.1985年创产值603.76万元,实现利税156.77万元。 二、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 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全国粗纱机定点生产厂之一,隶属滁州市经委。厂址:滁州市胜利路193号。 该厂1958年建厂,长期生产柴油机汽缸套等产品,1980年改产纺织机械。1981年,设计制造新型FA 4501型粗纱机,比现有国产定型设备改进29项。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53台。1983年,按照纺织工业要求,为适应老厂改造和新厂配套,在FA 4501基础上吸取使用厂家意见和进口设备的经验,按通用化、系列化的要求进行设计,试制A 454PQ粗纱机。FA 4501粗纱机获中国纺机总公司新产品奖。A 454PQ型已经鉴定,纳入了纺织工业部生产计划。 为了搞好销售服务,该厂在上海、河北、河南等省市设立技术服务部,举办用户技术培训班。产品经销10余个省市。 到1985年底止,该厂占地面积818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23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37.19万元,净值576.26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296台、锻压设备19台,生产能力为年产200台粗纱机;全厂职工128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人。1985年创总产值406.61万元,实现利税73.23万元。 三、江南机械厂 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隶属省国防工办。厂址:霍山县凡冲乡。 1979年,该厂在“军民结合,以民养军”方针指导下,开发B 101卷纬机、TK 212提花笼头及纺织仪器等10余种民用产品。1980年9月起,先后研制YG 401织物平磨仪、YG 111卷曲纱线测定仪、YG 631汗渍牢度仪、YG 602织物染色升华牢度仪、YG 542织物折皱弹性仪及YH 421系列机械计数器。1982—1984年,YG 401平磨仪,YG 111卷曲仪、YG 421系列机械计数器及YG 602升华牢度仪先后通过纺织工业部鉴定。 1985年,该厂生产YG 401织物平磨仪10台、YG 111织物纱支测定30台、YG 631汗渍仪53台,销往除西藏、台湾省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 到1985年底止,该厂全厂占地面积22981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683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42.3万元,净值821.4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190台、大型精密设备4台;热、表处理和安装生产线各1条,具有年产纺织仪器及纺织机械2000台的生产能力。全厂职工108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2人。 四、安徽第一针织机械厂 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原名安徽省通用机械厂,隶属省国防工办。厂址:舒城县五显镇。 该厂始建于1965年,1967年建成并部分投产,1970年形成生产能力,是军工系统锻冲件的主要生产企业。1978年后,由军工产品向民品转移。从1980年起,先后试制成功Z 503型提花袜机、Z 507A型绣花袜机和Z 304A—2型槽针经编机。1981年和1984年,袜机、经编机先后通过省级鉴定,并列入纺织部生产计划。Z 304A—2型槽针经编机在目前国内定型经编设备中处领先地位。袜机、经编机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产品畅销除西藏、台湾外28个省、市、自治区。 1985年,Z 304A—2型槽针经编机、Z 503型提花袜机、Z 507A型绣花袜机分别获省优产品称号。经编机还获上海纺机科技成果三等奖。同年,纺织工业部纺机总公司重点安排该厂开发国内空白产品GE 273M—90X 3型毛圈经编机和新型Z 507B型提花袜机。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合肥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已将该厂搬迁至合肥市,与原合肥纺织器材机械厂合并,建立合肥纺织机械厂,同时使用“安徽第一针织机械厂”厂名。 到1985年底止,该厂全厂占地面积13133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96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126万元,净值667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199台,其中大型机床8台;锻压设备44台,其中大型锻压设备12台;职工101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5人。1985年工业总产值394万元,实现利税103.9万元。 五、安徽第二针织机械厂 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原名安徽省淮河机械厂,隶属省国防工办。厂址:霍山县真龙地乡。 该厂始建于1965年,由江苏苏州市内迁来皖,是军工系统主要生产企业之一。1980年起,转产针织机械(园纬机)。1981年,试制出215型棉毛机,当年通过省级鉴定,批量生产。1984年,试制出Z 113B型提花大园机,1985年通过鉴定批量生产。1980年转产园纬机以来,共生产、销售针织园纬机368台,销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现拥有6条专用生产线。产品有5个机型(Z 215型棉毛机、Z 214A型棉毛机、Z 113B型提花园机、Z 103A型灯芯罗纹机、GE 161—4型四跑道单面机)、30种规格。1984年和1985年Z 215棉毛机和Z 113B提花园机先后被评为省优产品。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蚌埠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将该厂搬迁至蚌埠市,与原建筑机械厂合并后启用现名。 到1985年底止,该厂占地面积1620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212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113万元,净值653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216台,其中大型机床9台、锻压设备25台;职工119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8人。1985年创产值409万元,利润总额50万元,利税合计63万元。 六、安徽省皖江机械厂 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又名安徽省织针厂,隶属省国防工办。厂址:舒城县晓天区大河乡。 该厂始建于1965年,由重庆建设机床厂、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上海精业机器厂和南京军区932厂抽调组建,1966年建成。1982年,根据沪皖两地经济技术协作的精神,在省国防工办,省纺织工业厅纺机公司的组织指导和上海纺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棉毛机所用织针进行了选型和试制。1983年下半年试制成功,同年通过省级鉴定,1984年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产量为1200万枚,填补省内空白。该产品能满足机器正常运转,织物清晰,质量符合纺织部部颁标准,销往全国16个省、市。 该厂现有棉毛针、辅助针和新产品开发等3条生产线。产品有11个机种、134个类型。随着针织工业的发展,产品具有潜在优势和发展前途。 为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合肥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将该厂搬迁至合肥市后,启用“安徽织针厂”厂名。 到1985年底止,该厂占地面积18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65万元,净值646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320台,其中大型机床4台、锻压设备40台(其中大型锻压设备6台);职工134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8人。1985年工业总产值241万元。 七、黄山纺织器材厂 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原名歙县纱管厂,隶属歙县经委。厂址:歙县岩寺。 该厂1958建成投产后,长期以木纱管、竹打棒为主要产品。木纱管原料主要采用色木、青岗木等。品种有各种规格的经纱管、宝塔管、丝绸管、络纱管、并线管、捻线管等,适用于麻、棉、化纤等纺织行业。 1978年起,该厂通过更新改造后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木质纱管、塑料纱管、竹打棒、停经片及辅助织针等,采用“云海牌”注册商标。 到1985年底止,该厂占地面积4910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223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65.37万元,净值143.56万元;职工264人。是年工业总产值280.05万元,实现利税37.63万元。 黄山纺织器材厂产品产量及在全省中所占比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