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国防工业的产品质量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发生了几次事故和质量问题。以下选录几次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
一、迫—1甲式引信事故
9324厂生产的迫—1甲式引信在1973年第54批产品交付部队后,新疆军区360仓库在1975年5月堆垛时1发引信发生爆炸,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以致造成该引信停止装配、停止配套、停止使用。
事故发生后,第五机械工业部、总后军械部、省国防工办于1975年9月召开了质量检查现场会。经分析,事故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产品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摆正,对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生产上措施不力,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和工艺纪律执行不严。会议之后,制定了保证迫—1甲式引信质量的有关规定和明确应切实做好的7项工作。9324厂在上级质量检查组的指导帮助下,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质量大检查。查出538个问题,对重点问题进行专业检查,先后召开各种类型专业会议14次,进行了必要的试验,分解了6批7254发引信,检查了库存的218.9万粒钢珠。当年就整改问题420个,还为此抓紧研制了X光显象检验机。1981年到部队储备库返检80万发引信,其中仓备弹45万发。
二、69式40毫米火箭弹事故
9373厂生产的69式40毫米火箭弹1974年第8批产品交付部队以后,南京军区无锡部队实弹射击训练中,第三发因弹尾涡轮碰碎脱落,从炮尾后抛出62.5米,将作训处副处长击成重伤。原因是铸铝件车削的螺纹丝扣短,中径小,点铆不牢,属制造质量事故。为此,该批弹丸停止使用,并对相邻的1974年第7批、第9批弹丸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严肃地查处了这起质量事故。
三、14.5毫米穿甲燃烧弹质量问题
根据兄弟厂家反映,在使用9361厂1981年生产的第13批、第14批14.5毫米穿甲燃烧弹中,发生了弹头空破的质量问题。第五机械工业部和省国防工办决定9361厂立即开展质量整顿,并对在厂的14.5毫米穿甲燃烧弹进行摸底试验。随后又进行了第12批至第14批产品性能仲裁试验。通过检查和摸底试验,没有发现空破问题,各项性能数据与工厂原来交验情况基本一致。但1981年工厂的质量工作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除客观上1980年军品停产,1981年承担军品外贸任务,在短时间内仓促复产,工序上的一些技术问题解决不够及时外,主观上工厂有些领导认为搞老产品只求质量过得去,不求质量过得硬,有盲目乐观情绪,政治思想工作比较薄弱,奖励比较混乱,没有体现质量第一方针,工艺纪律比较松驰,生产过程中废次品多。对此,工厂领导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了工作中存在的软弱痪散状况,并以这次质量问题为突破口,集中时间和精力,全面开展整顿产品质量工作。通过学文件、揭矛盾、找差距,开展查思想、查工艺、查制度、查纪律、查设备、查工装、查管理、查文明生产的八查活动,共揭露出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81条。并针对这些问题召开了几个专门会议,认真分析原因,逐级整改,逐项落实,限期改进,用实际行动扭转局面,提高产品质量,挽回影响。在1982年6月的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中,产品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得分名列第二。
四、56—1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质量事故
1982年,9346厂在恢复生产已停产两年的56—1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的试制中,发生多起零部件报废的质量事故。在7月份的复产鉴定中,出现小滚轮碎裂、机匣闭锁支承面塌角等质量问题,致使685挺班用轻机枪的主要零部件靠边待处理,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也使全年任务的完成受到影响。
9346厂对此认真而严肃地查找原因,返检排除,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质量教育,加强质量分析和管理,处理了事故责任者,达到了教育群众,搞好复产的目的。
上一篇:第三节 计量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