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建筑涂料生产企业
安徽省建筑涂料工业自1979年起步以来,发展很快,企业不断增加,而且点多、面广、规模不大,呈现出各行各业办涂料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建筑涂料企业200余个,其中生产较为正常并纳入质量监督检验有85个,其分布状况是:合肥市15个、蚌埠市7个、芜湖市10个、淮南市6个、安庆市3个、铜陵市5个、马鞍山市9个、黄山市2个、淮北市3个、阜阳地区2个、宿县地区7个、滁县地区7个、巢湖地区4个、池州地区4个、宣城地区1个。 由于生产建筑涂料所需原铺材料从各地采购、不能全部就地取材,故企业布局决定于市场及产品的辐射能力。经对24家企业的调查,企业规模相差悬殊,年产1000吨以上5个,500吨至999吨6个,500吨以下13个。 这24个企业,建材系统4个占16.6%、建筑公司4个占16.6%、化工系统5个占20.8%、乡镇企业5个占20.8%,冶金、轻工、教育、地质、街道、个体各1个。 这24个企业的经济类型:全民5个占20.8%、集体18个占75%、私营1个占4.2%。 一、合肥建材涂料厂 该厂始建于1956年,原名合肥郊区人民窑厂,后经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和厂名,于1978年划归合肥市建筑材料工业局领导。1983年定名为合肥建材四厂并兼挂合肥市建材涂料厂厂牌,隶属合肥市建材工业公司,国营企业。厂址位于合肥火车站2号门内,有专用铁路和公路直达厂内。 1979年以前,该厂主要生产砖瓦、石灰,产品单一,于1979年自筹资金筹建涂料生产,当年试产成功106内墙涂料,成为安徽省首批生产建筑涂料的厂之一。 1980年,106内墙涂料投放市场,经设计、施工部门试用,装饰效果优于石灰浆粉刷的墙面,产品供不应求,随后107建筑胶也投放市场。1981年与安徽省建材科研所合作研制成功W J—01无机外墙涂料,1982年经省级鉴定,确认该涂料是在安徽省首创,分获安徽省、合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1982年扩建涂料生产线,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年产建筑涂料5000吨。为进一步加速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竞争,该厂又与科研部门联合研究中高档建筑涂料,如复层花纹涂料,彩色仿瓷涂料,屋面防水隔热粉及各种粘结剂(墙面胶、地板胶、聚氯乙烯(PVC)胶等),现有涂料10余种。1986年引进污水管成套设备和建成年产3000吨老粉生产线,至此,该厂发展成为一家装备较为齐全,技术比较先进,产品多样化的综合化工建材企业。 到1988年底,该厂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35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建筑面积5544平方米。拥有机械设备44台套,专用设备8台套。固定资产原值432.9万元,净值391.9万元,工业总产值168万元。职工192人,建筑涂料年产量达2700余吨。 二、青阳县新型建筑材料厂 青阳县新型建筑材料厂位于青阳县庙前星星村,座落在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下,是一个村办集体企业,也是安徽省首批生产建筑涂料的企业之一。 该厂始建于1979年,在创始人带领下,从村里借来300元人民币,招来4名工人,办起了涂料厂。没有电力用人力,没有设备就用搪瓷桶代替反应釜,用石磨代替砂磨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试制成106内墙涂料,1980年产值仅有0.4万元,产量仅有4吨。后在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协助下,1981年后又相继生产出107胶、777地面涂料、808防潮涂料,并于1984年4月由芜湖市建材工业局组织技术鉴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该厂狠抓科技兴厂,产品由单一的内外墙涂料向多功能系列化发展。并进行生产设备和技术改造,使企业上等级、上规模。该厂在1985年投资35万元,开发出防水冷胶料,1986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投入了批量生产,1988年获省级新产品证书。根据市场的不断扩大,又陆续开发了改性厚质冷胶料、AT型水性油膏、氯丁防水涂料、彩色喷砂外墙涂料、215内外墙乳胶涂料、高级耐磨涂料、复层喷塑涂料和防火涂料等十几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防火涂料、复层涂料、AT型水性油膏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 为使企业长兴不衰,该厂重视人才培训和使用,陆续选派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技术人员去天津、上海、苏州等地的科研单位培训,有15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获助理技术职称以上的6人。