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产品
一、581乙雷达 726厂产品。1971年开始试制,1973年研制成功。 581乙雷达系L波段中低空警戒雷达,是在581甲雷达基础上改进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动目标显示技术和微波集成晶放以及数种反干扰电路。整个雷达设备由两个运输单元装载,机动性能好,整机性能稳定可靠,调整使用和维修方便。亦可与敌我识别器以及测高雷达配合,作为引导之用。该产品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60年代水平,累计生产225部。曾援助阿尔巴尼亚、越南、柬埔寨等国。 二、589中低空警戒雷达 0871总厂、726厂产品。1974开始试制,1984年试制成功,1985年批准设计定型。 589雷达是581乙雷达的改进型,能较准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扩展了581乙雷达的频段,改为双频段、双波束、双通道的动目标显示,提高了反干扰性能,加大了复盖空域。 三、581PJ雷达 0871总厂产品。1977年开始研制,在空军第二研究所协助下,1983年试制完成性能样机,1984年投产定型正式样机,1985年通过设计定型。 581PJ雷达是在581乙雷达上改装捷变频体制,能有效地对抗敌人的窄带或瞄准式干扰。采用频率捷变旋转磁控管,可以捷变频工作,也可以定频工作,能与581雷达磁控管通用,实现两种不同磁控管的快速互换。捷变频和M TI并存,可随意选用。原来的水银延迟线模拟对消器改成DM TI数字对消器,工作稳定可靠。 四、354警戒雷达 由726厂、605厂、4150厂、4963厂、4524厂、4971厂联合生产,以726厂为主。1971年开始投产,1973年通过设计定型,1976年投入批量生产。累计生产49部。 354雷达系C波段舰用对海对低空警戒雷达,能较精确地测定目标的距离和方位,给导弹制导雷达和炮瞄雷达指示目标位置,向情报中心提供目标的粗、精距离和舷角信号。采用快速变频抗有源干扰,固体熔石英延迟线抗异步干扰;采用喇叭馈电的上偏馈椭圆切割抛物面天线,安装在液压控制系统的稳定转台上,始终保持水平,不跟随舰艇摇摆;有航向复示系统,产生“返航角”抵消天线指向随舰艇航向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使天线按其方位进行控制,实现正北稳定。显示系统为指挥员提供全景显示。 1978年,对后续生产的各批产品陆续作了技术改进,改进面为全机的70%,使产品战术技术指标均有改善和提高。1982年,为装备053H 2导弹护卫舰,工厂根据上级要求,将天线传动和相应的显示系统作了技术改进,使雷达天线转速由4~10转/分改装为10转/分和15转/分两种转速,取消扇扫,并向情报中心提供方位。改进后的雷达称为354H 2雷达,曾装备053HE导弹护卫舰,出口埃及和泰国。354雷达和快变系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五、342炮瞄雷达 605厂产品。1971年开始试制,1977年通过设计定型,1981年正式投产,累计生产12部。 342雷达是X波段舰用双管57毫米口径火炮射击瞄准雷达,接收对空三座标雷达和对海警戒雷达或光学瞄准镜的目标指示,进行单目标(飞机或舰艇)跟踪,能连续地测定目标的距离、舷角和仰角,并将所测得的3个座标瞬时数据连续不断地输送给指挥仪,进行运算、预测并加入修正值后,控制火炮,进行射击。 342炮瞄雷达采用比较先进的幅度比较单脉冲体制,具有抗倒相回答干扰、反频率瞄准式噪声调制干扰、反宽带阻塞式噪音调制干扰的能力。雷达馈线系统是宽带的,天线为卡塞格伦式,馈源采用四喇叭复合比较器,天线安装在液压稳定平台上,保持天线水平状态,不跟随舰艇摇摆。接收机采用典型的三通接收机,终端系统有全景示波器、A/R显示器和E显示器。1984年初,0871总厂组织人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342雷达改进方案,以提高集成化程度为中心,决定对全机电路部分作全面改进设计,采用晶体——集成电路接收机,增加反距离欺骗抗干扰和故障自动检测措施,但因国内导弹驱逐舰的更新换代及双管57毫米火炮系统存在的质量及选型问题未能解决,影响了工厂科研试制工作的进行。1985年,报请上级批准,342炮瞄雷达停产。 六、405岸用对海警戒引导雷达 0871总厂、726厂产品。1971年试制。405雷达固定式1976年通过设计定型,1984年通过生产定型。405雷达机动式1985年通过鉴定。 405雷达是C波段岸用对海警戒引导雷达,能较精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也可以为导弹攻击雷达提供目标指示。405雷达能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跳频,具有线性接收机、对数接收机、圆极化装置、抗异步干扰装置,抗干扰能力较强。能抗积极干扰、海浪干扰、云雨干扰和异步干扰。具有数字测读装置、外置显示器以及功率、频率、灵敏度、射频包络等机内测试设备,使用和维修方便。该产品有固定式和机动式两种。固定式雷达天线配备了进坑道装置,当遇到强台风或敌机轰炸时,能迅速转入坑道隐蔽。机动式雷达分别安装在工作车、指挥车和油机车3个运输单元内,天线配备了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坚固,架设、撤收方便,整机转移半小时内可完成,机动性强。该产品最大发现距离111海里,超过设计要求。1980年后,对后续生产的各批产品作了大量技术改进,改进面为全机的70%多。 405雷达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七、235雷达 4150厂产品。1972年与海军训练基地共同研制,1976年完成设计定型投产,后出厂1部。1979年改装出厂3部,1983年改装出厂1部。 235雷达是改装的“巨浪试验”引导雷达,将COH—9A炮瞄雷达改装为反射和应答两种工作状态的跟踪雷达。改装的项目主要是将发射机、接收机除用原来的速调管本振、参放外,增加微带小型化接收场,自频调由一路改为单双两路,增加测距机和A/R显示器等。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2年在国家首次下水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235引导雷达以2.7秒速度最先捕捉到目标,圆满完成任务。电子工业部授予4150厂锦旗:“骑鲸蹈海,巨浪冲天,为国争光,再立新功。” 八、408甲远程警戒雷达天线 605厂产品。1968年开始试制,1970年改为试制054甲雷达天线,1973年恢复试制生产408甲雷达天线,为408甲雷达配套。1976年通过设计定型,此后,又进行了技术改进。累计生产408甲雷达天线41部。 该厂早在筹建时期就承担408甲雷达天线的生产试制任务。408甲雷达天线系L波段远程警戒雷达天线,采用背靠背体制的水平级化振子单元阵。背靠背天线分别工作于甲波段和乙波段,两波段同时工作时互为补盲。两天线共用一付反射网。 天线阵列宽度为16米,高度为8米,辐射中心距地面为6.39米,天线最高点距地面10.54米,其阵面口径为16×8平方米。天线自重在大盘以上约1.7吨,连座车总重量约8吨。天线在风速不大于20米/秒时,能以6转/分正常工作;风速大于20米/秒、但不大于25米/秒时,能以3转/分正常工作;风速大于25米/秒、但不大于32米/秒时,停止转动,但不产生永久变形。 九、雷达通讯工作车车厢 605厂产品。为有关单位的雷达、通讯整机配套。0871总厂迁至六安市后,设计和制造的车厢品种数量逐年增加,累计生产车厢32种1000余辆。 雷达通讯工作车厢既是装载雷达、通讯设备和电源站的运载工具,又是战备执勤的工作室和指挥室,具有机动性强、刚强度好、美观大方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