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的散装水泥都是在一般水泥厂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1975年巢湖水泥厂首先成为生产和发运散装水泥的企业,白马山和宁国两个大中型水泥厂在建厂时就考虑了散装设施,投产不久也就能用汽车和火车发运散装水泥。到1988年底大中型厂中只有胜利水泥厂没有发运散装水泥(70年代中后期,该厂在上海市管理期间,曾用集装袋向上海发运散装水泥),预计1989年也可开始汽车散装。小水泥企业中,地、市骨干厂也都具备生产发运散装水泥条件,还有一批县办厂和少数乡镇小水泥企业也能生产和发运散装水泥,各地、市主要生产和发运散装水泥的小水泥企业如下:
合肥市:合肥水泥厂、红旗水泥厂、大兴水泥厂、肥东县水泥厂。
芜湖市:长江水泥厂、芜湖市水泥厂、荻港水泥厂、繁昌县水泥厂、繁昌县第二水泥厂。
蚌埠市:蚌埠市水泥厂、怀远县水泥厂。
马鞍山中:马鞍山市水泥厂、十七冶水泥厂、当涂县水泥厂。
淮南市:凤台县水泥厂、淮南水泥厂、淮南矿务局水泥厂、化三建水泥厂。
淮北市:淮北市水泥厂、淮北矿务局水泥厂。
安庆市:安庆市水泥厂、皖西水泥厂、枞阳县水泥厂。
铜陵市:铜陵市水泥厂、铜陵县水泥厂、桂家湖水泥厂、铜官山铜矿水泥厂黄山市:屯溪水泥厂、黄山市水泥厂、休宁县水泥厂。
宿县地区:宿县地区水泥厂、宿县水泥厂、灵璧县水泥厂。
滁县地区:滁县地区水泥厂、天长县水泥厂、凤阳县水泥厂、定远县水泥厂。
巢湖地区:东关水泥厂、巢湖地区水泥厂、巢湖市水泥厂、庐江县水泥厂、铸造厂水泥分厂、维尼纶厂水泥分厂。
六安地区:寿县水泥厂、寿西湖水泥厂。
宣城地区:泾县水泥厂。
池州地区:池州地区水泥厂、贵池市水泥厂、青阳县水泥厂。
由于大中型水泥厂的散装水泥主要由铁路发运,因此一般不能直接运到施工工地,需要在主销售地设置散装水泥中转库,以接收用火车发运来的散装水泥,并转用汽车向用户供应。安徽省在70年代初开始建设散装水泥中转库,到1988年底安徽省共设立4个散装水泥库(站),其中合肥市有2个,蚌埠市、马鞍山市各1个。中转库主要是中转大中型水泥厂从铁路运来的散装水泥,所以适合建于与大中型水泥厂有一定距离,使用大水泥较多的城市。因此,这4个库的布局基本是合理的,因为芜湖市靠近白马山水泥厂可直接运送不需中转,铜陵市即将建设铜陵水泥厂,而安庆市尚没有铁路不具备条件,从总的看淮南市、淮北市和阜阳市等也需建库,但因资金等而未能建立,使这些地方使用的大水泥不能用散装供应。
安徽省散装水泥中转库(站)简况表

一、蚌埠水泥制品厂散装水泥中转库
蚌埠水泥制品厂散装水泥中转库是安徽省库容最大的中转库,位于蚌埠市胜利路蚌埠水泥制品厂内,属蚌埠市建材工业公司主管。
该库拥有水泥发放库7座,总库容3600吨,主要设备有20立方米空压机2台,10立方米空压机1台,散装水泥汽车3辆,年中转散装水泥能力为4万吨。
该库有铁路专用线两条,全长1200米,并由铁道部门配属有11辆K 15型散装水泥专用火车,从巢湖水泥厂装运水泥到该库。
该库规划于1966年,考虑到蚌埠水泥制品厂内有铁路专用线的方便条件,而且又是水泥使用大户,因此确定蚌埠中转库建于水泥制品厂内,1973年该库开始建设,1977年开始使用,原库容为1200吨,随着散装水泥的发展,1983年经批准扩建,扩建后总库容达3600吨。
该库中转的水泥除供水泥制品厂使用外,还用散装水泥汽车供应蚌埠市各用户,对推动蚌埠市散装水泥的发展起了主要作用。
到1988年底止,该库区占地面积3324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2万元;职工22人。
二、马鞍山市散装水泥中转库
马鞍山市散装水泥中转库位于马鞍山市红旗北路,该库为独立中转库,隶属于马鞍山市建材工业公司。
该库拥有水泥发放园库3座,每座库容为1000吨,总库容3000吨,主要设备有20立方米空压机2台,6立方米空压机1台,散装水泥汽车2辆,设计年中转散装水泥能力4~4.8万吨。
该库于1976年开工建设,主要考虑到马鞍山市因马钢建设和石棉瓦生产需用大水泥较多而设库于马鞍山市,1981年竣工,1982年开始使用,因推广散装水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年中转量实际只在1.8万吨上下,尚未发挥应有能力。1986年曾进行技术改造,为宁国水泥厂的水泥中转到码头装船水运,后因情况变化,技改工程尚未发挥效益。
到1988年底止,该库占地面积为2.2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41.6万元;职工35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