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引信与火工品生产企业
一、九三二四厂 9324厂位于霍山县诸佛庵区落儿岭镇,地方军工企业,隶属省国防科工办。 9324厂是专业引信厂,主要生产迫击炮弹引信和火箭弹引信。年生产能力为: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弹引信120万发,新40毫米火箭手榴弹引信22万发。 1965年8月,安徽省机械厅决定,以安徽八一拖拉机厂为班底厂组织筹建9324厂。1966年初,基建工作全面铺开,1967年底基本建成。 1967年,9324厂开始研制迫—1式引信。1970年6月5日,迫—1式引信经国家鉴定合格,定型投产。以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16年来,9324厂生产过的军品有迫—1式引信、迫—1甲式引信、迫—1乙式引信、M P—1A引信、M P—1B引信、59—1式防步兵绊索地雷发火件、电—2式引信和电—2甲式引信;并将迫—1甲式引信改制为M P—1A和M P—1B引信,将目—6引信改制为M M—6引信。1979年10月,79式45毫米火箭手榴弹引信研制成功。1984年11月,W迫—5式引信研制成功。截止1985年底,9324厂累计生产迫—1式引信670.6万发,电—2式引信103.1万发,59—1式防步兵绊索地雷发火件27.3万套。 70年代末,为贯彻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9324厂先后开发生产了民用电表、24~ 26寸自行车前后轴、钢丝床、套缸洗衣机连接盘、170立升双开门电冰箱蒸发器等民品。 1980年,9324厂试制的79式45毫米火箭手榴弹引信荣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二等奖。1984年,荣获安徽省创最佳经济效益劳动竞赛银杯奖。 至1985年底,全厂共有职工1140人,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92人,其中工程师24人,助理工程师28人;工厂占地面积24.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31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157万元;拥有各类设备876台,其中精、大、稀设备10台。建厂以来,9324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50万元,实现利润1203万元,上缴利润1065万元,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二、九三七四厂 9374厂位于霍山县诸佛庵乡,地方军工企业,隶属省国防科工办。 1965年12月,安徽省机械厅决定,由合肥开关厂为班底厂负责筹建9374厂。1966年3月,工厂基建破土动工,1970年初基本结束。 1970年,开始试制7.62毫米通用枪弹底火,同年5月,试制出的产品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转为批量生产。从1970年开始到1985年,9374厂的主要军品及生产累计数为:7.62毫米通用枪弹底火47208万发、大口径通用枪弹底火13160万发、底—6式底火484万发、底—6乙底火63万发、KB—11火帽184万发、2号针刺火帽13万发、5号针刺火帽23万发、木柄手榴弹拉火帽216万发、53式82毫米迫击炮弹发射装药172.9万套、63式60毫米迫击炮弹发射装药652.3万套、手榴弹导火索27万米、69式40毫米火箭弹导引传爆管47万发、木柄手榴弹铝雷管232万发、8A雷管18万发、火花式电雷管42万发、工业(纸)火雷管24644万发、新40毫米火箭弹尾管装药8万发。1984年3月,9374厂与990厂、9324厂合作,完成了P 7601产品中代号为504、207两个产品的研制任务。 9374厂在生产军品的同时,一直生产民用工业导火索和工业(纸)火雷管,至1985年,产量分别达到13052万米和24644万发。1984年,9374厂贯彻“保军转民”的方针,研究市场,大力开发新的民品,先后研制了射钉紧固、精细化工、紫铜管这三个系列民品。1985年,民品总产值首次超过军品总产值。建厂至1985年,9374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295万元,实现利税938万元。 至1985年底,9374厂共有职工11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7人;工厂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27万元,拥有各种主要生产设备306台。1985年,9374厂实现工业总产值419万元,实现利税43.3万元,并荣获安徽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