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省纺织工业科学研究所
1978年12月成立,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隶属省纺织工业厅。所址:合肥市铜陵路27号。占地面积5062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科研试验办公综合楼4100平方米、辅助设施1000平方米、职工宿舍楼2900平方米。事业编制120人。1985年底有职工53人,其中从事科研活动的42人。全部职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含硕士研究生)23人,大学专科2人,中专18人,其他10人;女职工23人。
专业分布包括棉纺织、印染、化纤、丝绸、毛纺织、麻纺织、针织、纺织机械和电子自动化等,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主要业务范围是:进行棉纺织、印染及纺织仪器智能化的工艺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同时对外开展理化测试和技术咨询服务。
1978年该所初建时,只有8人,以后人员逐渐增多。内部设置“科研组”、“新技术管理情报资料组”和“综合组”等机构。1982年各组撤销,成立研究室、情报资料室和办公室。1984年增设实验工厂。1985年原研究室撤销,按业务范围和工作性质分设研究一室(棉纺织印染室)、研究二室(电子自动化室)和理化测试室。另外,又先后成立安徽省纺织科技情报中心和安徽省微机应用技术辅导站。情报资料室还承担《安徽纺织》(内部季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到1985年底,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安徽原棉性能的分析研究》、《维纶染色鲜艳度的研究》、《自捻纺纱工艺技术的实验研究》、《阴离子羟基硅油乳液应用技术研究》、《涤棉仿丝绸整理技术的开发》、《细纱机牵伸机理研究》、《棉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研制及系列产品开发》、《荷花牌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研制》、《计算机美术图案设计》、《纺织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等。其中,《阴离子羟基硅油乳液应用技术研究》和《棉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研制及系列产品开发》等,分获1984年度、1985年度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四等奖。棉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研制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
二、省纺织工业设计院
1959年4月成立,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隶属省纺织工业厅。地址:合肥市长江路85号省政府北楼四楼东段。
1958年7月,安徽省轻工业厅、安徽省机械工业厅成立,同时撤销安徽省工业厅建制。原安徽省工业厅基建局设计室改建为安徽省机械工业厅设计院。是年底,机械工业厅设计院中原从事轻工纺织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全部调省轻工业厅,筹建安徽省轻工业厅设计院。1959年4月,省轻工业厅设计院正式成立。1979年11月,省轻工业厅设计院划归省纺织工业厅领导,改称现名。1981年12月,经省基建委设计资格审核批准,同意该院定为甲级勘察设计院。
1985年,该院拥有固定资产(含软件、资料等)200余万元;职工8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级2人、高级工程师17人、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22人、技术员4人;设有设计工艺、建筑、结构、暖通、锅炉、制冷、给排水、电气、机修、总图运输、自控、概预算、经济分析、电算、图书等15个专业,能独立承担棉纺织、化纤、毛纺织、麻纺织、针织、印染、丝绸、绵纶、粘胶纤维抽丝等工厂的成套设计、总体规模设计。在多层框架厂房、大跨度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厂房和塑料薄膜工程设计方面,国内属领先地位。
该院建院以来,承担过大量的轻工行业的造纸、塑料、手表、食品等工程设计,还承担过民用建筑、环境保护和公用工程设计以及对外技术协作、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纺织行业专项工程设计方面,国外工程有:援建布隆迪布琼布拉联合纺织印染厂、贝宁洛科萨纺织厂等;国内工程有:江苏省、河南省、天津市和省内的合肥、芜湖、安庆、蚌埠、淮南、淮北、巢湖、滁州、宿州、阜阳、六安、宣城、池州等地、市数十个大、中型企业的新建、扩建技改及引进工程的设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