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生产沿革
安徽省军工系统针纺器械类的民品生产主要集中在9409厂、9346厂、9307厂和973厂,开始于80年代初期。 9409厂70年代末转入民品生产,1980年确定针织机械为主攻方向,并试制生产Z 503提花袜机样机,经考核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省级鉴定。1981年首批生产400台。同时,着手试制Z 507A型袜机和Z 304A—2型经编机。其中Z 304A—2型槽针经编机在1984年通过生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至1985年,为向针织机械系列化、多品种方向发展,开始试制Z 503A型袜机和纺织工业部下达的GE 273—90 3型毛圈经编机。1985年,累计生产各种型号袜机1075台,经编机28台。产品行销18个省市的126家袜厂。 9336厂曾在1980年与常州第二纺织厂合作,测绘试制H 212型毛织机30台,并主攻生产关键零部件146种,后因故未继续生产。 9346厂1980年开发民品,始选择Z 215型棉毛机作为支柱产品。1981年试制成功,经使用运转考核,质量符合要求,通过鉴定后投入批量生产。1982年在此基础上又试制出Z 214型棉毛机和Z 113型提花机,1984年在Z 113型提花机基础上,经过研制改造,试制生产了Z 113B型提花圆机。1985年试制出Z 103型罗纹圆机,并进行了Z 217型棉毛机和EB 161—4型单面机等新品的研制。自生产针织机械以来,共研制出5个产品20多种规格,累计生产281台。 纺织仪器是9307厂民品开发的主要方向。1981年开始研制,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样机,进行测绘、试制及改进,然后鉴定,定型后转入批量生产。1981年试制成功YG 401型织物平磨仪和YG 111型织物纱长测定仪,1983年试制成功YG 602型升华牢度仪、YG 631型耐汗渍色牢度仪和YG 542型弹性折皱仪。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同时还生产了双面卧式卷纬机,研制了YH 421型系列多规格的机械计数器等。 973厂1982年初根据沪、皖技术协作精神,在上海织针三厂帮助下,开始筹建棉毛织针生产线。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技术培训、设备制造和调试,1983年打通生产线并试制出首批织针,初步形成年产1000万枚的生产能力。钢皮棉毛织针填补了省内空白,成为支柱民品。1984年共生产Z 214型3个机种14种规格织针555万枚。1985年在不断开发新品种的基础上生产了8个机种100种规格的织针1224万枚。该厂现有棉毛针、新产品试制和辅助针3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枚,能根据用户需要生产多品种的高档织针。 9419厂1980年开始为省第二纺织机械厂配套生产A 545Q型粗纱机配件及随机工具,共生产290台套,并自行开发生产金银线机5种110台及Z 303—3型经编机。 截止1985年底,全省军工系统累计生产各种针织机械1524台、织针1786万枚及织物平磨仪、耐汗渍色牢度试验仪、织物纱长测定仪177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