该厂还与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和天津消防研究所等2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有技术协作关系。该厂成立了新产品开发小组和新产品试验室,取得了3级计量和全面质量管理验收合格证书。JG—2型冷胶料获1988年芜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至1988年底,该厂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2.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0.6万元。拥有炼塑机2台、高速分散机2台、锅炉1台、球磨机1台、反应釜3台、乳化炉3座、高速搅拌机4台。现能生产普通涂料、中、高档涂料、苯丙系列、氯偏系列、防水系列、防火系列和粘合剂系列中的20多种产品。在省内、外设有16个销售点。1988年产值116万元、利税16.6万元,职工124人。 三、安庆市涂料实验厂 该厂原名安庆市涂料厂,1985年经安徽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批准挂厂牌为安徽省建材科研所安庆涂料实验厂,隶属关系不变,仍属安庆市化学工业局领导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安庆市曙光路3号。 该厂前身是1979年安庆市化工原料厂创办的知青厂,以劳动服务和商营为主的安置型企业。1983年更名为安庆市涂料厂,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涂料生产线原为化工原料厂在1980年筹建,1981年投产,由于当时用户对涂料缺乏认识,年销量仅几十吨。1983年该厂更名后,连续两年共投资8万余元,对原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500吨。为发挥生产潜力满足市场需求,逐步开发了建筑、化工防腐两大类涂料。 1984年开发生产了109地面涂料、地面罩光剂。1985年至1986年连续开发了10个品种,具有中低档、高档水平的内外墙涂料及改性107建筑胶。1987年主要集中力量开发用于化工设备防酸、碱、盐腐蚀,防老化腐蚀、防水腐蚀、防油腐蚀等4个不同性能的防腐蚀涂料。 该厂生产的109地面涂料、110地面罩光剂,曾获安徽省和安庆市青年智慧5小发明三等奖和安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XB—08外墙涂料曾获安庆市科学技术荣誉奖。氯磺化聚乙烯防腐蚀涂料曾获安庆市新产品开发三等奖和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至1988年底,该厂有职工88人,拥有固定资产17.04万元,占地1618平方米。主要机械设备有SK—400型双辊筒炼塑机1台、塑料注塑成型机1台、沥青乳化机1台、台式砂磨机2台、50~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5台、250~1000立升高速分散机6台。1988年工业总产值79.8万元,产量696吨,实现利税8.08万元,分别为1983年7.02倍、3.18倍和2.8倍。 四、来安县光明建材化工厂 该厂原名来安县一中校办工厂,是来安县教育委员会领导下的集体企业。厂址在来安县城东大街。 该厂始建于1970年,当时主要生产电线和仪表螺丝。以后不断对原有产品品种进行调整,根据市场需要停止生产仪表螺丝,逐步转产建筑涂料和建筑胶等产品。随后又推出复层建筑涂料,并通过了省级鉴定。 该厂生产的建筑涂料和建筑胶等产品的质量信誉好,在省内占有一定的市场。107建筑胶曾获全省行业检查第一名,106内墙涂料获第二名。复层涂料对墙体的装饰效果好,美观大方、无毒无味、耐擦洗、耐冲击、不霉变、不粉化,自投放市场以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金属清洗剂、建筑防水剂等产品远销江、浙、鄂、豫、川等省。 该厂是安徽省校办工厂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工厂,也是省内化工建材行业规模较大的厂。近几年来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1981年和1987年两次被国家教委、计委、经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命名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数次受到省教委及有关部门的表彰。连续几年来被来安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集体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至1988年底,该厂共有职工90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5万元,专用基金36万元,流动资金85万元。1988年实现利税60万元。拥有大、中、小反应釜、研磨机、搅拌机、电线流水生产线、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